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期培训①|指向素养的项目化学习设计与实施

发布者:系统管理员发布时间:2022-08-28浏览次数:0

        2022年8月25日上午,我校特邀上海市教科院普教所副所长、上海学习素养课程研究所所长夏雪梅博士为全校教职工进行了题为《素养视角下的项目化学习设计》的专题讲座。本次培训旨在深化教师对于项目化学习的理解,提升教师项目化学习设计与实施的能力。


        讲座伊始,夏雪梅博士援引一则美术学科项目化学习案例《终于,我成为了敦煌画师》,分析总结了项目化学习的五大典型特征:真实问题、公开成果、持续探究、以终为始以及反思迁移。在深入浅出的案例分析之后,夏博士指出,核心素养视角下的项目化学习设计非常关注双线并进的设计和培育,也就是通过本质问题和驱动性问题达成学科核心素养和跨学习性质学习素养两类素养目标。


        随后,夏博士为大家介绍了设计项目化学习的流程,包括提出驱动性问题、设计项目成果、设计实践过程主要三个部分。“万事开头难”,体现在项目化学习中就是选择合适的知识设计驱动性问题难。针对这一问题,夏博士从驱动性问题的定义入手,层层剖析,详细介绍了驱动性问题的七大设计原则,并总结提炼出驱动性问题的MEIPA公式——M项目意义、E本质问题、I社会身份、P项目成果、A可能的对象。借助于MEIPA公式,夏博士分享了《我为老师做软件》这一案例中驱动性问题的设计思路,为教师们提供了灵感来源。

        项目成果是学生解决驱动性问题,用物化形态表明自身学习质量的证据。但目前来看,许多项目化学习的成果往往存在一些误区,比如成果不明确、成果过于简单或复杂、成果与驱动性问题无关、只有团队成果没有个人成果等等。为了破解这些误区,夏博士分门别类地为我们展示了一些常见项目成果。最后,她介绍了当前各类课程主要的实施样态,指出项目化学习的创新之处在于采用低高的结构,即低结构探索——高结构支持后生成。教师先让学生自主探索具有挑战性的任务再予以支持。虽然学生在探索过程中会有失败,但这种失败是有效失败,能够更好地激活学生已有的概念系统,发展学生的高阶思维,提升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关键能力。此外,还有一种类型的项目化实施模型是教师通过问题链的形式,在提出每一个子问题后进行探索再进行支架式引导。

        夏博士的讲座生动丰富、案例翔实、内容通俗易懂,具有很强的指导性和实操性,为我校教师开展项目化学习指明了前进的方向。最后,褚亿钦副校长总结发言并对教师提出希冀:希望更多教师能够加入项目化学习,做出具有复兴特色的项目化学习案例!

撰稿:陈禛天


地址:上海市虹口区车站南路28号
邮编:200434
电话:(021)65606715
邮箱:fdfx@fudan.edu.cn
版权所有©复旦大学附属复兴中学 沪ICP备1503962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