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海的声音里沉淀着岁月,蕴藏着传奇故事,当我们把目光聚焦在“长江口二号”古船科考上时,我们就能聆听江海中的一段段历史。
2023年7月22日,我校16人来到上海历史博物馆听取“寻古船之趣,探古船之谜”讲座。上海市文物局文物保护研究中心副主任瞿杨详细地为我们再现了惊险的打捞过程,上海打捞局大队长袁立新也分享了很多打捞过程中的趣事,让我们体会到了打捞的艰辛,也能品味到几分成功后的喜悦,感受古船与我们上海这座城市的连接。
长江口二号古船是中国发现的最大的古代海上木结构船舶遗址之一,也是世界上现存最古老、保存最完好的古代海上木结构船舶之一。它的发现,为我们认识中国古代造船、航海等方面提供了重要的实物资料,对于我们了解中国古代文化的发展、认识中国古代海上贸易、文化交流等方面也具有重要的价值。
讲座中,瞿主任详细介绍了长江口二号古船的历史背景、发现过程、科考成果等。长江口二号古船的发现十分曲折,从线索渺茫到定下大局,经历了八年的时间。据介绍,长江口二号古船的发现始于2014年,当时唯一的线索是当地渔民的传言,经过多次探摸,确定是古代木结构船舶的遗址。这过程中还有很多不可控因素的影响,比如海水的腐蚀、木材的老化、湿度的控制等问题,这些问题都给科考带来了很大的困难,但科考人员没有放弃,不断寻求解决方法,最终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成果。经过科考,确定了这艘船舶的年代大约在清朝初期,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和科学价值。
讲座结束后,我们跟随博物馆老师开展讲解员培训,了解了讲解的基本技巧和注意事项。在博物馆老师生动风趣的讲解下,我们明晰了讲解时应做到举止得体、自信大方,也真正体会到了何为“讲解是知识和语言的综合艺术”。
通过这次活动,我们不仅了解了长江口二号古船的历史和价值,也更加深入地了解了文物保护的重要性和科考的意义。文物是我们的历史和文化遗产,我们有责任保护好它们,让它们流传下去,让更多的人了解和认识我们的文化。
撰稿: 李诺
审稿:翁雪宁 薛建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