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镱
2015年毕业于上海市民办新和中学,通过推荐生提前批预录取复兴。曾担任机器人社社长,现为2018届7班班长。
依稀记得三年前的自己,同样为择校的难题所困扰。光阴荏苒,此时此刻,我可以很自豪地告诉大家:这个选择,是我最无悔的决定。“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复兴犹如东风,承载着万千学子一路向前。
课过慧心
谈到复兴,不能不说课程的丰富。复兴不仅致力于培养我们立志成为文理兼长的领袖型人才,而非只能应试的“书呆子”。在诸多和大学接轨或是课外拓展的选修课中,不论是在和复旦大学合作的苏步青班讲座中获得的开拓视野,亦或者是在刘明海老师侃侃而谈《论中国的现代化进程》中领会到的沧海横流,都让我受益匪浅。
此外,复兴给予了我们一个良好的平台。在创新性课题的研究中,不论是专业教授的指点亦或者是不菲的资金资助,学校总能给予我们及时而有效的帮助。身边那位低调的同学早在高二就能获得复旦教授的赏识,在教授的指导下完成《共享经济利益与社会属性平衡》这样一篇论文。可以说,学校顺应了高考改革的潮流,让我们在适应大学生活的路上先行一步;同时,也让我们有充分的空间发挥自己的优势,每个人都有机会在自己擅长的领域成为耀眼的明星。
社过炼行
然而,复兴最令我魂牵梦绕的地方却不在此。真正在复兴体会到归属感,源自机器人社。依稀记得那个充满无限可能的时刻,站在面试的学长面前,初出茅庐的我忐忑不安。当学长抛出一个个刁钻的问题,又要求我解决机械难题时,手汗更是沾湿了攥紧着的袖口。不曾想到我的临场发挥竟深得赏识。嘴角划过一丝笑意,不经意间抬头,夕阳西下,晚霞正美。此后的三年中,学长对我的期待,化为奋进的动力,于赛场之上彰显着复兴的风采。
那时的我,和所有刚毕业学生一样,对高中生活充满着憧憬和向往。同时,也担心着自己的能力是否能支撑起自己的梦想,有着深深的彷徨和困惑。毕竟身边群英荟萃,要说没有落后的压力是不可能的。但从面试结束的那一刻起,登顶世界比赛最高殿堂的梦想便在内心萌发,我仿佛找到了自己高中生活的轨迹。
可梦想再大,也需要一个平台去腾飞。而复兴同样给予了我们许许多多的机会来圆梦。
先后作为社员、社长,我曾和队友一起辗转西安、珠海、墨尔本、路易斯维尔等国内外各个城市参加全国、亚太乃至世界最高规格的赛事。和来自全球各地的青年科技爱好者同场竞技。期间有铩羽而归的不甘,亦有一览众山小的畅快;有赛台上的踌躇,亦有聚光灯下的志满;有梦碎的苦涩,亦有功成的欢快。一座座奖杯诉尽激荡岁月,在这里,我们无所不能。
乐在社团中,我发现自己曾经对学业的担心也是多余的。醉心于社团并不意味着影响学业,甚至对学习是有益的。社团最大的魅力在于,它在潜移默化中锻炼着我们的能力。比如说,作为社长需要运筹帷幄,统领全局。在策划好团队前进的方向的同时,解决团队内部出现的各种问题。各个社员也需要完成分配好的工作。搭建、操控、结构、外交等等都需要我们亲力亲为。这样的锻炼使得我们的动手能力、学习能力、沟通能力以及领导力都有显著的提升。可以说,相比于优异的课业成绩和奖项,这才是高中阶段我们能收获的最宝贵的东西。
或许我今后会忘了解析几何的套路、动能定理的公式或是商业区位的布局,但在社团的点滴回忆,却令我终生难忘。而这一切都是复兴大力支持的成果。在这里,只要我们愿意投入自己的心血,便将化身为鹏鸟,直上九天。
新学期伊始,又是筑梦之时。回首三年如梦岁月,我感到满足而惬意。我希望三年后,新的一批复兴人也能在这个地方圆梦,创造属于自己的传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