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节 | 专家和学生眼中的信息梦工厂

发布者:系统管理员发布时间:2021-12-20浏览次数:0

        2021年11月29日-12月3日是复兴高级中学一年一度的科技节活动周。在本次活动周中复兴的信息梦工厂活动围绕人工智能主题,注重培养学生的科技能力和提升学生的科技强国意识。信息梦工厂共分为五个活动项目,分别是智能循迹竞速、智能人机交互、智能感应操控、智能冰壶竞技、央馆虚拟实验,活动采用了个人互动体验、小组合作比赛等形式。

        在活动期间,齐幼娣老师和高一6班的王诗涵同学远程采访了中国人工智能学会中小学工委会秘书长袁中果老师(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教研组长,特级教师,北京市学科带头人),我们一起听听袁老师是如何说的。



        问:袁老师,您好,近几年中,复兴的信息梦工厂有关人工智能的活动场景渐渐增多了,请问您怎么看这种现象呢?

        答:2016年8月,国务院印发了《“十三五”国家科技创新规划》,该规划明确人工智能作为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的主要方向,并多次提及未来我国需要利用人工智能的研发对智能产业的发展提供技术支持。2017年7月国务院印发了《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规划》指出,人工智能已成为国际竞争的新焦点,中国应逐步开展全民智能教育项目,在中小学阶段设置人工智能相关课程、逐步推广编程教育。根据《发展规划》的要求,人工智能教育问题已经上升到国家战略的层面。关于人工智能的社会生活和生产中的应用越来越多,复兴的信息梦工厂有关人工智能的活动场景渐渐增多,说明咱们复兴高度重视人工智能教育和教育智能化建设,奚骏老师作为项目发起人,其教育理念能能够与时俱进,符合国家高端人才战培养略需要,说明复兴能够站在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高度来办中学教育。

        问:您认为复兴这种形式多样的信息梦工厂活动,对学生的信息技术学科核心素养的提升有什么帮助吗?

        答:我看到复兴梦工厂科技节开展了很多学生可以参与的项目,包括:智能人机交互、智能感应操控、央馆虚拟实验、智能循迹竞速赛和智能冰壶竞技项目等,这既是课堂学习的延伸,也是课堂学习成果的集中体现,符合以学为主的教学理念,同学们通过企业带来的人工智能应用场景体验,能够增强信息意识,通过真实项目的全国过程参与,可以发展发展计算思维,、提高数字化学习与创新能力、通过对国内人工智能最新发展的学习,可以树立民族自信心和观和社会责任感。从而使学学生的信息素养得到全面提升。

        问:这几年,您领衔的中国人工智能学会中小学工作委员会与奚骏老师领衔的虹口区信息技术学科基地及复兴信息技术教研组都有开展有效合作,复兴和虹口区的许多老师都参加了学会的人工智能教师培训,收获颇丰。您认为这样的区域之间的双赢合作将来在哪些方面可以进一步拓展呢?

        答:中国人工智能学会中小学工作委员会在很多方面可以跟虹口区信息技术学科基地和复兴高级中学开展合作。学科基地的老师可以通过参加我们中小学工委会举办的全国中小学人工智能教育大会和全国中小学人工智能师资培训等活动,了解中小学人工智能教育的最新发展,学习其他学校和企业开发的最新课程资源和教育产品,同时也可以将上海先进的教育理念、方法和资源共享给全国的中小学人工智能教师,为中小学人工智能教育发展积极贡献。

        学科基地的学生可以通过参加学会举办的中小学人工智能夏令营、冬令营和科技项目交流展示等活动,学习知识、贡献智慧,获得更好的成长和发展。

        学科基地可以享用中小学工委会组织全国优秀骨干教师开发的高中信息技术必修课、信息科技和人工智能选修课等优质课程资源,同时也欢迎学科基地的老师参与公益课程开发和优化,为促进优质教育资源共享和教育均衡发展做出积极的贡献。


        在本次信息梦工厂活动中同学们都很积极和投入,收获满满。大家一起听听他们的感受吧。


体验“信息梦工厂之央馆虚拟实验”之感

高一(3)班    应润华 双丽颖

                

        在今年的校园科技节中,有着丰富的虚拟智能项目,今天中午,我和同学利用午休时间体验了3D虚拟实验。

        3D虚拟实验是在电脑上进行操作的。我们可以用鼠标来充当现实中的手,进行化学实验操作,如:滴加、取样、振荡等。我们首先做了盐类水解实验,目的是探究盐类水解的因素。其中,我认为最难的步骤就是滴加溶液,不仅要精确放置烧杯,还要准确地控制滴加速度,否则一不小心就容易过量溢出。实验中,我发现,3D虚拟实验在许多注意事项与细节方面做得十分精细,如:浓NaOH溶液瓶塞为橡胶塞,浓盐酸瓶口有白雾,看的十分清楚,让我们更精准的观察到实验现象。同时我也发现有部分操作设计有待提高,如:滴管在滴加液体时会自动将滴管深入试管内,这个行为在现实实验中,是违规的。最后,在与同学商讨及老师的帮助下,我们顺利完成了盐类水解实验。

