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 | 上海市实验学校王昌国老师为我校教师作“提升教师信息素养,助力课堂教学实践”讲座

发布者:系统管理员发布时间:2020-01-14浏览次数:0

2020年1月10日,复兴高级中学邀请了上海市实验学校校务副主任、 信息中心主任、上海市第四期名师基地,公关团队成员王昌国老师在9208报告厅为全体教职工作了题为“提升教师信息素养,助力课堂教学实践”的报告。



首先,王老师介绍了国家的一些政策文件,到2020年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即强化信息技术应用,提高信息教师应用信息技术水平,更新教学观念,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王老师指出老师的观念如果不改变,学校的信息化是很难往前推动的。接着,王老师提到了改变未来的ABC即科学化的物质技术:A是人工智能AI,它是研究、开发用于模拟、延伸和扩展人的智能的理论、方法、技术及应用系统的一门心的技术科学。B是大数据,指无法在一定时间范围内用常规软件工具进行捕捉、管理和处理的数据集合。C是云计算,是基于互联网的相关服务的增加、使用和交付模式,涉及通过互联网来提供动态易扩展且经常是虚拟化的资源。教育信息化的核心任务从“十二五”的“三通两平台”升级到“十三五”的“三全两高一大”,重点是教学应用覆盖全体教师和建成“互联网加教育”大平台。2017年度中国十大学术热点其中一个是人工智能对社会发展的影响与挑战;另一个就是未来教育与未来学校的发展图景,而2019年度的则为信息社会的学习方式变革。随后,王老师介绍了教育信息化作为教育活动的基本要素主要体现在一是作为手段的教育信息化,既促进教师教学重心从重教转向重学,又促进学生学习方式从学会转向会学;二是作为内容的教育信息化,既包括把信息素养作为教师学生的学习内容,又包括“互联网加教育”所融合创生的学校课程资源;三是作为生活方式的教育信息化,在信息化迅猛发展的今天,数字化深深影响着教师和学生的的工作方式,学习方式,生活方式。



王老师强调教育信息化不仅仅是教育设备、教育手段的改变,而是教育思想、教育观念和教学结构、教学模式的转变。信息素养包括运用信息工具的能力,主动获取信息的能力,处理信息的能力,信息伦理道德修养,信息创新的能力和协作意识及现代观念。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是以促进学生发展为目的,利用信息技术工具、信息资源和信息设备从事教学活动、完成教学任务的综合能力。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是教师将信息技术与教学活动相融合的能力,是信息化社会中教师专业发展的核心能力。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发展是教育信息化的关键实质环节。专家将教师的信息技术教学应用分为6个阶段即知晓、学习、明白、熟悉、调整和创新。然后,王老师向教师们推荐了希沃包括希沃白板5,班级优化大师、希沃传屏;互动智慧课堂;在线仿真实验、百度脑图、腾讯文档、词云等等软硬件。接着,王老师通过他亲自实践的“网络故障排查”和“顺序,选择,循环三大结构”两个具体教学案例介绍了针对知识结构、认知结构的二阶诊断问卷;基于认知起点,个性化的纠正偏差认知,得出了实验组学生“抽象概括”思维平均成绩提升度最大的结论。然后,王老师向教师们介绍了上海市实验学校的学生健康饮食干预系统,通过分区、选餐、德育渗透(诚信积分、人文关怀)和与体育课相结合对学生的健康饮食实现积极影响。

讲座的最后,王老师提出了如何看待、选择、运用新技术的话题,该不该用?愿不愿用?会不会用?引发了教师们热烈的探讨。课堂技术的应用有正面和负面的影响,对待新技术,既不能保守,也不能太过激进,网络资源不能代替课堂教学,技术要符合教育教学改革的需求。最后王老师以“无论走多远都不要忘记我们为什么出发”一语结束了本次讲座,人类历史上从来没有过这样一个时期,技术发明如此之多,出现的速度频率如此之快,对我们的生活影响如此之大。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我们需要重新审视技术与教育的关系,把准教育未来发展的脉搏,本次讲座使老师们收获颇丰。

颜佳玥


地址:上海市虹口区车站南路28号
邮编:200434
电话:(021)65606715
邮箱:fdfx@fudan.edu.cn
版权所有©复旦大学附属复兴中学 沪ICP备1503962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