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3日下午,求真学部的全体同学有幸聆听了来自复旦大学外文学院的丁小龙副教授为我们带来的讲座:“英语+实用技能+知识和信息储备=更好的未来”。
作为先后在上外、北京国家机关、同济以及复旦大学外文学院学习、任教的资深教授,丁教授娴熟而标准的英语开场惊喜到了在场的不少同学;而接下来几乎全程英语交流,也让同学们有了大学课堂英语氛围的一次“沉浸式”体验。
首先,在简短地表示感谢后,丁教授跨步走到台下,问出大家埋藏心中许久的问题:面对“英语已经不重要了,英语在高考成绩中的权重应该降低”的观点,为何上海并没有这么做?在丁教授的抛砖引玉与台下同学的积极回应下,丁教授给了我们“现在”和“历史”两个角度的答案。作为国际都市的上海,加上其曾作为多国租界的特殊历史背景,使“洋泾浜英语”近百年前就在上海本土出现,而“上海英语”更是成为了全国一道独特的标杆。正所谓“人们来到上海,想要看到世界;世界来到上海,想要认识中国”,在丁教授细致的分析下,同学们对英语的重要性也有了更深刻的体会。
其次,在复旦任教的丁教授向我们介绍了大学英语的课程设置:从开学初的Placement Test(分级测试)到后面的英语分班,以及商务英语和实用英语的不同学习,同学们了解了复旦第二学期开始近40种丰富的选择性课程,领略了复旦近50%的交换生机会,在丁教授“复旦的英语水平应当是全国第一的”的自豪语气下,同学们兴许对高校和英语学科又多了一份向往和动力。
接下来,丁教授根据“听说读写”的英语体系,为同学们全方位剖析英语学科的学习技能(Skills)。
针对令不少同学们头疼的Vocabulary(词汇)板块,丁教授通过parent、system、enterprise等单词的丰富变形以及像unfriend(拉黑)这样的流行词汇的来历,告诉同学们:作为音意语言的英语,1.要学会在文章中看单词;2.要学会大声地说出单词,直至理解为止;
在每次英语考试最先遇到的Listening(听力)板块,丁教授指出:1.在听到不会的单词时,要学会放弃;2.紧跟读者节奏,读到哪里看到哪里;3.速记笔记的“A4纸折叠法”和“记录宾语法”,为同学们高效获取信息指明了方向;
在近年英语考试新加入的Speaking(听说)板块,丁教授则认为:1.要抓住高中珍贵的早读机会,养成大声朗读的习惯;2.平日没事可以通过“自言自语”的方式尝试多说英语;3.阅读中好的句子要及时记录下来,将其内化为口语,并尝试运用;
在被大家誉为最难的Translation(翻译)板块,丁教授指出了“翻译并非翻译,而是重组”的观点,并通过“输在起跑线上”(become late runners)、“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improve morally, intelligently, physically, aesthetically and diligently)的例子,告诉我们翻译要学会“跳出舒适区”,更加灵活地完成翻译任务。
在最后的Writing(写作)板块,丁教授则认为写作就是一种别样的“Speaking”,只不过对语言美感和精准度有了进一步的要求。同学们在生动的例子和丁教授的前后联系之下,或频频点头,或大表赞叹,丁教授也调侃道“和自己的学生是如出一辙的反应”。
最后,几位同学积极提问,讲座在欢乐的氛围中结束。同学们在本场讲座中不仅纠正了“英语无用”的错误概念,更是对“大学英语的进一步学习”、“高中现阶段英语应如何学习”的问题有了更深刻的理解。正如丁教授最后说的:“英语是世界的窗口,是通往更好未来的钥匙”,相信同学们也能在本场讲座的启迪下,勇敢逐光、大胆飞翔!
撰稿:高二(3)班 钱心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