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报 | 热烈祝贺我校学子在2017年“博学杯”历史人文素养大赛中获得佳绩

发布者:系统管理员发布时间:2018-02-22浏览次数:0


      2017年“博学杯”历史人文素养大赛于2018年1月20日落下帷幕,我校吴佳怡,黄深泷、石现、周至昊,张韫琳、王涔宇三组同学的论文,经过两轮筛选,从300多篇作品中脱颖而出,斩获佳绩,分别获得三等奖和优胜奖。

      “博学杯”是由复旦大学历史系,上海教育考试院,复旦附中联合主办的,培养高中生历史人文素养的比赛,今年的主题为《寻踪:上海历史文化地图》。

        我校同学分别从墨海书馆、上海港口、上海纸媒出发,探索其与上海及中国现代化之路的关联,同学撰写的写作心得有幸被刊登于组委会发行的刊印之上,同时论文也即将出版。

      在比赛中,同学们的收获充分反映了我校对于学生历史人文素养的培养,不仅仅停留于应对等级考的层面,而是致力于从多方面着手,在一个良好的教学氛围下,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寻史知真、释史求通、鉴史厚德”。


参赛学生感言(一)

高三(1)班 吴佳怡

        非常荣幸能有机会参加“博学杯”这样一个展示历史人文素养的平台,从一开始确定选题,到完成终稿几个月的时间,我学习到了很多,不仅仅掌握了鸦片战争后近代中国的相关背景知识,更重要的是在撰写论文的过程中训练了自己的历史思维,体会到了探究、思考、讨论、再思考的头脑风暴的乐趣;论文格式力求严谨规范也使我一改平日的粗心一遍又一遍细细地检查……当然,由于经验的缺乏,从一篇堆砌史实的初稿,经过反复修改终成一篇有自己独立见解的小论文,离不开老师细致的指导点拨。






高三(6)班 黄深泷  石现  周至昊

       心有猛虎,细嗅蔷薇,是我们在这次的博学杯中最大的收获。

        起初是在电视中看到了关于上海城市精神的十六字介绍,使我们产生了灵感,更吸引我们去探寻古往今来上海城市精神的变迁与发展。再三讨论后,我们敲定了题目《浅析港口对上海城市精神形成的推动》。

       在实地考察中,我们不仅抓住主要的历史阶段进行寻访,同时也不放过与当地人的交流的机会。在付文治老师的循循善诱、不懈指导下,我们多次修改论文,力求做到最好。尽管在繁忙的学业中挤出时间对我们来说是种挑战,但是更激发了我们的证明自己的决心。

       而在能在“博学杯”中有所收获,所依靠的是每一位组员的努力与老师们的付出,它将为我们的高中生涯添上浓墨重彩的一笔。







参赛学生感言(三)



高三(6)班  张韫琳 王涔宇

      以史为鉴,古为今用。

      怀着对于历史的痴迷,“博学杯”为我们提供一个深入探究的契机。这次,我们从身边出发,从我们出生成长的这座城市出发。

出于媒体行业的热爱,我们决心从纸媒业切入,探寻上海发展与纸媒变迁的联系。报纸作为上海媒体业发展的源头和曾经辉煌的中心,而上海又作为全国报业的领军地,从最初外商承包,但实现自办自销;从记载时事评述,到吹响革命力量的号叫,上海纸媒始终和历史时代紧密相连。

      黑纸白字,报道的是事实要闻,落笔那刻却也正化身为大时代中抹不去的时代缩影。21世纪我们迎来了新媒体时代,大数据分析的时效性无比冲击着纸媒曾经屹立不倒的辉煌地位。未来的未来,纸媒要在新时代立足,必须从自身出发,守住优势加以个性化,才能不断适应新时代的读者需求。

     我们热爱媒体,也热爱历史,感谢“博学杯”让我们将这两份热爱汇聚一堂,也愿未来我们能不忘论文写作时的投入与赤诚,为心中理想奋进,成为大时代中抱有思想的历史参与者和见证者。





供稿:历史教研组



地址:上海市虹口区车站南路28号
邮编:200434
电话:(021)65606715
邮箱:fdfx@fudan.edu.cn
版权所有©复旦大学附属复兴中学 沪ICP备1503962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