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 | 以梦为马,执笔为剑——记2018年青少年高校科学营

发布者:系统管理员发布时间:2018-08-18浏览次数:0

        青少年高校科学营是激发青少年科学兴趣、引导青少年崇尚科学、鼓励青少年立志从事科学研究事业的重要平台,也是集聚少年英才、展现时代风貌、绽放青春光芒的绚丽舞台,能够有效推动高等教育与基础教育的贯通,为国家的科学事业培养后备人才。在这里,我们敏于发现,求真拓新,享受大学的文化;勇于探索,独立思考,做好自己的智囊;善于协作,精诚团结,共克科学难关;勤于实践,知行合一,积蓄梦想的力量。

        本次复兴中学营员前往的高校有:清华大学、浙江大学、复旦大学、同济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同学们意犹未尽、收获颇丰。一起来看看大家的感想吧!


自强不息    厚德载物

高二(3)班   陶鑫然

        七月盛夏,流金砾石。我在清华大学度过了难忘的一周。犹记得开营式上的诗歌朗诵。“你看,飞机携着轰鸣飞上云天,复兴号带着风声驶向远方。八万里坐地日行,九万里扶摇直上!”深感科技是民族伟大复兴的憧憬和希望,是祖国立于世界的尊严和脊梁。这是我们的重担,也是我们的梦想。


        首次开课是由我们的带班辅导员讲述土木工程与物理。他勇于支出建筑力学在授课上的不足也十分用心地向我们传达知识。

        首场人文讲座是关于艺术与科学的融会贯通。令我惊奇的是,清华在人文学术上的成果以及艺术方面的专业开设了音乐工程。对于同时对计算机和音乐感兴趣的学生无疑是一大乐事。正所谓“内容和完全适合内容的形式达到独立完整的统一,因而形成一种自由的整体,这就艺术的中心。”将黑格尔《美学》中的这句话作为结语无不体现了清华的艺术教学理念,令人向往万分。

        风雨激鲲鹏,水木湛清华。目光转向六教旁的校史馆。正如《无问西东》所拍摄的那样,清华大学肇基于内忧外患,国事衰微之际,从此与民族共命运、同时代齐奋进、为国家谋复兴,虽道途艰险、辛苦备尝,而矢志笃行、刚毅坚卓。在特殊时期,清华教职工以教育工作者的良知,对违背教育规律的倒行逆施进行了抵制和斗争,虽艰犹荣!

        让我最难以忘怀的一天,两位院士的演讲围绕认知思维以及材料基因--物质科学的一个新理念。其中不乏理论物理的弦论等高深的例子。从忆阻器的想象到孪生素数猜想都说明了创新能力培养的基础还是在于对自己的知识系统全面深刻地掌握,这样才能真正的站在巨人的肩上,有所发现。

        下午的特色团队介绍中,“Keep calm and keep coding.”未来通信团队从拼车运用到交互装置,每一个项目背后都是雄厚的技术支持与创新的思想。清华美院的设计更是锦上添花。AI神经网络的搭建是我最难以忘怀的课程。我们小组初尝失败,最后我发现了新的搭建方法,可惜时间溢出了。今天收获极大啊,使我对前沿领域有了概念,更加向往。

        在清华的这几天,我有幸来到人文社科图书馆,沉浸式地体验知识的海洋。更加感谢院士们的课程。虽然其中的艰深理论我们理解不了,但从视野和格局上看,这正是我所需要且珍视的东西。正如陈寅格所题:“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都是清华精神的写照。清华风物激励着我,让我不再迷茫,心无旁骛,执笔为剑,不负青春年华。


科学之旅的3/5

高二(2)班  范屹翔

         “求是,创新”是浙江大学的校训。我,决定趁着高考的压力仍未悉数到来之际,在这个假期里走出家门,开拓自己的眼界、学习崭新的知识。现在,为期五天的浙江大学科学营已过半,三天时光虽短,我的收获却颇丰。无论是校内无法接触的课题还是新结交的好友,无一不是在为我的高一生涯画上圆满的句号。

        来时的路可谓是几经波折。由于台风,我第一次尝试了乘坐绿皮车的滋味。在坐惯了舒适的高铁后,那种说不出的味道,使我不禁觉得,今天我拥有的一切都是那么值得珍惜。起初我还埋怨风雨来得如此不合时宜,现在回想起来,它给我带来了可能是从今往后再也不会重历的体验,如此难忘。


        大雨丝毫没有浇灭我的热情。经过了一夜的修整,终于开始了我期待已久的浙大科学营。第一天的活动就是讲座,各路教授的演讲和优秀学生代表的发言十分精彩,句句都浓缩着过来人的经验和亲身体会,使我收获颇丰。其中一位老师向我们详细介绍了浙江大学的招生简章和学生要求,这让我意识到勤奋努力学习的重要性,我也立下目标,一定要砥砺前行,积极进取,将来考入理想的大学。

