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5月10日,我校诚邀2015浙江教育年度十大影响力人物、浙江教育报刊总社“名师成长”导师库首批导师、宁波市镇海区教科所刘波老师为全校教师开展了题为《在阅读与写作中实现“自我增值”》的主题报告。
刘波老师主要与大家交流了三个话题:“用‘自我增值’的角度看教师的写作”、“教师提高教育写作水平必须牵手阅读”和“教师在写作实践中提高教育写作能力”。
刘波老师先由年初的热门新闻话题“一级美发师要会写论文”引入,吸引了大家的好奇心与兴趣,由此谈到第一个话题:教师当用“自我增值”的视角看待教育写作。
他指出:当一名教师如果不能终身学习终身发展,那么就可能无法为自己“增值”,或许还会“贬值”。所以教师要为自己的未来“投资”,而“投资”的两个重要方面就是学习和个人经历。同时,刘波老师例举了民国时期春晖中学朱自清、丰子恺、朱光潜等教师的人生历程和他自身十多年来的个人经历,生动而充分地论证了写作是最好的学习,教育写作不仅是促进人成长,也是提高个人影响力的重要途径,让人“出类拔萃”。
随后,刘波老师就当下教师远离写作的“三不一无”理由(不屑、不愿、不会和没时间),进行了问题剖析,表明了教师应转变态度、加强学习及合理安排时间,来改变远离写作的状态。并由此转入第二个话题:教师提高教育写作水平必须牵手阅读。
刘老师通过新华社的调查报告和国家统计局的数据分析,指出了当下教师阅读现状存在的危机和隐患是阅读量不大,专业性不强,与其他职业人士在阅读品质上的差别不大。随后他提出了自己的观点:教师的阅读主要指提升教师人文内涵、文化品位、精神品味、人格品味、思维品味的“职业性”阅读。教师要从阅读量和领域类两个维度来提升自己的“高度”和“广度”。同时,他从当下教师因缺乏闲暇、缺乏环境和缺乏需要等拒绝阅读的原因入手,指出了解决问题的策略:要营造浓郁的阅读氛围、点燃与唤醒教师的阅读热情。教师的阅读不只是去读,更重要的是自我觉醒。而在当下全民阅读时代和移动互联时代的双重挑战下,教师还应该有自身的“角色意识”,即教师应该比一般人善于学习,阅读应该成为教师的一种自觉行为。教师的专业阅读要有不同的层次,对于理论性的书籍,应正襟危坐用心苦读。阅读促进教师的成长不是一蹴而就的,往往是慢的艺术,需要一定的积淀。
刘老师还给在座教师推荐了职业认同类、专业发展类和视野拓展类三方面的具体详实的书单、两大图书品牌和教师专业刊物,给教师阅读提供了切实可行的操作途径。
最后,刘老师指出教师要善于在阅读中为自己积累写作资源,由此交流了第三个话题:教师在写作实践中提高教育写作能力。具体言之就是“及时记,勤积累”、“多练笔,提能力”和“用心写,出精品”。教师可以写作教育随笔、教育教学论文等,而每一类又各有其丰富充实的内容可以选择。
整场报告观点鲜明、有理有据、内容充实,紧扣当前的真实现状,又对教师群体充满了精神激励并提供了切实可行的路径。在座教师深感认同并受到鼓舞,反响极佳。
刘波,教育硕士,高级教师,目前任职于宁波市镇海区教科所,先后获得《浙江教育报》年度书香人物、《中国教师报》全国十大爱读人物、《中国教育报》十大读书推动人物提名,2015浙江教育年度十大影响力人物,浙江教育报刊总社“名师成长”导师库首批导师,著有《从新手到研究型教师》《教师阅读力》《教师成长力修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