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才梯队 | 奋楫前行:不负金秋岁月——虹口区历史学科高地九月专题研讨第一次活动纪实

发布者:系统管理员发布时间:2024-09-21浏览次数:0

     9月13日上午,付文治历史学科高地与邹玉峰高中历史学科带头人工作室、陈宇静高级指导教师团队的部分学员共同进行了一场别开生面的周末学习研讨。本次活动在上音附属北虹中学举行,高地学员朱涛主持本次活动。活动还邀请了松江区历史教研员张子辉老师、杨浦区青年才俊王伦立老师一起参与研讨。鉴于六月以来的十次词研讨,在《中学历史教学参考》编辑部的指导下,我们将“选材与设问”作为本次活动的研讨主题,研讨团队的年轻老师利用暑期长假,大量阅读,认真研究,对于当前历史教学变革产生了诸多思考,教育家精神的养育正是在日日夜夜的自我修养夯实中,这些青年教师不断修炼,接受专家指导和锻冶,能力与精神都大为精进。奋楫前行,青春时节应放马搏击;教改大潮,恰逢斯时当努力,不负金秋岁月。


     活动伊始,戴骋浩老师就提出了“选材与设问”是促使历史教学目标落地的关键,他认为,前些年课标、教材的研究,教学目标的理解备受关注,成果颇丰,但如何真实推进目标的落实,无外乎“选材和设问”的设计,其水准高低决定教学目标落实的真实效果,这也是他的教学所希望达成的目标,对此,大家深感认同。

     历史学科高地理事长付文治指出,“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的高涨”在关联本单元的两节课的同时,与《中外历史纲要(下)》第13、21课的关联更加密切,不同章节对于亚洲、非洲、拉美的子目表述有很大不同,“觉醒”“民族独立”“民族民主”等概念都是学生学习的抓手,但也恰恰阻碍了学生的学习和理解,“选材与设问”应当考虑学生学习实际困难。张子辉老师从“选材与设问”的“效度”出发,引导大家思考。邹玉峰老师则就关键问题与教学中有梯度的设问之间的关系提供建议与指导。陈宇静老师指出,课堂小结或者作业布置也需要认真思考和准备。




     随后,围绕“选材与设问”,各位专家老师畅所欲言,观点异彩纷呈。陈宇静老师就如何以单元作业的设计进一步完善课堂教学提出了切实可行的实践方案。张子辉老师则就选材的原则、有效性等做了专题论述。邹玉峰老师基于深度学习理念下的选材和设问进行了文本逻辑的推演,提出了许多值得深思的问题和自己的见解。王伦立老师从初高中的课标、教材衔接的视角阐明了基于学生学习进行选材和设问的经验体会。顾超平老师另辟蹊径,利用他人的教学主旨建构自己的选材与设问。刘丽芳老师则从人物素材在教学中的价值、原则出发,提出了自己的基本认识。

     针对上述发言,每位学员畅所欲言,互相交流和点评。最后,付文治老师总结发言,他建议从史料的定义上,充分理解并反思课程标准中表述的史料的“桥梁作用”,并从视角、方法、创造力等方面思考选材设问的类型、价值,更要研究史料、证据的特性与种种陷阱,从而将“选材设问”完全融入到学生学习、学生发展的历史教育教学之中。


     本次研讨还得到了华师大李月琴老师的关心和支持。

地址:上海市虹口区车站南路28号
邮编:200434
电话:(021)65606715
邮箱:fdfx@fudan.edu.cn
版权所有©复旦大学附属复兴中学 沪ICP备1503962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