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暖花开之际,由华东师范大学教育集团、上海市历史学会、上海市世界史学会、上海市历史教育教学研究基地、华东师范大学大中小历史教育研究与实践基地、上海市高中历史学科德育实训基地、《历史教学》杂志社主办,复兴高级中学承办的《回望世界历史,贯通初高中教学——第四届历史学科统编教材说课比赛》于3月8日在我校来歌堂顺利举行。出席本次活动的嘉宾有:华东师范大学基础教育与终身教育发展部部长李志聪、华东师范大学教育集团资源建设部主管王隽、上海市复兴高级中学校长陆磐良、上海市历史学会会长章清、上海市世界史学会会长沐涛、华东师范大学历史学系主任梁志、华东师范大学历史学系教授余伟民、《历史教学》编辑部主任王雅贞、上海市历史教育教学研究基地研究人员曹南屏、华东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学院副教授徐继玲、上海市历史教研员於以传、上海市资深特级教师李惠军、上海市中学历史德育实训基地主持人李俊、上海市高中历史学科德育实训基地主持人周靖、上海市高中历史学科德育实训基地副主持人罗明、青浦区特级教师工作室主持人吴国章、虹口区历史学科高地主持人付文治、松江区中学历史骨干教师学科专业发展共同体主持人张史敏、虹口区教育学院历史学科教研员阮清、虹口区高端教师后备人才向胜翔、上海市教育电视台记者王蓉蓉等。线上、线下同步观摩本次活动的有:华东师范大学教育集团学校教师、华东师范大学历史学系学生、上海市高中历史学科德育实训基地学员、上海市中学历史德育实训基地学员、青浦区吴国章历史特级教师工作室学员、虹口区付文治历史学科培训基地学员、松江区中学历史骨干教师学科专业发展共同体学员、普陀区邹玉峰高中历史学科带头人工作室学员、青浦区高中历史学科种子计划研修团队学员、闵行中学教育集团历史名师工作室学员、嘉定区第一中学历史教研组教师等。
第一环节,专家致辞。我校陆磐良校长对主办单位选择复兴高级中学表示感谢,并强调我校举办这个活动既是对本校传统文化的尊重,也是对历史教学研究的尊重,复兴高级中学历来重视历史学科教学,成绩显著,希望青年教师可以在这一平台上碰撞出思维的火花、提升教学专业能力。
华东师范大学基础教育与终身教育发展部李志聪部长则对复兴高级中学的支持表示感谢,对复兴高级中学的未来发展有很大的期待,还指出在教育变革过程中,教师是关键,课堂是主阵地,教师通过说课比赛互相切磋学习,将会收获满满。
上海市历史学会章清会长和上海市世界史学会沐涛会长都特别提到上海历史教育的鲜明特点,即大学和中学历史教学联通、历史研究和历史教学并举两大特点,希望上海能继续保持并发扬这一优点,进一步推动上海市中学历史教学再上层楼。
第二环节,选手说课。本次说课围绕世界历史初高中教学的四个主题依时序展开。第一个主题是“文明产生的共同前提与地域特征”,上海市静安区风华初级中学西校薛怡、上海市嘉定区第一中学纪晓凤、上海市北虹高级中学戴骋浩三位老师分别以《从两河流域文明成果看文明产生的共同前提与地域特征》、《与自然博弈的早期人类文明》、《农耕世界与游牧世界的并存互动》为题进行说课。三位老师从人与自然互动创造文明,游牧与农耕碰撞使农业文明不断扩张两大视角为一线教师文明创生的主题教学提供了可贵的视角。第二个主题是“地域文明的多样性及其扩展与交融”,上海市天山初级中学马超、上海市复兴高级中学顾超平、华东师范大学第一附属中学卫佳琪三位老师分别以《拜占庭帝国和<查士丁尼法典>》、《丝绸之路:东西方文明交流的桥梁》、《文明涟漪 交融互摄——从大英博物馆藏品看古代地域文明的交融》为题进行说课。