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本教研 | 指向学科核心素养的学科评价经验交流会

发布者:系统管理员发布时间:2023-02-27浏览次数:1

          评价是教育管理的有机组成部分,是教学过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具有诊断、激励和促进的作用,新课程标准更是将改进教育评价作为课程有效落实的关键环节.2023年2月24日,指向学科核心素养的学科评价经验交流会在复兴高级中学召开,本次交流分三个分会场举行。


          在9208语英政地会场,由赵梅娟老师主持,全体语文、英语、政治、地理教师共同出席。

          语文教研组长刘明海老师向大家分享了语文教研组对于语文教学评价的实践与思考。刘老师认为,在双新背景之下,评价的作用涉及到落实教育理念、检测教学成果、进行教学诊断、开展教学研究、引导学生自习预习等五个方面,切实推进评价制度的改革。就语文教学来说,评价的类型主要包括课堂评价、作业评价、学业水平阶段性评价。结合语文组的日常教学经验,教师在展开评价时,应有这四个原则:1.增强有效性,减少盲目性;2.增强实践性,减少抽象性;3.增强创造性,减少机械性;4.增强综合性,减少碎片性。语文教研组在双新推进的过程中也做了各种尝试,比如整本书阅读的活动设计、语言实践活动的设计、作业形式的创新、试题命题工作的规范等,而下一步,组内将继续关注开发任务工具和评价量表、考察评价多文本阅读、以多种方式命制情境化写作和独立探究型试题。


          英语教研组长楼蕾老师从评价背景、评价变化、存在问题、应对策略这四个方面展开交流。她认为在当下,英语听说测试的比例和形式发生变化,词汇语法测试更灵活,注重主题语境、语篇类型、语言知识、语言技能、文化意识、学习策略这六大要素的整合。而在日常教学中,依旧面临教学方式碎片化、模式化、表层化的误区,日常的课堂活动依旧以教师为中心。基于这样的问题,楼老师认为我们必须以核心素养为导向,主题意义引领六要素整合,加强学习策略指导,依托新教材进行新一轮的课程改革和课堂转型。


          政治教研组长赵梅娟从新高考评价体系谈起,关注政治认同、科学精神、法治意识、公共参与。高中思政学业质量水平与考试评价注重对综合运用相关学科内容,参与社会实际生活,在复杂的真实情境中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考查。情境材料反映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等现象。赵老师举了等级性考试的范例,需要学生合乎逻辑地建立起知识与知识、知识与材料的联系。而在教学实践中,我校的思政教师也以多样化的学习活动探究设计、课题项目研究等方式深化评价体系建设。


          在9109数理化生历会场, 由刘维英老师主持,全体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历史教师共同出席。

          方长林老师作了题为《知识为“经”,素养为“纬”,能力为重——浅谈指向学科核心素养数学试题的命制》讲座。方老师从《中国高考评价体系》出发,从为什么考(立德树人、服务选才、引导教学)、考什么(核心价值、学科素养、关键能力、必备知识)、怎么考(基础性、综合性、应用性、创新性)三方面说明高考评价体系的新变化,并结合《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命题原则作进一步说明。接着,方老师以表格的方式呈现数学核心素养评价框架。基于以上认识,方老师认为命题框架设计应由“经”“纬”两项构成,所谓“经”,是知识导向的,包括知识理解、知识迁移、知识创新;所谓“纬”,是素养导向的,包括数学抽象和逻辑推理、数学运算和直观想象、数学建模和数据分析。在“经”“纬”框架下,方老师结合数学例题提出了五个指向核心素养的试题命制方法,包括设计开放性问题、设计猜想性问题、设计推广性问题、设计自定义概念问题、设计变式性问题。经过近年来的一线教学实践,方老师总结出了一套指向核心素养试题命制的原则——素养目标导向、淡化解题技巧、结构布局合理。最后,他还提醒大家在命题时要特别关注立意、情境、设问等内容。


