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才梯队 | “在科与技中融通,在学与行中创新”——高中信息学科基地研修活动

发布者:系统管理员发布时间:2023-05-22浏览次数:0

        近日,我校信息技术教研组组长奚骏领衔的虹口区高中信息学科基地,与普陀区孙时敏计算机特级教师工作室携手,共赴上海市宜川中学附属学校开展题为“在科与技中融通,在学与行中创新”联合研修活动。


        活动伊始,老师们观看了上海市宜川中学附属学校宋咪佳老师课堂教学展示《局域网的连接》,并聆听了宋老师的说课。这节课以任务串联,学生在做中学,在学中做,利用所学解决真实情境下的问题,建立局域网实现数据互联,课堂氛围活跃,学生参与度高。

        进入主会场后,上海市宜川中学附属学校王浩军校长代表学校致辞,对与会的专家、团队教师表示欢迎,并预祝活动圆满成功。

        活动第一单元,由信息技术正高级教师、特级教师孙时敏老师作主旨演讲。他指出,信息科技教师应遵循学生发展规律,为学生创设学习情境,以培养学生素质技能为目标,并对课标进行充分思考和实践,应用建模算法和思想,创设学科实践和育人新方向。本次活动正是秉持这样的目标开展的,希望大家有所收获。

图片

        随后,我校信息技术正高级教师、特级教师奚骏老师对宋老师的课进行专家点评。分为三个方面,一是学科地位:本节课具备探索精神,初高中教材应相互衔接和借鉴。二是实验和教学相结合:本节课应用真实实验进行课堂教学是值得肯定的。三是单元设计:本节课教学内容既有主线也有副线,层次分明,结构合理。


        活动第二单元为“课程实施你我谈”微报告分享。我校齐幼娣老师与张一凡老师分别作了题为《走向深度学习的学科实践》与《运用建模思想的算法教学实践》的微报告。齐幼娣老师通过梳理学科实践与深度学习的关系,阐述深度学习的重要性以及如何设计走向深度学习的学科实践。张一凡老师通过“汉诺塔”教学案例深度剖析信息技术学科通过建模思想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均收到专家与老师们的一致好评。




        此外,晋元高级中学敖培老师的微报告《透视技术应用,洞见科学原理》、宜川中学夏志华老师的微报告《信息科技核心素养水平的一体化梳理》、普陀区教育学院王世达老师的微报告《拾级而上,科技并重》,以及宜川中学附属中学陶愉钦老师的教材编写经验分享《用教材编写视角再读课标》、鲁迅中学黄小媚老师的教材编写经验分享《跨学科主题活动设计》,都体现了老师们对融合技术,以提升教学成效的深度思考。


        最后,活动特邀嘉宾,教育部专家阮为校长与郑骏教授进行了专家点评。阮校长谈到:信息科技学科的原理不是从1到0,而是从0到1的过程,要摆脱工具,不拘泥于教材,充分考虑育分到育人再到育才的转变过程。

        郑骏教授表示:学科应以环境、资源为课程实践支持,从动手实践中落实计算机专业,以提升学生信息素养为目标。教学中的内容应通过各种验证途径提供相关科学依据,在教学中落实教材与课标的关系。计算机学科本身也是一门跨学科的学习,应用计算机专业理论去落实其它的学科内容。

        本次活动为信息技术教学、指向学科的创新人才培养指明了方向。相信高中信息学科基地的老师们未来更将齐心协力、稳步提升,在扎实的教学中创新奋进,在融合交流的浪潮里前行。


撰稿:张一凡 齐幼娣

审核:奚骏


地址:上海市虹口区车站南路28号
邮编:200434
电话:(021)65606715
邮箱:fdfx@fudan.edu.cn
版权所有©复旦大学附属复兴中学 沪ICP备1503962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