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高校科学营是激发青少年科学兴趣、引导青少年崇尚科学、鼓励青少年立志从事科学研究事业的重要平台,也是集聚少年英才、展现时代风貌、绽放青春光芒的绚丽舞台,能够有效推动高等教育与基础教育的贯通,为国家的科学事业培养后备人才。在这里,我们敏于发现,求真拓新,享受大学的文化;勇于探索,独立思考,做好自己的智囊;善于协作,精诚团结,共克科学难关;勤于实践,知行合一,积蓄梦想的力量。
2021年7月19日到23日,我校高二6班刘睿、叶嘉宁,高二7班吴恺营、沈源和陈润洲5名学生参加了2021年青少年高校科学营复旦分营的夏令营活动。本次活动以“科学梦·青春梦·中国梦”为主题,五天的活动精彩纷呈,包括专业的学术讲座、丰富的学习参观、精彩的课余活动,让营员们在充实的活动中收获了成长。
新冠疫情尚未结束,为了做好防疫,夏令营的带队老师、志愿者、营员们早早来到酒店报到,进行全员核酸检测。在特殊的时期举办线下活动实属不易,营员们都十分珍惜这来之不易的机会。营前培训会上,老师首先强调了防疫期间出入学校要求、参与课程活动要求、请假要求等,然后向我们展示了5天的日程安排。看到有教授课程、博士课程,还有不同的校区参观安排,营员们都兴奋极了。
复旦大学微电子学院专用集成电路与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的曾晓洋教授的《集成电路发展简史》精彩讲座,带领营员们了解了由晶体管到集成电路的科学进步历程。李晓茜博士的微电子课程让营员们对生活中熟悉的三星、台积电等科技巨头使用的微电子技术有了一定的了解。公共卫生学院的贾营男教授带来的《你身边的公共卫生》讲座带我们探索了人类与传染病斗争的历史,对全球的瘟疫灾害有了认识。微电子、环境科学、公共卫生三个专业的教授讲座与博士课程,让营员们深入到科学的世界,学习医学知识、了解环境的变化、探索芯片的奥秘,也让营员们感受到了复旦学科建设的科学精神、人文情怀、国际视野,为大家未来的专业选择提供了指引。
为了让营员们熟悉复旦校园环境,增进彼此之间的沟通交流,培养营员们突破自我、积极进取的竞攀精神,在复旦大学光华楼前,一场以融合、策略、竞争、沟通为核心要素的校园定向破冰活动正式上演。活动中,营员们奔走在复旦校园中,在任务点闯关打卡,在这个穿越陌生和熟悉的挑战之路上,留下了来自不同学校的营员们渐渐成长的友谊。多元的观念,在这里碰撞、绽放,汇聚成为团队的信念。
复旦大学的学长学姐们,为营员们带来别开生面的交流大会。他们分享了自己在复旦的生活与成长,让营员们提前体验了一把多姿多彩的大学生活;他们传授了辩论取胜“秘诀”,对营员们的发散思维、创新思维的培养大有裨益。
两个晚上的“旦声”歌唱初赛、决赛竞争异常激烈。营员中真是藏龙卧虎,一个个展现高中生青春风采的曲目接踵而至、高潮迭起,展现了一场精彩绝伦的视听盛宴。台上的选手激情四射,台下的观众化身粉丝,掌声不断。
在有着116年悠久历史的复旦大学,篆刻艺术教育有着深厚的学科底蕴和人文土壤。此次,营员们走进在复旦大学光华楼开设的“印记初心——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众篆刻作品展”,兴致勃勃地欣赏了300余件篆刻作品,“印记复旦”专区展出的由复旦师生亲自创作设计的49枚复旦校史主题印章尤为引人注目。营员们感受到了复旦大学大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用党史题材篆刻艺术作品教育青年、引领青年、激励青年的创新实践。
在枫林校区,营员们参观了人体科学馆与病理标本博物馆。营员们有幸获得近距离接触国内一流大学医学院、接近医学科学、感悟生命的宝贵机会,枫林校区的老师们开启了人体组织解剖及病理学的知识盛宴。营员们用心聆听,积极思考,不时地与讲解老师互动交流,对生命敬畏、对遗体捐献者们的敬佩与感激之情油然而生。
五天的时间飞逝而过,复旦大学深厚的历史文化积淀、浓厚的学术研究氛围、精彩的社团兴趣活动都给营员们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印象。在复旦的5日科学之旅,成为了复兴学子追逐青春梦想路上难忘的记忆!
撰稿人:高二7班沈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