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4月至5月居家在线教学期间,我校举办了以“优师展风采,携手共发展”为主题的“双新教学”线上展示活动,旨在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紧抓深化育人关键环节和重点领域改革,深化落实高考综合改革,优化“双新”背景下高中课程教学建设。来自语文、数学、外语、物理、化学、政治、信息等学科的12名青年教师将自己的直播课视频进行录播,各备课组、教研组围绕活动目标和评价标准对直播课开展听课、磨课和评课活动,导出链接后经课程教学中心发给全校教师进行分享交流,实现共同学习和进步的目标。
2022年8月26日,学校开展了“优师展风采,携手共发展”——“双新”线上教学评比总结交流会。本次线下交流会由课程教学中心主任刘维英老师主持,党总支书记、校长陆磐良,党总支副书记、副校长薛建国,副校长褚亿钦,副校长赵灏与全体教师共同参与。
主持人刘维英老师首先介绍与回顾了在线教学期间“双新”线上教学评比的活动目标调整与实施情况:
线上教学展示并非简单地在线上“复制”线下课,教师需要针对线上教学的限制做出改变和提升,需要学习网络平台技术和工具更好地实现与学生的互动交流,因此课程中心及时调整了活动目标:1.落实学科核心素养,培养学生的正确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2.促进高中新课程、新教材线上课堂的学习和研究;3.推动线上与线下融合式课堂教学的方式探索;4.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拓展教育资源和教育空间。
詹添老师以参赛课《雷雨》为例,进行了《如何在线上践行双新教学实践》的经验交流。他从新课标、新理念出发,确定教学重难点;从线上教学特质出发,确定有效教学活动。最后提出反思与建议:1.从新课标、新理念出发,从考试测评回望,确定教学重难点,充分挖掘每篇文章独特的价值。2.善用线上特征,重新确立新的教学活动,从而提高教学有效性。
施晓明老师以风趣幽默的语言,结合生动案例,从聚焦新课标、践行新理念、创新教学方式、提升教学效益四个方面分享了线上教学评比展示心得。尤其对数字时代教学的影响与变革提出了较为深刻的见解,并对未来的学习方式进行了畅想。
王潇宁老师从线上教学的限制出发,以参赛英语思辨课为例,分享了课程核心目标与设计思路:课前单元铺垫、课中梳理整合与小组合作、课后学习活动的延展。最后小结了线上教学“时间灵活、技术优势、课堂学习、课后学习”的四项优势。
包鸣老师从选择新教材新增章节“多普勒效应”谈起,交流了对物理新课标中物理学科核心素养“物理观念”“科学思维”“科学探究”“科学态度与责任”的深入思考。并介绍了巧妙运用手机进行在线物理实验,融入生活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解决教学难点等教学过程。
陈楠老师以《英语视听说课堂活动设计中的德育渗透策略》为题,围绕单元教学主题“减压”,分析了学生在疫情居家学习期间的学情与心理状况,并对课堂德育渗透进行了深入思考:1.挖掘文本内涵,设计核心问题,细化德育目标。2.创设真实情境,联系生活实际,增强情感认同。3.巧用信息工具,挖掘数据信息,提高互动效率。
复兴高级中学学术委员会委员和教研组长双重身份的3位专家老师随后进行了点评。
楼蕾老师从聚焦新课标、践行新理念、创新教学方式、提升教学效益四个方面进行了文科组点评:核心素养的落地,需要知识学习与技能发展融入主题、语境、语篇和语言运用之中;学习方式要走向整合、关联、发展的课程,实现对语言的深度学习即语言、文化、思维的融合;课程设计要把育人目标融入教学内容和教学过程之中。践行新理念的课堂教学要牢牢把握深度学习、思维品质与育人价值三个方面。
付文治老师以《“双新”背景下的一堂好课》为题,介绍了全面教学评价的七大视角及“双新”背景下评课标准的变化——从教师角色的变化出发,评价课堂的优点并提出进一步思考。教师应当把握好课程标准与教学之间的关联,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是关键,重视课堂文化建设的重要性,重视导学模式。最后对教师线上教学的困境和教研组在线教研合作提出了思考。
刘继范老师对理科组进行了点评并结合学校青年教师成长畅谈了《磨练见成长,努力促绽放》的感想。他谈及了重视青年教师专业成长的复兴传统与青年教师无畏无惧,勇于探索的复兴精神,并从公开课原生态、研究性、鲜明性的三个特点展开,对参赛课的教学设计过程和课堂效果进行了点评,最后指出落实核心素养要站在学生的角度看世界。
12节展示课通过教研组长和学术委员会专家双线进行排序赋分,评选出了一等奖2人,二等奖4人,三等奖6人,名单如下:

自“双新”实施以来,我校高度重视加强备课协同度,提升教研专业度,通过课堂展示、课标研读、案例分享、外出学习等多种途径推动教师转变教学方式、提高育人品质,助推我校教育质量提升。此次活动正是我校进一步深化“双新”改革、探索线上与线下融合式课堂教学全新模式的生动缩影,也为将来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教学工作提供了经验与启示。
撰稿人:袁立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