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节又叫踏青节,在仲春与暮春之交,是中国传统节日之一,也是最重要的祭祀节日之一。传统的清明节大约始于周代,距今已有二千五百多年的历史。宋元时期,清明节逐渐由附属于寒食节的地位,取代了寒食节。约从唐代开始,清明节又吸收了上巳节的内容。上巳节在农历三月初三举行,主要风俗是踏青、祓禊(临河洗浴,以祈福消灾),反映了人们经过一个沉闷的冬天后急需精神调整的心理需要。融汇了两个古老节日精华的清明节,在宋元时期形成一个以祭春祭祖为中心,将寒食风俗与上巳踏青等活动融合的传统节日。
受汉族文化的影响,中国多个少数民族都有过清明节的习俗。清明习俗围绕春祭,包括踏青、扫墓、荡秋千、蹴鞠、插柳、放风筝等活动,虽然各地习俗不尽相同,但扫墓祭祖、踏青郊游是基本主题。
我校西藏部就以清明节为契机,于4月2日组织学生进行“为烈士扫墓”和赏花踏青等一系列活动,旨在教育学生缅怀先烈,传承革命精神。4月2日一早,学生们在西藏班老师的带领下,前往南汇烈士陵园祭扫烈士墓。在庄严肃穆的氛围下,学生代表为烈士敬献了花圈,集体默哀3分钟。之后,西藏学生瞻仰了烈士墓碑和遗物。展品中有一封前线士兵寄给母亲的手书,斯人已去,字里行间的真情深深震撼了学生的心灵。通过这次活动,学生们更加真实地感受到“用生命换来和平”这句话意味着什么;爱国教育也化成了生活细节触动了学生的情感。
从南汇烈士陵园出发,师生一行前往鲜花港踏青郊游。学生们在鲜花港中徜徉在郁金香的海洋里,呼吸着新鲜的空气,享受着春日的阳光。很多学生在返回市区之前,还买了一些小盆栽来布置寝室和教室,把自己的生活装点得更美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