         第二天一大早,我们一行十人就顶着烈日,来到了浙江大学医学院。橱窗中陈列着的各类精密仪器和人体标本深深吸引住了我。它们是那样精妙,那样美丽,就仿佛每个生物都是被精心雕琢出的艺术品。那一条条染色的血管看似微小,但它们最终构成了功能复杂的人体。这让我瞬时想到“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江海”。对呀,就像这一根根细小的血管一样,我们做任何事都得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最后总会积少成多,走向成功。同时,使我对古今中外那些奋力钻研的科学家产生了深深的钦佩。正是这些伟大的人们,揭露了大自然的秘密,我们才有幸在今天得以欣赏这大自然的鬼斧神工。


         科学营的第三天我们驱车前往了位于西湖旁的玉泉校区。在那里我们不仅品尝了怡膳堂的美食,还学习了有关控制,地科,化工和光点的知识。相比较我不太擅长的医科知识,今天的学习比较轻松易懂。身临其境的体验让我意识到了科技的重要性,激发了我学习的兴趣。我想这也正是这些科学营的意义所在吧。

        在接下来两天的时光里,我一定要更加认真,使自己不虚此行,使我在这个夏天的这个校园里留下更加难忘的回忆。



高二(6)班 任庆怡

        这次青少年高校科学营活动是一次难忘的科学探索旅程。

        同济大学分营生命科学组精心为我们组织了各种活动,例如参观解剖标本室、学习心肺复苏、抽血检验自己的血型,通过动物实验了解香烟的毒性,做叶脉书签和蝴蝶标本,听各种专家院士的讲座等等。这些活动充实而有趣,在开阔了我们的眼界的同时也提高了我们的科学素养。


        我很荣幸能与来自台湾的同学们参加牙签搭桥比赛,短短3个小时,一座牙签桥在我们的手中建起来,这个活动让我深切体会到了团队合作的力量是无穷的,我们一起设计桥梁,分工合作。尽管大家的手上粘满了502胶水,手套也被烫坏了好几个,但即使时间不够大家也都努力拼搏到最后一刻的精神着实令人感动。

        在7月20号的承重比赛中,我们的西螺桥出乎所有人意料,二维的承重结构承出了三维的气势和重量,以非常不错的承重效率获得了第二名!感谢所有帮助我们的老师和同学。


高二(6)班 易佳丽

        炎炎夏日,来自全国各地的朋友们济济一堂,点缀出一场别开生面的科学盛宴,这便是同济大学科学营。

        第一天,我们来到华东理工大学参加开营仪式。别具一格的开场令人耳目一新。印象最深的是天南海北的同学站在舞台上,自豪地介绍各自的家乡。不同的方言,共同对科学的热爱。

        第二天,我们来到了历史博物馆参观,之后在黄浦江上乘游轮观光。大家惊叹于外滩的摩天大楼,一起探讨这座国际化大都市。

        我们还聆听了同济大学副校长吴教授的讲座,他用生动的语言为我们讲述了城市规划以及中国日后城市化建设的长远目标。

        吴教授的笑容全程延续在嘴角,亲切又自信,令人忍不住聚精会神地聆听。了解如何做到天人合一,了解城市规划,了解中国在世界上城镇化的地位,才发现地理课上学习的知识着实九牛一毛。听完讲座才发现世界那么大,各类问题层出不穷,等待我们去深思。

        “同心同德同舟楫,济人济事济天下。”吴教授骄傲地讲道,“国家有困难,先找同济,同济人便用毕生所学去研究,去解决。”眉宇间洋溢自豪。

        这几天,我们还陆续参观了四平路校区以及嘉定校区的实验室以及厂房。我们见到了世界顶级的震动台和风洞,见到了由学生自己组装的别具一格的赛车。参观了大众汽车厂,了解了一系列骑车装配加工,还亲自坐上了无人车,体验了一番科技的魅力。


        牙签搭桥比赛算是科学营的重头戏。搭桥活动将营员打乱,抽签组队。队长由大家自行选出,他负责分配任务,规划图纸,队员们各抒己见,取长补短。明明素不相识,而中华儿女骨子里的热情团结将大家紧密联系在一起。

        我们讨论着什么结构最为稳定,如何用最少的牙签搭建最坚固的桥梁,热火朝天,众志成城。我们乐在其中,也学会了如何合作,如何分工,以及科创所需要的严谨认真,懂得了细节决定成败。

