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贯彻落实虹口区“彩虹计划”有关要求,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复兴高级中学于2018年5月开展了“双新双优”促转变、促提升——课堂教学大比武活动。
本次“课堂教学大比武”以“学科教学的结构重建、学科教学的素材重整、学科教学的价值重塑”为原则,旨在实现课堂教学方式转变,更新以现代技术为抓手的教学手段,以比赛促进教师对教育部新颁布的各科课程标准的学习,推动课堂学习方式从“知识本位”的“被动学习”转型为“素养本位”的“能动学习”。
比武活动分文、理两组进行,每组十名教师参加,由各学科教研组推荐,涉及语、数、外、政、史、地、理、化、生、信息、艺术、心理等12门学科。我校学术委员会牵头成立评审委员会,研究制定评价标准,对20节参赛课进行综合评价。活动自4月初开启各项筹备工作,5月4日以资深教师示范课拉开序幕,5月7日至18日正式开展20节比武课,5月23日宣布结果、进行总结,圆满完成。
前期筹备——精英示范引领,组室合力推助
大比武活动自4月初正式启动,学校出台活动方案之后,学术委员会与各学科教研组分别进行了充分的前期准备工作。
学术委员会担任大比武的评审委员会,根据活动目标制定相应评价标准,对参赛教师的教学设计、教学行为、资源与技术和教学效果等进行综合评价,又承担了赛前示范课的任务。5月4日,学术委员会成员:语文特级教师杨迅与物理教研组长刘继范分别面向全校文理科教师,进行了对于教学改革、课堂理念转变的解读和示范课教学设计的说课。两位老师的优质示范课,基于学情,以生为本,或创设情境,或归纳推理,鼓励合作、引导探究,既彰显了教师的教学个性,又响应新课改的要求,实现了从教经验的凝聚和教学智慧的淬炼。作为活动的序章,起到了示范引领的作用。
各学科教研组依据活动要求与学科特色,在组内进行参赛者的选拔推荐和比武课的内容选择。确定人选与课题之后,进行集体备课磨课、反复试讲、讨论修改,力求打造精品课堂最终呈现。准备过程充分展现了组室合力、共同学习的积极氛围,对参赛教师有极大的推助作用。
教师发展中心为教研组和参赛教师提供了教育理论书籍,信息科技教研组对所有参赛教师进行了白板、投影和其它技术的集中培训和个别辅导,为比武课堂的顺利开展提供了保障。
比武现场——能动学习激发,观课热情高涨
5月7日至18日,20节比武课相继开展,活动进入高潮。参赛者们紧扣“学科教学的结构重建、学科教学的素材重整、学科教学的价值重塑”三项原则,以现代技术为抓手,转变课堂教学方式,以提升学生素养为本位,在课堂上积极引导与激发学生“能动学习”。
文科课堂或创设生动的情境,或设置精练的主问题,或融入亲切熟悉的生活元素,或展开丰厚详实的历史画卷。学生兴致高昂、讨论热烈,思维被充分激活。理科课堂或设置精彩实验,或实践新型技术,或呈现严密的逻辑推论,或循循善诱地引导探究。学生积极合作、主动实践,探索心被强烈引发。在课堂上,最常见的画面就是学生的主动质疑、求证、争论与探究,从获取知识转变为提高素养,从被动学习转型为能动学习。
学生认真听课、做实验△
赛后反思——转型探索不息,“高低”实践继续
20节比武课结束后,学术委员会、各学科教研组相继开展了观课研讨与反思活动。
学术委员会依照教学设计、教学行为、资源与技术和教学效果等评价标准对所有课堂进行了综合评价,按照文理组别评出奖项,同时对课堂中呈现出的亮点与待改进的地方进行了分析与归纳。
各学科教研组以本学科参赛课为例,围绕课堂呈现进行了后续研讨。参赛者进行教学反思,观课者发表感悟、建议。比武课虽然结束,但学习研讨的热情却未消散。
5月23日,随着比武结果的公布,2018“双新双优”促转变、促提升——课堂教学大比武圆满完成。部分优质课将在5月25日“上海课改30年相约”活动中向全国公开展示。
本次活动是我校“高结构设计,低结构实施”教育教学核心理念的又一次实践。它承接了2017年12月我校携手复旦附中、交大附中、七宝中学、建平中学、南洋模范中学和延安中学共同举办的“转变教师教学方式,提升学生关键能力”主题研讨活动,也将开启将来的教学方式转变、课堂学习转型的一系列实践活动。在教育探索之路上,我校将继续贯彻与实践“高结构设计,低结构实施”的教育教学理念,建构“高低结合”的课程体系,创建“高低结合”的课堂教学形态,实现严密、有序而又精准的高结构教学设计,创新、开放而又自由的低结构教学实施,使学生在课堂上养成对其一生发展有益的能力、素养与价值观,形成优秀的品质。
课堂教学大比武活动评比结果出炉
经过评审委员会的激烈讨论,本次课堂教学大比武活动评比结果已出炉,恭喜以下获奖教师。
文科组一等奖
查晨婷 孔庆昊
文科组二等奖
顾超平 沈雨菲 罗婕
文科组三等奖
刘静雯 周冠峰 罗茜元 刘厚均 周小彬
理科组一等奖
张艳 吕志勇
理科组二等奖
任晓米 王欣磊 杨勇
理科组三等奖
沈小勇 胡春瑞 袁翔 张一凡 王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