资讯 | 2024年校党章学习小组暑期课程——承航天精神,筑科技强国

发布者:系统管理员发布时间:2024-08-28浏览次数:0

       为深度落实党的二十大指导方针,重温中国共产党百年的奋斗与光辉,增强同学们对党史、党章的理解,坚定理想信念,在区关工委协助下,我校于2024年8月26日邀请上海航天局811所原党委书记邱永胜老师和中科院上海技术物理研究所杨一德老师为校党章学习小组的同学们进行授课。




       首先,邱永胜老师给我们带来主题为“辉煌的成就 伟大的工程——中国航天和航天精神”的讲座。


       邱老师向我们阐释了航空与航天的区别,在离地6000-8000米的范围内称为航空,在超过大气层到太阳系内部的范围称为航天。同时我们了解到在2016年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中,4月24日被确定为全国航天日。

       接着,邱老师介绍了我国在导弹武器、运载火箭、载人航天、探月工程、空间科学以及卫星应用上的辉煌成就,足以看见中国航天的飞速发展。无论是发现月壤中存在大量水的最新研究结果,或是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在2020年实现全球覆盖,中国航天人日以继夜的辛劳换来了美好的结果。


       在介绍了8条宝贵经验后,邱老师不禁感慨自己在航天路上已经行走了一辈子,并敦促我们青年一代要全面发展,成长为国家栋梁之材。

       课程的第三部分,邱老师介绍了航天精神,不仅有“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大力协同、无私奉献、严谨细实、勇于攀登”的传统航天精神、载人航天精神,还包括习总书记概括的“追逐梦想、勇于探索、协同攻坚、合作共赢”的探月精神等等。

       在最后的展望未来部分,邱老师给我们送上寄语——星空浩瀚无边,探索永无止境。我们正是风华正茂的年纪,邱老师希望我们能成为冲刺未来目标的主力军,为国家争光。


       本次学习的第二课,由杨一德老师带来有关红外线与遥感的科学讲座。这是杨老师第二次来到复兴校园给学生做讲座。

       讲座分为四部分,分别是关于红外线、红外技术与应用、简述遥感(航空、航天)以及红外与航空航天的应用。在这场别开生面的讲座中,杨老师先科普了红外线的特性,它是一种电磁波,不可见但具备了可见光的特性。

       接着,杨老师介绍了遥感的概念,即“遥远的感知”。它的科学含义一般理解为一种远离目标,利用电磁波与物体的相互作用及其传播,由遥感器采集从目标反射或辐射的电磁波信息,经处理和分析达到观测目标的目的。遥感的概念发展至今,大体经历了三个阶段:常规航空摄影阶段,航空遥感阶段,航天遥感阶段。遥感技术可以用于灾后地区情况评估,帮助灾后重建,同时也应用于军事、农、林、气象、地质、地理等领域。

       至此,暑期的党章学习课程告一段落。通过这次学习,学生们对中国航天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也深刻理解了航天精神的内涵。与此同时,红外及遥感技术的科普也让同学们拓宽了自己的知识面。这都让同学们意识到我国科技发展之迅速,之先进,坚定为祖国科技事业奋斗的理想信念。

学生感想

       聆听邱永胜老师关于《辉煌的成就,伟大的精神》的讲座,我深受震撼与鼓舞。中国航天事业的辉煌成就,从东风系列导弹的威慑力量,到神舟载人飞船的壮举,再到探月工程的深空探索,每一步都凝聚着无数航天人的智慧与汗水。老师通过生动的实例,让我深刻理解了勇于探索、无私奉献的“两弹一星”精神、载人航天、探月和北斗精神。这不仅是航天事业的精神支柱,更是激励我们青年一代不断前行的动力。讲座最后,老师强调党的领导是中国航天取得伟大成就的根本保障,这更加坚定了我向党组织靠拢的决心,希望能为国家的科技进步贡献自己的力量。

       此后,杨一德老师的红外技术漫谈,为我打开了一扇通往未知世界的大门。从红外线的神秘发现到现代红外探测技术的飞速发展,老师的讲解既严谨又充满趣味。我了解到,红外线的应用不仅涵盖热成像,更涉及航空航天、遥感探测、医疗诊断等领域。老师提到的光学定律,虽简短却深刻,让我对物理学的奥秘产生了更浓厚的兴趣。更重要的是,老师鼓励我们报考航空航天院校,成为未来科技领域的栋梁之才。这让我深感责任重大,也激发了我对科学探索的无限向往。我将以此为契机,努力学习,不断提升自我,争取在未来的某一天,也能为国家的红外技术发展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26届9班 庄绍真

      

       此次讲座内容丰富,信息量大,通过两位专家的深入讲解,全体与会师生对我国的航天与遥感技术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与认识。讲座最后,党章学习小组的负责老师姚振兴作了总结发言。他强调,科技是国家强盛的重要支撑,党的领导是实现科技自立自强的根本保障。我们要以此次学习为契机,进一步坚定理想信念,增强科技报国的使命感与责任感,扎实推进学习型团组织建设,努力将党章精神落实到实际学习与生活中去。

       通过此次学习,我深刻认识到,国家的科技进步和自立自强离不开每一位青年学生的共同努力。我将以更加积极的态度投入到未来的学习与实践中去,为国家的科技创新和现代化建设贡献智慧和力量。

——26届8班 罗杨


地址:上海市虹口区车站南路28号
邮编:200434
电话:(021)65606715
邮箱:fdfx@fudan.edu.cn
版权所有©复旦大学附属复兴中学 沪ICP备1503962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