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推动面向广大团员和青年开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走深走实,探索高校与中学协同发展新路径,上海市复兴高级中学团委与复旦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系团委结对共建,复兴学子通过聆听讲座、与复旦学生共同读原著谈感悟、参观复旦校园红色文化等多种形式,共同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提高团员和青年的思想意识。
聆听讲座,学习原著,提高理论素养
12月5日,复旦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系BEAD水滴宣讲团来到上海市复兴高级中学,给近两百名高中生带来了一场主题为《湿地的呼唤:保护我们的家园》的科普宣讲,带领同学们感悟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丰富环保知识储备,增强对湿地保护的责任感。
之后,我校新一届团委和学生会的部长们与复旦大学环境系团委的老师和学生们共同进行了读原著谈感悟主题教育活动,由复旦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系本科生第一党支部书记吴旭炀领学《中国式现代化面对面》。他从书中选择了强国复兴开新篇、立柱强基方致远、文脉国脉紧相连和青山作伴水为邻四个方面的问题,结合自己的专业知识和所见所闻,向大家分享了关于教育强国、文化自信、生态文明建设的思考。我校团委和学生会的同学们也积极畅谈自己读了《中国式现代化面对面》后的感受与想法。双方团员代表在“三个务必”、新时代文化发展、党的自身建设等方面进行了热烈讨论,大家纷纷表示要不忘初心,谦虚谨慎,努力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理论与文化素养,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自己的力量,使自己成为一名真正的优秀共青团员。
参观复旦校园,学习望道精神,激励自身努力学习
12月9日,复兴团委和学生会的同学前往复旦大学参观研学。首先参观《共产党宣言》展示馆,这是一座在建党百年之际打造的西班牙三层小楼,也是复旦老校长陈望道先生的旧居。陈望道先生完整地翻译了中文版的《共产党宣言》,第一次完整系统地阐述了马克思主义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思想,促进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进程。陈望道先生童年时期就知书达理,重视学问,长大后更是去了日本留学,是《共产党宣言》汉译本翻译的最佳人选。他更是在翻译工作时,用墨汁蘸粽子而浑然不知,可谓“真理的味道非常甜”。
第二站,我们来到了复旦大学校史馆。“日月光华,旦复旦兮。”在复旦大学校史馆中,同学们深刻地感受到了复旦大学文化之深厚,从其涉及的领域之广:体坛,演说,戏剧;到其对整个社会做出的贡献:包括科技产业,队伍建设以及国际交流等,而最让人动容的是复旦人的大志。复旦人一直谨记,读书不忘救国,救国不忘读书。走在校史馆中,一张张照片,一件件实物共同见证了复旦百年的风云变迁,学生们也与先辈做到了共鸣。这激励着大家不忘初心使命,树立伟大人生理想,不断努力学习,不断奋勇前行。
大家漫步复旦校园,欣赏沿途风景,了解相辉堂、子彬院、光华楼等建筑背后的历史故事,沉浸式感受复旦大学“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的校训初心。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通过与复旦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系团委联学联建,复兴学子在团员和青年主题教育中进一步学习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更加坚定理想信念,砥砺政治品格,将理论应用于实际行动中,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奋勇争先,建功立业!
参观研学感悟:
刘一桦:
今天很幸运能参与到复兴高级中学团委学生会与复旦大学环境系团委的交流互访活动中。我们参观了《共产党宣言》展示馆、步行游复旦大学邯郸校区并参观其校史馆,让我对共产党宣言这本书翻译过程中所遇艰辛有了更深的感触,更被陈望道老先生的经历和执着所触动,没有老一辈的坚持和决心,就没有如今我们的生活。从复旦大学校史馆中,我了解到了许许多多复旦大学过往学生、老师、教授和校长所取得的非凡成绩以及他们对国家各个领域发展所做出的卓越贡献,很让我敬佩,同时也更加坚定了我对于未来自身发展道路的方向和决心,提供了学习的动力。
通过此次学习,既让我对中国共产党的历史有了更深层次的认识,也让我对未来发展道路更加坚定,受益匪浅!
胡懿铭:
旦复旦兮,兴我中华。这不仅是百年名校复旦大学学子铭记于心的校训,更是一代代复旦师生恪守、传承、发扬的学术、人格精神。正如沉浸于翻译《共产党宣言》,感受真理之甜的陈望道先生,投身中国共产主义事业和文化事业。在本次参观《共产党宣言》展示馆过程中我了解到,陈望道先生将自己撰写的课本版税退还给买教材的学生,“不赚学生的钱“是先生对探索学习知识的尊重与敬畏,这也是为什么他因其对教育事业的热情无私奉献为学生们所爱戴。也许作为思想家、社会活动家、教育家和语言学家的陈望道先生距离我们很远,但是作为爱护妻子的丈夫、关爱学生的老师、爱国的中国人的陈望道,也许离我们很近。
参观复旦大学的校史馆使我再次感受到在无涯学海面前我的渺小,整墙整墙的科技成果,都是复旦教师学生们钻研的结晶。另外,学不能脱离爱国情怀,无论是在抗日战争期间密谋炸毁日军航舰的化学系师生,还是自发支持爱国运动的复旦大学义勇军,无不激励着我在当今和平富强的中国,坚定信仰,以“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为目标,行”求真“之道,于学海中遨游!
黄天奕:
走过陈望道先生曾走过的路,漫步在复旦大学这座拥有深厚人文情怀的校园,历史在眼前一点点呈现,我们切身感受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传播的艰难过程,也体会到了过去先辈为了共产主义而无限付出。陈望道先生为了家国大义愿意不顾自己安危,以自己所学开创先例,将《共产党宣言》翻译成了白话文,让共产主义被更多人接受和吸收,这也大大增加了共产主义思想在中国的传播,正是有了一代代人的努力和奉献,才有了如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伟大成就。我们作为当代青年,要坚定信念,保持初心,向先辈看齐,向党组织靠拢,砥砺前行,更加认真刻苦地投入学习之中,真正做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为实现共产主义事业而奋斗,实现自己的个人价值,实现自己的社会价值。
梁绍程:
12月9日,我参加了由我校团委和复旦大学环境系团委组织的研学活动。上午在复旦同学和老师的带领下,我们先参观了《共产党宣言》展示馆,在参观陈望道故居的过程中了解了当年第一版《共产党宣言》出版的动荡和艰辛,感受当年那群革命青年翻涌的热血。之后我们前往复旦大学邯郸校区校史馆,游走在长廊之间仿佛是沿着历史的河流而下,从复旦创办之初到改革开放再到如今新时代,复旦大学悠久的校史和其始终坚持如一的办学理念令我震撼。此外我还惊喜地发现原来苏步青先生曾担任复旦大学的校长,我不禁为身在苏步青班而感到自豪,同时也更加坚定努力的方向。这次研学让我深刻感受到复旦红色文化和校园氛围,受益匪浅。
杨琦臻:
参观陈望道先生故居和复旦大学校史馆,我深感历史的厚重和文化的底蕴。陈望道旧居让我们见证了一代伟大革命家的光辉历程,而复旦大学校史馆则展示了这所知名学府的辉煌历史。我惊叹于这些地方所蕴含的深远影响力及对于教育和思想的推进作用。此次参观也让我深刻理解到,历史的痕迹和文化的积淀是推动社会进步的力量。我愿以这些人物为榜样,以他们的精神力量为指引,为我们的社会注入更多的活力和希望。
撰稿:刘映萱
审稿:姚振兴
审核:薛建国 葛健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