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2日,由复兴高级中学主办的主题为“人工智能研讨课”的实践活动在我校举办。上海市电教馆原馆长陈家虎,杨浦区信息技术教研员白晓琦,宝山区信息技术教研员吴逸民,虹口区信息技术教研员曹磊。科大讯飞上海大区区总吴欣、AI创新教育总经理刘国飞出席。参加活动的还有虹口区信息技术教师代表等。
本次活动共分为三个环节人工智能技课程及相关支持展示活动、公开研讨课展示、专家点评环节。首先周志强老师就人工智能教学软件、硬件,配套课程和原理可视化实验等做了简要介绍,然后对人工智能机器人的操作进行了演示和讲解,到会的专家老师也进行了实际的操作,人手一台平台操纵着自己面前的机器人,有的拍照片,有的背古诗,有的和机器人聊天,大家玩的不亦乐乎。
第二个环节,复兴高级中学的张一凡老师就人工智能中人脸识别模块,进行了一次公开课的展示。值得一提的是本节课的学生都是复兴高级中学西藏班的学生,对于本节课的主题表现出了极大地热情。本节课通过如何“靠脸吃饭”作为课程线索迅速抓住了学生们的兴趣点。学生通过对于日常生活中人脸识别场景的总结、对于人脸识别可视化实验的动手操作,自己就总结出了人脸识别的一般步骤。在此基础上,针对数据的处理过程开展进一步的探究。打开AI的图形化编程,学生四人成组,在不断讨论、尝试、拖动组合程序模块、观察机器人的过程中,实现了“靠脸吃饭”的程序设计,机器人也听话地做出了反馈。课堂的最后张老师除了对于课堂知识的总结,还提出了对于人脸识别发展带来的隐患问题,学生积极发表自己的观点,对于人工智能也有了更深入的思考。下课铃响起后,学生们还在继续讨论操作,探索新的模块,意犹未尽。
公开课结束后,专家和各位老师就本节课的教学、人工智能课程的开展进行了讨论和探究。科大讯飞负责人吴欣、刘国飞首先对于复兴高级中学的支持表示感谢,其次表示会尽力协助、支持教师们进行人工智能课程的开展。然后各位老师就本节课做出了点评,对于学生和老师的精彩表现表示认可和赞赏,将人工智能与信息技术学科知识进行整合,有课程意识,提出可以不仅仅是一堂课,更应该是一个系列的课程,衔接、递进式地提高学生学科素养。曹磊老师也提出建议,课堂不仅仅要关注人工智能的发展,更要关心人工智能带来的利弊,让学生有辩证的思维。白晓琦老师在谈到未来信息技术教学中提到,人工智能未来必定是信息技术教学的重要模块,问题是怎么教,教什么,我们都要做出尝试,不是一次两次,是系统地进行探究和整合,这样不论对于公司还是学校都是互相促进的关系。
最后陈家虎馆长对本次活动做出总结,首先肯定了科大讯飞公司和复兴高级中学的良好合作关系,陈馆长指出好的课程基础是优秀的团队,包括了领导、老师、公司共同协作完成的,国家对于信息化公司与教育的深度融合也会更加重视。另一方面人工智能课程不只是为了学生的兴趣进行的科普式教学,我们需要由浅入深地让学生理解、掌握、更要主动探索这个模块。信息技术的教学不是一朝一夕的,更是不断的积累和铺垫,才让学生有主动学习的意愿。今天的活动是很好的尝试,对于学校、人工智能课程后续的开展都有很好的意义,激励大家踊跃参与到其中来。
直至傍晚,部分老师还意犹未尽地进行着讨论,思想的碰撞让大家都受益匪浅,活动至此落下了帷幕。
撰稿:奚骏、张一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