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校“苏步青班”在学校管理、课程设置、教学变革、人才培养、信息资讯、高中与大学贯通衔接等方面展开探索,和复旦大学共同培养综合素质优异的学生。其中,“苏步青班”系列科学讲座是复兴积极推动“双高”合作交流,主动搭建校际交流平台的重要载体。通过系列科学讲座,高中学生可以接触到更广阔的知识领域、学术视野,预先适应和了解大学学习环境和情况,拓宽自己的学习和职业发展视野。这样有助于激发高中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为他们的未来学习和职业规划提供指导。
2024年1月4日,复旦大学数学科学学院应坚刚教授来到我校高二九班的课堂,利用选修课的时间为我们进行了一堂名为“随机现象与概率”的讲座。作为高中数学课本的编写者之一,应教授可谓是概率论领域的专家,同学们对这次讲座充满了期待。
首先,应教授向我们介绍了生活中的一些随机现象,比如投掷骰子,地震,日食,以及一些自然灾害等等。接着,应教授向同学们提出了一个问题:如何界定随机和确定呢?以日食为例,在古代,这种天文现象是无法被预测的,而到了现代,通过科技手段,我们可以准确预测出日食发生的时间。由此可见,随着科技的发展,一些曾经的随机现象变为了确定的事件,因此,应教授告诉我们,想要知道一件事的随机性是很难的,至今科学界对此仍有很多争论。
在接下来的时间里,应教授又向我们抛出了两个问题:随机事件的可能性该如何度量,度量的意义又是什么呢?第一个问题相对简单,通过高中内容的学习,我们已经学会了一些计算概率的方法,而第二个问题则是重点。应教授告诉我们,从主观上,对于无法重复的随机现象,概率值是无法证伪并且主观的,因此也没有科学上的意义;而从客观上,应教授向我们介绍了大数定律,一种利用多次实验得到概率值的计算方法。应教授特别强调,概率不产生于实验,而是本身存在的,相当于理想的假设,而大数定律只用于证伪。总结来讲,概率的意义不适用于单次实验,其意义体现在样本样本的数量足够多的情况之下,能够让我们对一个时间的不同情况有较为直观的预判。
在最后的一段时间里,应教授向我们介绍了人类研究概率的历史,这也有助于提升我们的数学素养,拓宽了我们的视野。同时,应教授向我们提出了一个要求,要拥有简化问题的能力,即将复杂的现实问题转化为理想化模型的能力,这也是学习数学的意义所在。
在讲座结束后的提问环节中,同学们踊跃发言,有的就讲座内容提出了自己的思考或见解,也有的提出了对于未来大学学习的疑惑或是憧憬,应教授耐心而详细地为我们答疑解惑,使我们受益匪浅。
希望在未来的学习生活中,每位复兴人都能保持对于自然科学的热爱,积极思考,脚踏实地,为未来的人生道路打下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