三位教师从地中海、丝绸之路、大英博物馆的藏品信息和历史流动展现了古代文明交融的独特历史画卷,视角之独特,材料之多元启发了一线教师。第三个主题是“地域文明的突破性发展与全球联系的建立”,上海市民办华曜嘉定初级中学沈亦楠、上海师范大学附属外国语中学靳技科、上海市松江二中顾春梅三位老师分别以《走向近代:以14-17世纪西欧社会的变革和资本主义的兴起为主线》、《从金鸡纳树的全球流动看“西欧文明的突破性发展与全球联系的建立”》、《从重大转折的发生到工业文明的确立》为题进行说课。三位教师以不同的素材和视角阐释全球化的历史洪流如何扑面惹来,但更可贵的是从新航路发现、物种交流、工业革命兴起的历史现象为载体,提醒一线教师思考者背后的历史力量,在叙史的同时更要思史,为一线教师如何建构突破性发展的教学结构提供了广阔视域。第四个主题是“现代世界的整体发展与矛盾冲突”,华东师范大学第四附属中学陈洁、上海市位育中学李倩夏、上海市格致中学党霞三位老师分别以《社会主义从理想变为现实——<列宁与十月革命>》、《裂变•对抗•重构——冷战与20世纪国际格局》、《从棉纺织业的全球变迁看经济全球化的演进与转型》为题进行说课。三位教师立足今天反观二十世纪的整体世界,不仅梳理了发展、冲突、交融,还希望一线教师思考是否有一个新全球化或者后全球化在取代已经形成的可以称之为“传统全球化”的趋势和追求,新意迭出。
第三环节,专家点评。华东师范大学历史系教授、《选择性必修三 文化交流与传播》教材主编余伟民教授总结了本次活动的三个亮点:第一个亮点,探索贯通初高中整体化的教学模式。从12位教师的说课中,不仅看到了怎么去上好每一堂课或者怎么去做好每一个教学单元的设计,而且看到了蕴含在背后的教学模式创新的一种理念、一种探索。第二个亮点,在大主题引领下进行单元教学设计。余教授认为单元设计有两种做法,一种是被动的单元设计,没有脱离教材的规定动作,这个规定动作就是这个单元是不能改变的、每一个单元里的课程数量也是不能动的,老老实实按照教材进行单元设计,这就很难跳出教材单元体系,很难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另一种是主动的单元设计即重构教学单元体系,而从教材单元转化为教学单元的过程当中需要大主题的牵引。这次说课已经在这么探索,而且取得了很大的成功。第三个亮点,体现深度学习。初中是基本的基础知识,高一高二是在初中的基础上提升一下,到了高三学段应该是一个总体性的复习,要把核心素养的落实提升到一个新高度,深度学习确应是高三学段应该追求的显著目标。这次说课中高三学段的几个教学设计都充分体现了深度学习的特性和价值。
第四环节,评奖颁奖。本次说课以小组为单位评出了一二三等奖:我校顾超平和马超、卫佳琪老师获得一等奖,薛怡、纪晓凤和戴骋浩老师获得二等奖,沈亦楠、靳技科、顾春梅、陈洁、李倩夏和党霞老师获得三等奖。此外,还评出了两个单项奖:顾春梅获得最佳教学设计奖,戴骋浩获得最佳说课风采奖。
本次说课比赛开创了说课新形式,开辟了说课新维度。参赛教师聚焦初高中历史教材特点,挖掘学术热点,关联学理逻辑与教学逻辑,探索贯通进阶的初高中教学模式,是实践历史教学向素养本位转型的又一次新尝试,也为我们更好开展历史教学提供了新思路!
本次主办方对我校承办该活动各项事宜表达了诚挚谢意,整个活动严谨,学校各部门工作人员与历史组老师认真负责,赢得参会人员的赞誉,展示了复兴高级中学良好的教风、学风、作风。
撰稿:金梦霞
审核:付文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