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进一步激发学生的读书热情,创造良好的校园文化,上海市复兴高级中学定于4月22日-4月29日举行第18届读书节活动。本次活动以经典文化涵养敦厚品性为核心,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为主线,通过系列化读书活动引导学生传承复兴优秀文化传统,厚植家国情怀,形成正确的国家观、历史观、民族观、文化观,成为“文理并重 德业兼修”的“领导者”,有能力肩负起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时代重任。
“诗韵流芳”诗歌朗诵比赛
4月29日,复兴高级中学第十八届读书节之“诗韵流芳”诗歌朗诵活动在来歌堂召开。本次活动的主题为“致敬经典,厚植情怀”。复兴高级中学副校长、立达学部部长薛建国老师,副校长、强基学部部长赵灏老师,学生发展中心主任、强基学部副部长杨迅老师,课程教学中心主任刘维英老师,立达学部年级组长翁雪宁、高忆凝老师等出席本次活动。担任本次比赛评委的老师是:复兴高级中学语文教研组长、图书馆馆长刘明海老师,语文教研副组长彭钊老师,康菁菁老师,袁立薇老师和詹添老师。
说到诗韵,我们总会想起盛唐;说到盛唐,我们总会想起长安。历经千年,古城的砖瓦都付与断井颓垣,古诗里的长安经历时间的浪淘风簸,却依然熠熠生辉。即今群英荟萃日,共看长安花落时。高二7班带来的《花落长安》中的经典唐诗极尽笔力描绘长安景象之变,从中窥见唐朝由盛转衰的历史沧桑,同学们的演绎将观众拉回千年之前,感受盛世落寞的悲戚与无奈。
古今永远不变,春日迟迟中红。放眼古今,有几多事生发于春天?有多少人曾在春日的普照下留下别样的印迹?高二3班同学带来的《春天的故事》与“诗韵流芳”举办的四月相契,时间线穿越古今,讲述春天的诗歌,细品春之生机与盎然,以舞蹈等不同艺术形式丰富舞台,为舞台烙下深刻的春的印记。
一曲《琵琶行》,诉尽琵琶女的坎坷人生,她的故事,是一曲悠扬哀婉的命运交响,她与诗人一样,经历世间的沧桑与沉浮,她的指尖流转的不仅是音符,也是人生。高二9班的集体朗诵,展现白居易对琵琶女的同情与共感,男声女声交错诵读,配以凄婉丝竹演奏之声,更显诗人与琵琶女内心的哀怨与悲伤。
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自古至今,文人骚客们都不惜笔墨探讨生命的本质。高二5班的《生命华韵》,集古今思索生命意义之诗,通过同学们的深情朗诵,为观众揭开生命的真谛——生命如醇酒,酒将醉时笑语稠;生命如诗歌,诗言有尽意难尽。
一点浩然气,千里快哉风。世事一场大梦,人生几度秋凉。十年松岗,梦尽生死场。万毫卷寒江,痛淋大雨,弯弓啸天狼。芒鞋为渡,折青竹作杖。江山乱石,笔锋疏狂。谨以诗酒慰红尘。数尽平生故乡,谁似东坡老。高二8班的《也无风雨也无晴》,品诵苏轼的人生哲学,选取其人生重要节点的经典诗作,展现豪放派独有的豁达洒脱、恢弘雄放,以剧目演绎、歌曲演唱等丰富舞台,节奏紧凑,引人入胜、扣人心弦。
高二10班同学通过藏汉双语朗诵《再别康桥》,致敬经典,展现藏汉文化的交融与对多元文化的尊重和包容。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地来。我轻轻地招手,作别西天的云彩。优美的语言和深沉的情感,独特的朗诵形式,将徐志摩先生对母校的眷恋和对青春时光的怀念展现得淋漓尽致,给人以新奇而唯美的体验。
策马扬鞭翻山越岭,良夜再无星辰。十年战事无人问,泪涔涔雨纷纷。一朝九转功成,敌溃鼠窜狼奔。待再入家门,云鬓花黄倚栏看黄昏。“裙钗换利刃,须眉为假,不输须眉是真。”高二1班的《木兰辞》,气势磅礴,女生的飒爽英姿与豪迈的朗诵,展现巾帼不让须眉之风范!
华灯璀璨,灯火阑珊。清澈的爱,赠月,赠祖国。高二2班的《月光下的中国》,带领观众们领略中华上下五千年的浩瀚历史,从如水的月光里感悟中国的脉搏和心跳。全班同学齐上场,领诵与齐诵相结合,独属于中国人的、温柔又深情的爱国情怀寓于诗中。
华北地区的历史兴衰、东北冬日的白雪皑皑,华东的江山如画、华中历经的沧海桑田,华南的青山绿水、西南的重峦叠嶂、西北的战马嘶鸣,缺一不可地构成了中国的大好河山。高二4班带来的《九州同》,以中华九州大地为线索,展现 不同地域的诗歌风采,让观众们共同感受脚下所踩的、所热爱的土地,通过诗词共同领略这片神州大地上的各地风物。
在中华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无数诗歌流传千古,但仍有那些名不见经传的无名诗人,虽不为人们所熟知,却也曾创作出震撼人心的佳作。即便是夜空中的微星,也散发出耀眼的光芒。高二6班的《微星闪烁》,以无名诗人的经历为引,通过演绎的方式凸显小人物的大情怀,以舞蹈为伴,展现爱情的纯粹与分别的凄苦。
在各班精彩表演结束后,在场的同学们共同齐诵《将进酒》,再次致敬经典,感受诗歌中的情怀力量,彰显着独属于复兴人的热烈与豪情。
最后,彭钊老师对本次“诗韵流芳”活动进行点评,他以“精彩绝伦”四字高度肯定了同学们的表演,同时鼓励同学们继续保持对诗歌的热爱,其间引用郑板桥的多首诗作,并以自作诗结尾,给同学们以深刻的启示。
“平仄之间,自不以成败论英雄;同窗之间,还当因高低浚清流。”名次的高低,并不掩盖诗词的魅力,排名的先后,亦不妨碍同学们的热爱。“庭中多奇树,绿叶发华滋。”“百川东到海,一去不西回。”期望新一代复兴人,能秉承对传统文化与艺术的热爱,继续担当经典的传承者、新纪元的开创者,使中华诗韵,万古流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