        之后,我们又尝试了从来未涉足的3D虚拟生物实验----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刚开始,电脑里大量的器材和复杂的步骤,让我和同学手足无措,不知从哪开始。但在仔细查看实验步骤,经过细细琢磨后,我们渐渐掌握了方法,在电脑上第一次做了连现实中也从未接触的实验,如:烘干盖玻片、显微镜的使用及观察、恒温浴水锅的使用等。实验中,要把盖玻片放在火焰上,烘干其表面的液滴,这一步骤,由于是第一次做且还是在电脑上,手法有些不利索,我们折腾了好一会才完成。我发现,在3D虚拟实验中,烘干的迹象不明显,同时对时间的控制也很难以把握,这点可以做些改进。实验中,使用显微镜和恒温浴水锅这些平时很少见的精密仪器,让我们感到新奇又兴奋,真是大开眼界。

        3D虚拟实验中还有VR设备,我们虽未体验,但想必一定也很有趣。

        通过这次3D虚拟实验,我认为,3D虚拟实验不仅可以完成现实中因有危险而难以完成的实验,也可以让学生提前了解更深层的实验,从而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进而扩大知识面。3D虚拟实验让平时无法轻易接触到的实验器材,在电脑里可以随心使用,全身心投入地做实验。在3D虚拟实验中,如有实验操作出现不规范情况,可直接跳过处理废液步骤,直接重新再做,能节约不少时间,而且还能反复查看实验现象,结合实验原理对结论的理解更加充分。

        3D虚拟实验有这么多的优点,我相信,在不久的将来,3D虚拟实验会普及到每个学生,帮助学生充分享受做实验时精准便捷的乐趣。

我们的机器编程之旅

高二(6)班  江祺昇

        起初报这个竞速项目时,我们俩其实不懂机器人,甚至活动刚开始的时候我们还开玩笑说,100分可以拿到20分就行了,一共九个组,名次的话我们保10争9就行。

        然而第一次捧起那辆机器小车的时候,第一次尝试看见它慢慢扫描识别颜色前进的时候,感受还是不一样的。虽然活动只有一小时,但在抱着小机器人从电脑房和走廊间来回奔波、一次次修改参数间,我们慢慢感觉到这是一个正在由我们重塑的、会走会跑的小机器人。尤其陪着它在地图上按着路线来回走动的时候,我们感到某一种羁绊正在我们之间慢慢建立起来。为它拂去褶皱,看着它摸索着前行渐渐成了我们一想起就会浮起笑容的事。后来我们干脆自封父母,它是我们用心陪伴教育的孩子,而不再只是一个冰冷的机器。我们陪着它,鼓励它,无论是否能被感知,它都寄托着那时的我们所有的心意。

        一个小时过去,到了比赛开始之时,我们满心满眼只希望可以陪着我们的宝贝走得更远些。为了安稳一些不至于翻车或者偏离赛道,我们把速度调到了较慢的位置。我们的期望并不高,每走过一段路,都能引起一阵小小的欢呼。它也不负希望地顺利走过了一个又一个弯道,一直到最后的直角,跨过这里就是终点了。一开始指导的老师就说过这个直角是个提分项,因为实在太难识别成功了所以可以放弃。我们试练时也从没成功过,于是就在直角处等着小机器人偏离轨道,还笑着说要接它回家。因此在它停留在拐角处跌跌撞撞挣扎时,我们都很意外。比赛是计时竞速的,老师问我们要现在停止吗,我们毫不犹豫地拒绝了,不只是想看看它到底可以走多远,更是希望它能有自己努力前行的机会。在来回识别十几次之后,它终于缓缓一拐顺利穿过了那个直角,我们的旅程也就在此惊喜中结束。

        自豪片刻之后不舍混杂在寒风里向我涌来,我们只是短短地陪伴了小机器人一会之后就要和它告别了。临行之前我们三个一起合了影,戏称是全家福留作纪念。我走出大门后还是忍不住跑回去和小机器人再说一次再见,我真的很喜欢你。

        写到这里想说一声谢谢,谢谢这次科技节让我们更多地体验到了机器编程与运行的过程,收获了难以忘怀的经历。也谢谢小机器人,因为你,今天的我感到很幸福。

撰稿:齐幼娣


地址:上海市虹口区车站南路28号
邮编:200434
电话:(021)65606715
邮箱:fdfx@fudan.edu.cn
版权所有©复旦大学附属复兴中学 沪ICP备1503962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