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4月23日,复兴高级中学求真学部六班、七班、八班全体同学前往复旦大学进行高校研学活动,在课外实践与研学中追寻先辈足迹、传承一代代科学家们严谨求真的科研精神与永不止步的探索热情。让我们来听听他们的感受吧!
高二(6)班 吴若恬
在复旦大学的校园里,过去、现在与未来交相辉映,融为一体。茵茵绿草上,老建筑与新建筑共立,记载着一代代学子的回忆,传承了一代代青年的青春。漫步玖园,我们与陈望道先生共同品尝真理的甜味道,随谈家桢先生和苏步青先生一起探索生命科学与数学的殿堂。我们走进他们的故居,走近他们的生活。在那里,他们不再是一个个久远的名字,仿佛成为了我们身边亲切的老师,给予我们谆谆教导,指引我们走向未来。校史馆里,我们宛如置身于时空长廊,站在名为现在的坐标上,既往回看,敬代代复旦人的上下求索,又向前望,冀未来复旦人的创新进取。“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此刻,我们与他们共勉。走出过去,回归当下,站在光华楼旁,浸润在复旦的光辉中,复杂的情绪在我心里轰鸣着。百年复旦的星空是如此璀璨,地面上的我们却是如此平凡。我们在复旦校园用自己的眼睛跨越时空,但日月光华中是否能有我们闪亮的眼睛?我们计划的秋天,是否仅有童话般的虚幻色彩?我们真实的现在,是否能够开垦一万个美丽的未来?在迷茫与希望并存的年纪,关于过去、现在与未来的各种问题困扰着我们,不免让我们心烦意乱。但我认为,哪怕自己只是一颗最渺小的六等星,也可以拥有照亮漆黑夜空的勇气。这份勇气,可以让我们跳出过去的桎梏,抓住现在的力量,开辟未来的道路,最终在漫天星光里相会,互相道一句“好久不见!”。
注:
①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复旦大学校训
②我化用了复旦大学录取通知书上的一段话:“祝贺你跻身百年复旦的星空!日月光华中有你闪亮的眼睛,你计划的秋天已褪去童话的色彩,一个真实的现在可以开垦一万个美丽的未来!”
③六等星,一般是我们肉眼可见的最低等级的星星
高二(7)班 秦子涵
4月23日上午,天气多云而阴冷,我们来到了复旦大学参观。首先,我们走进复旦三位大家的故居,他们曾经的居所古朴典雅,散发着历史的气息。
迈入苏步青故居,苏步青是中国近代数学的主要奠基者之一,在这里他的工作间和书房被保留得十分完整,让人仿佛能够亲身感受到这位伟大数学家的思考和创作过程。在随后参观过程中,我们逐渐地了解到三位历任校长的生平和成就。苏步青是一位才华横溢的数学家,他为中国近代数学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谈家桢则是中国现代遗传学的主要奠基人之一,被誉为“中国遗传学泰斗”,他最早将分子遗传学介绍到中国,澄清了科学研究的本源。而陈望道是一位杰出的教育家和学者,他在进步语文运动和语文科学的教学研究方面做出了重要贡献,并建立了中国修辞学的科学体系。他第一次将《共产党宣言》翻译为中文,为中国共产党的创建作了重要的思想理论准备。使人印象尤为深刻的是陈望道先生曾经的一句话:“真理的味道是甜的。”这句话无疑鼓励着我们要继续勤勉学习,在实践中检验并发展真理。
我们随后漫步于复旦校园,这里环境幽美,绿树成荫,走在校园里,不时可以看到学生们在轻松愉快地交谈,也能够感受到他们对知识的渴望和追求。即使四月的冷风夹杂着细雨,点点滴滴,也不足以使同学们沮丧,校园里的梧桐树早已发出新芽,“如果春天要来,大地就使它一点点地完成。”此次复旦之行让我们受益良多,在下半学期开始之际,给予了我们新的养分与活力。
高二(8)班 宋欣悦
“心有所信,方能行远”。陈望道一生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信仰,在践行信仰中走完了自己不平凡的一生,将一切奉献给了国家与人民。他翻译《共产党宣言》时只有二十九岁,共产主义是年轻人的事业,体现了年轻人的精神,对青年一代,这从不是遥远的事。如今他的寓所已成为复旦爱国主义教育建筑群。这里既承载了学术大家的幸福与希望,也见证了他的喜悦与悲欢。历经风雨的小楼依旧,尽管斯人已逝,但我们依旧从他的书房中,从他翻译的《共产党宣言》手稿中,嗅到信仰的甜味。
“丹心未泯创新愿,白发犹残求是辉。”苏步青如是写道。我们通过重温苏步青为教育和科学事业艰苦奋斗的历程,为其无私奉献的赤子之心和大家风范所感染。故居朴素平实,却充满过去关于苏步青先生鲜活的记忆,一张张手稿中呈现的是无比崇高的家国情怀。无论是学习苏步青先生的数学成果还是他治学爱国的精神,都是值得我们珍视的宝贵财富。
“我一生的目的就是要让学生超过我,一代胜过一代。”谈家桢先生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身体力行的,源源不断地为我国遗传学领域培养和输送成批的专业人才和学科领军人物。
在世纪之交,他将我国的遗传学科发展得熠熠生辉。如同遗传学中的基因密码代代延续,谈家桢在遗传学研究上的卓越贡献屹立于时空流转中,历经后续研究者的传承与发展,在生命科学学科一百年的发展历史中流传闪耀,亦在从事生命科学研究和教学的岁月里,将实事求是追寻真理的科学精神和爱国情怀融合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