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1月21日,虹口区人才梯队高中语文(杨迅)研修团队2023学年第六次活动在复兴高级中学1801会议室顺利举行。本次活动由杨迅老师主持,邀请了上海师范大学中文系高翀骅老师作讲座,研修团队老师全体参与。
高翀骅老师的讲座围绕“如何设计积极的语文实践活动”展开。高老师首先阐述了“活动”的概念,辨析了“认识活动”和“实践活动”的区别,同时特别强调“积极”二字,指出积极的语文实践活动不是表面的热闹,而是包涵肯定的、真正有利于学生发展的。为了展示何为“积极的语文实践活动”,高老师结合他所接触到的一些学校的实践活动案例进行了点评。例如《雷雨》课本剧排演如果只是聚焦于个别学生的表演其实并不能调动全部学生的积极性,建议可以引导学生集体进行课本剧改编讨论;单元梳理课呈现梳理出来的课文结构只是起点,而学生应该基于此在进行比较讨论。
在个例的修改基础上,高老师提出了改进课堂实践活动的方法。关于课堂活动形式中最为典型的“小组讨论”,高老师提出应该推动真正的合作式学习。结合董蓓菲的研究论文中的图片,高老师指出可以通过合理分组安排学习任务来增加学生的责任感。从中可以看出,积极的语文实践活动中,老师可以充当优秀的活动组织者,通过任务的合理布置,让学生真正动起来。
最后,关于如何落实积极的语言实践活动,高老师也结合范例提出了一些建议。首先是实践性,即要真正推动学生运用语言文字进行实践活动。结合浙江省中考卷做出的尝试,高老师指出无论是作图还是排序,最终要落在阐述设计理由、提出修改建议上、说明排序方法等。由此,高老师还提示老师们可以进行命题规划,对标新课改中的《学业水平测试》,先对学生应该掌握的能力进行区分,再根据角度和能力要求调整试卷结构,以更好地考察学生的素养。其二是综合性,高老师以黄厚江老师的《阿房宫赋》课例为例,指出学生在填词活动中进行了阅读、概括、辨析、比较等多种活动。最后是探究性,同样高老师针对“探究《范进中举》小说改编成剧本的意图”、“删除《窦娥冤》中的唱词比较宾白”等活动设计进行了点评。
高老师将“如何设计积极的语文实践活动”讲得深入浅出,并且提供了许多供老师研究和参考的真实案例,这也传递出一个新的观念,即“核心素养”不是直接由教师教出来的,而是在教师组织的活动中培养的。本次讲座是对一线老师不断研读课标和创新开展语文实践活动的指导,也是鼓励。
撰稿:朱越
审核:杨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