        短暂的七天结束,怀念晴空万里,怀念青葱校园。遨游过知识的海洋,参观过科创的殿堂,领略过精妙的技术,更重要的是那被激发出对科创的热爱,如万千科创人员一般为祖国,为百姓的生活尽己所能无私奉献,一息若存,希望不变。


高二(1)班 王鼎

        我是复兴高级中学新高二的王鼎,也是2018高校科学营-复旦大学分营-生命科学学院的营员。于我而言,能够参与此次活动是非常幸运。也是难以忘怀的。我的生物老师是复旦大学2017届硕士毕业生,怀着对她的钦佩,我来到了她的母校。紫色的营服安静地躺在宿舍的桌上,等待也无声欢迎着我。


        穿上营服坐在光华楼报告厅里,聆听陈尚君教授谈“学术研究和人生发展中的德识才学”。我认为,德是其中最重要的。德是立身之本。中国历代讲究“德行兼备”,德既可以是体现于日常生活的道德修养,亦可以是民族危难时的人生大节。人际交往中的“德”处处可见,工作生活中的“德”不仅仅是自身素养与工作能力的体现,更是所谓“敬业乐群”的内涵。教授的眼界开阔,关注的问题深远却也贴近生活,给了我们新的人生参考。我也会始终谨记“在走向大学,走向社会之后,保持生活的热情,保持对人生的美好感受,保持对于万事万物的好奇,保持阅读的习惯,在阅读中体会别人的人生,感受自己的人生。相信自己的不平凡,并且有心气去追求自己的人生理想”。

        来到复旦大学张江校区药学院,康云老师为我们讲述“24节气与人体”,生动地为我们解释了阴阳五行在中华传统医学中的体现。阴阳五行不仅与24节气的特征与演变相关,也关系到人体的生理状况。中华传统医学,回归大道,归根复命,天人合一。

        在上海中医药博物馆,我们了解了中国古代卫生医疗设备与技术。中华民族自古以来便有防病治病与个人卫生意识,代代积累下,不断传承发展。在感叹古人智慧之时,对中华传统医学也有了一定了解与认识,增强了我们自身的民族自信与责任感。令人印象深刻的是参观病理标本博物馆和人体标本科学馆。我们看到了平时难以见到的科研标本,也认识到只有资料上记录的疾病在器官上引起的病理变化。特别是对遗体捐献者,我表示极高的敬意与感激。

        除了这些与科学相关的体验之外,我也结识到许多同龄伙伴,在相互交流中了解彼此的学习生活与良好的学习习惯。我们一路欢歌,一室笑语,宿舍生活注定难忘。愿友谊长存,愿一切都好,愿大家终能如愿。

        最后,感谢青少年高校科学营、复旦大学和我的学校复兴高级中学为我提供这么宝贵的一次学习机会。在复旦,无论是参观场馆、动手实践还是社交活动,都是极其丰富的。这几天复旦教会我的不仅是知识,更给予我新的人生参考:对生活的热忱,对人生的美好感受,对理想的不懈追求,尊重生命,注重个人道德修养的培育。

        仰望星空科学梦,悄然落幕后,愿得其所,终跻身复旦百年星空,日月光华中有彼此闪亮的眼睛。来日,再见。


营员日记

周思烨

        在这为期一周的交大船舶夏令营的尾声里,回想这几天与刚结识不久的好友一起度过的每分每秒,依旧让人唏嘘不已。       

        在交大,我们不仅可以在渺小的微观世界之中体验量子的灵活,也可以在浩瀚的时空结合体中找到对称的缺失;我们不仅可以探讨艺术与美,慨叹着“毕竟是唐宋”,也可以在夜跑中咬牙追逐着前方的荧星点点;我们不仅可以在真正的船坞旁仰望着钢铁的丛林;也可以亲自动手,制作威武的海警船遥控模型,我们不仅可以在李政道图书馆聆听校友江泽民学长的事迹,还可以看到他年轻时的照片。

        临近结束时,我偶然间了解到这一次的夏令营的几乎所有节目以及参观都是交大的学子们亲自策划、准备的。像是荧光夜跑活动,他们足足准备了半个月左右,才安排好了所有的流程,更不用说这一周我所度过充实的每一天,都有人付出了许多,只为能让更多的学生脱离课本的束缚,对真正的科学产生兴趣,这种启蒙精神难能可贵。

        在此再次表达对这次活动所有组织者的谢意,谢谢你们。

        在这七天里,我们前往不同的顶尖高校。重新振奋、勇往直前。乘时代春风,立鸿鹄之志;展科技之翼,做国家栋梁!


地址:上海市虹口区车站南路28号
邮编:200434
电话:(021)65606715
邮箱:fdfx@fudan.edu.cn
版权所有©复旦大学附属复兴中学 沪ICP备1503962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