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4月16日,由党总支书记、校长陆磐良带队,教师发展中心组织我校近20名教师赴上海中学,参加以“激发办学活力 撬动育人变革”为主题的2021年上海中学“双新”实施学科教学展示暨校长论坛。
新课程新教材实施以来,我校高度重视提升教师、特别是青年教师的“双新”理解力、领悟力、执行力,通过加强校本研训、组织外出学习、开展课题研究等多种途径推动教师转变教学方式、提高育人品质,助推我校育人方式改革取得新突破。此次组织教师参加这场活动,正是我校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生动缩影。
在活动现场,我校教师聆听了原国家督学、中国教育学会副会长、巡视员张绪培带来的《新征程 新课程》主旨微报告和上海市教育学会会长尹后庆带来的《从“二期课改”到“双新”推进》主旨微报告,并且观摩了由上海中学9个学科教师执教的15节公开课和专家点评,部分教师旁听了多位领导、专家在校长论坛上作的报告等。我校教师纷纷表示收获满满、启发无限,将会及时吸收、认真思考,不断提高“双新”背景下转变教学方式、提高育人质量的能力与意识。
李肖铜:听了上中老师的两节思政课,我受益匪浅。以第一节《我们会参与》为例,教师引导学生从对校园生活的考察中,探究有序公共参与和人民当家做主的关系,感悟人民民主的广泛性、多层次和制度化发展,展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自信。这个过程打开了教师的课程视野,不是机械地按照教科书进行标准化教学,而是根据学生的学习习惯与基础,整合教学资源、重新设计教学过程,极大地解放了教师的教学设计能力。这也是我今后课堂教学努力的方向。
郑栋潇:虽然在上海中学只有短短半天的学习时间,我仍觉得受益匪浅。开幕报告的各位专家高屋建瓴地剖析了我国教育的根本任务和发展方向。具体到化学课堂教学环节,两位老师风格迥异,但都付诸了大量心血,能准确把握教学重难点,层层递进逻辑清晰,充分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和内在动力,很好地完成了教学目标。
常丽霞:上中章健华老师以新教材的“城乡空间”为主题,开展了一堂双新展示课。学生通过方案设计、社会调查和实践活动,培养了学生综合思维、地理实践力、人地协调观。这节课体现了素养本位的教学设计、真实情境的深度学习、问题解决的进阶评价,为上海市高中地理新教学实施提供了参照样板。
许程:群文阅读和整本书阅读教学是语文学科教学的两大热点,同时也是难点。上中的两节展示课则从难点出发,抽丝剥茧,以主问题为导向,注重学生真实性学习的过程性指导。研讨《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一单元时,教师关注从语言细处把握文章思想魅力和思辨特色的方法。而赏读《红楼梦》中宝玉形象时,则借助“比较阅读”这一学习支架,且援引原著中对甄宝玉的描述,抛出思考问题:如果是你,你愿意做甄宝玉还是贾宝玉?激起在场学生的头脑风暴,也让我校教师感受到积极的课堂学习场的魅力,深受启发。
王潇宁:观摩全课,节奏适度,行云流水。整堂课的框架清晰,思维量大,层进式地推进让学生在这样一篇阅读课上学会理解内容、获取信息、掌握学习策略、有思辨性的思考。令我印象最深刻的有以下几点:
1.一堂好的英文课不仅仅是传授了多少语法知识语言技巧,更应该是用精彩的哲学观、逻辑观、人生观给学生上好一课。
2.教师也要关注到没有眼神交流的学生,达到更公平的课堂呈现。
3.对于上中学生课堂集中力的感叹。一堂课流程顺畅,内容紧凑,但学生的产出是高效且有深度的。站起来的每个孩子都很有自信,无论是和老师的互动抑或是学生之间的讨论,都可以感触到学生们是真正在思考的。我猜想这种高效的课堂应该并非一蹴而就,与老师对教育教学的把控以及学生平时学习习惯、注意力的养成都密不可分。
撰稿:许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