          付文治老师作了题为《本立而道生——我们如何评价自己的教学》讲座。付老师从六个视角展开说明:其一,从高考视角看,高考立德树人、服务选才、引导教学三大目标的实现是以课程为媒介的,因此高中课程改革与高考改革需统一目标——健全高中课程标准实施保障制度,强化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在高中课程与高考衔接中的独特功能,增强高考科目改革对高中和高校人才培养的育人导向作用,深化高考内容改革与高中全面育人的融合衔接。其二,从课程标准视角看,学科素养是考查理念和总体要求,是关键能力的理论基础;关键能力是学科素养的细化,是学科素养的具体体现。在命题实践中,学科素养发挥统领作用,关键能力是具体的考核目标,是实现学科素养考查目标的手段和媒介。其三,从教科书视角看,课程新结构是必修(通史)+选择性必修(专题)+选修(校本课程)。其四,从情境创设视角看,应遵循基础性、综合性、应用性和创新性等原则。其五,从命题视角看,具有这些新趋势:以主题情境突破“双基”“三维”,走向素养融合;操刀材料从单一走向复杂,每个题目都形成结构;考察目标走向多面高阶,设问综合多元交叉;评分走向层级,尽力避免标答造成不良后果。其六,从命题者视角看,付老师结合自己命制的五四运动、历史关口1066和光绪之死系列题组,分享了他的命题经验。


          在1806音体美劳信息会场,由奚骏老师主持,副校长赵灏老师、信息通用、体艺教研组的老师们共同出席。

           体育教研组组长、正高级教师,施娟老师作《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核心素养的解析与评价》专题讲座。施娟老师表示,体育学科核心素养不只是知识与技能。它是在特定情境中,通过利用和调动身心资源满足复杂需要的能力。新时代高中体育教学必须以立德树人、发展学生学科核心素养为根本遵循。落实学科核心素养要抓住3大特点:学生与环境不断适应和变化;运动中不断克服内外困难;知识技能变化多样,相互关联,对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功能丰富。课堂教学要使教学评一致性,紧密围绕核心素养:学什么评什么,教什么评什么,评什么学什么,保障教学评各环节落实发展学科核心素养。三大学科核心素养最终指向学生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这是体育教学追求的目标。同时需要明确体育教学落实学科核心素养的逻辑顺序:围绕目标—教什么—有什么教育价值—设置什么情境、条件—如何教(传、帮、 导、支撑、促进)—素养怎么评。


            正高级教师、特级教师奚骏老师作《基于核心素养与知识图谱的信息学科评价》专题讲座,奚骏老师表示,知识图谱是课程视角下学科框架构建的有效途径之一,而有效的评价离不开学科的宏观视角下的设计。因此两者相得益彰,彼此相长,教师需在教学设计中体现两者融合,提升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知识图谱的构建是一个逐步优化的过程,教研组通过理论支持与专家指导,小组智慧的聚集,不断地反思,逐步完善具有“复兴”特色的评价体系,并真正实践作用于教学过程。同时基于信息技术核心素养的上层引领,积极为学生铺设学习阶梯,为教师构建教学范式,以图探索、构建、计算,衍生到计算思维、课程总目标地实现。“复兴”特色评价体系不是纸上谈兵,已经经过了多轮的实践论证。并在迭代优化中,组内教师改善了课题研究实施计划、知识图谱的构建,并积累教学资料等,相信组内教师的努力下,将进一步彰显其提升学会综合素质的作用,并辐射于其他学科。


          以研促教,以教领研是复兴教师们一直身体力行的,通过本次教研经验分享会,大家对于如何进行有效的评价设计、如何提升学科核心素养有了更深的认识。思维碰撞激荡出真知,借鉴交流相互成长,交流会让我们在反思中感悟,同时也展望未来,继续展开指向学科核心素养的新研究。


撰稿:  许程、金梦霞、张一凡

审核:刘维英

 


地址:上海市虹口区车站南路28号
邮编:200434
电话:(021)65606715
邮箱:fdfx@fudan.edu.cn
版权所有©复旦大学附属复兴中学 沪ICP备1503962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