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报 | 热烈祝贺复兴人在第四届“青史杯”大赛中荣获佳绩

发布者:系统管理员发布时间:2019-11-29浏览次数:0

11月26日,第四届“青史杯”大赛落下帷幕,遍及全国24省市自治区的一些高中五百余篇作品参与评奖,经过60余位专家遴选,有50篇作品分获一二三等奖,我校张恺妍、王琛同学合作的《我们来自未来》获得本次大赛二等奖,同时我校获得优秀组织奖和优秀指导教师奖。







下面是获奖同学的想法:


在收到我们的剧本获奖的消息之后,自然是兴奋不已。其实,在第一次接触到今年青史杯的标题“大历史,小历史”的时候,我们有一些不知所措,怎么通过小人物去反应一个时代呢?以小见大的手法我们以前几乎没有接触过,那应该选择哪一段历史来创作作品呢?中国史还是外国史?古代抑或是现代?脑袋里许许多多的问题四处冲撞,让人一下子反应不过来。


在老师给我们剖析问题之后,乱如麻的思绪才渐渐冷却下来,通过整理,发现,大历史和小历史的相互沟通融合成了真正的历史长河,大历史是决定历史长河的流向的内在动力。而小历史是历史长河中的朵朵水花,无数朵不同但又相似的大小水花组成了历史长河。因此,这需要我们重新塑造一个适合小历史发生的大历史背景,从时空去刻画历史。其次,要看到历史人物的局限性。生活在曾经的人们,可能有远见,但他们终究属于那个时代,不可能超出历史的框架。最后,还要仔细观察大历史和小历史中的内外联系,两者之间就好比机器和齿轮,相互影响相互成就。


《我们来自未来》的灵感,来源于一部俄罗斯电影。俄罗斯当今的新纳粹现象极为严重,而这部电影就讲述了几个拥有纳粹思想的青年人,无意间穿越回了卫国战争,在一名老兵的帮助和战争惨烈的状况下,才真正认清了这一段历史,从而洗去了自己身上的新纳粹思想。这不正是跨越了时代,将现在与过去的人们的小历史和那个时代的大历史联系到了一起,并相互影响吗?


而在我们的祖国,由于时间的长久,人们或多或少对抗日战争的历史有所遗忘或曲解,甚至出现了崇拜希特勒,崇拜纳粹,精日分子等等,而青少年中尤为严重。因此,我们想到了选取和青少年们年龄相仿,又代表了网络上存在的三种人群,回到那个时代,去真正认识那一段历史,也达到了教育我们青少年铭记历史的目的。


在写作的过程中,查阅资料是必不可少的步骤。近代史的资料虽然详细,但是多如牛毛。我们在家里、图书馆、电子书上疯狂翻找,无论是有用的资料,还是最终写作没有用到的资料,都摘录了下来。虽然剧本的故事发生在1937年,但是之前的历史也是不可或缺的,于是我们再次翻开的不同书本,仔细分析1931年到1940年。这十年在不断翻找中,我们丰富了自己的资料库,确定了几本与作品密切相关的书籍,在这几本书的书页都有不少圈划和折叠的痕迹,从零开始到逐渐成型的剧本,到了五千多字,一稿,二稿,三稿……在不断接受老师的建议以及相互的讨论中,我们的作品终于完成了!


我们对那一段翻找资料、分工写作,甚至熬夜阅读历史书籍,观看历史影像的经历依旧津津乐道。这样一次青史杯的写作,对我们的历史学习也是很有帮助的,尤其在寻找历史信息,分析历史资料,研究历史问题等方面。同时,这样一段经历也使我们对抗日战争有了更丰富的认识,更加使我们铭记住那一段历史。


我们也要衷心感谢我们的历史老师给我们的热情的指导,与在历史写作上给予的重要的帮助!


“青史杯”是华东师范大学基础教育集团、华东师范大学历史系联合举办的高中历史剧本大赛,目的是发挥公众史学育人价值,提升学生历史学科能力,涵养人文情怀,本次大赛的主题是“大历史与小历史”,二位同学的作品基于历史展开合理想象,塑造了抗日战争的到来背景下的爱国大学生的形象,情节感人,获得评委好评。


撰稿:付文治


地址:上海市虹口区车站南路28号
邮编:200434
电话:(021)65606715
邮箱:fdfx@fudan.edu.cn
版权所有©复旦大学附属复兴中学 沪ICP备1503962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