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8日下午,区级重点课题《基于新教材的高中化学导学案设计与实施研究》开题会在复兴高级中学举行,本次活动由校教师发展中心主任赵梅娟老师担任主持,区科研室季恒主任、张智霞老师和我校化学特级教师、正高级教师徐凯里老师担任专家莅临点评与指导,我校其余青年课题主持人袁翔老师、张艳老师、金梦霞老师一同参会学习。
会议开始后,陈叶老师首先作为课题负责人对课题的初步构想进行介绍。汇报的内容分为“为何要做导学案”“想做怎样的导学案”和“课题研究时间进度安排”三部分,陈老师指出,如何更好地实现“双新”背景下学生学习方式、教师教学方式以及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如何设计一套匹配新教材内容且更加贴合学生学习水平的导学案是当下教育教学的重要任务。本课题旨在打造一套以提升学生核心素养为宗旨,体现德育为先、能力为重、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与主动性的全新导学案。
在导学案的内容编排上,课题团队设计了“知识梳理”“学习评价”“学习任务”以及“新技术、新设备展示与体验”四个板块,力求帮助学生更好的自主建立知识体系的认知模型,并尽可能提供接触新设备、新技术的机会,让学生不但能够掌握书本知识,还能了解学科发展的最前沿。之后,陈老师就时间安排与任务分工、设计改进与成果转化两方面进行简单介绍,并希望不同课题组间可以进行相互沟通与交流,相互促进、共同成长。
陈老师分享结束后,徐凯里老师首先进行点评。他指出,复兴编写导学案的历史十分悠久,可以说是伴随着上海课改不断在前行,而此次双新的变革孕育了课题的起始,意义十分重大。但他同时建议,课题组要充分考虑时间因素,如果要在三年间完成新教材所有内容的导学案设计可能会过于仓促,可以将本次课题的研究范围控制在必修课程,通过三年间的认真研读、仔细探究并经过多次打磨后形成一个完整的导学体系。徐老师也强调,要对导学案中的“导”的定位加强关注,既能体现教师对学生的“引导”,又能帮助学生自我“指导”。此外,徐老师还提出了许多新的思考,如新教材中单元整体性教学如何在导学案中体现?是否可以将导学案设计为更具有普适性,可适应于全区乃至全市的各个学校呢?科研正在推进,任重而道远,徐老师的建议中肯而质朴,值得课题研究团队的老师们深思。
张智霞老师在肯定了课题组的同时,也对开题报告的文本书写规范性提出更高的要求:如何在原有导学案的基础上进行传承、发扬以及创新,使之更好地应用并服务于“双新”背景下学生核心素养能力的培养与提升?此外,她指出,团队仍需对导学案的定位进行进一步的细化与调整,建议课题组先建立导学案中新授课以及复习课的设计模板,依据学生的认知规律进行设计优化,更好的契合学科和课程特点。最后,如何对导学案进行评价需要更为直接的量性与质性指标,这也需要课题研究团队继续思考。
季恒主任在赞同两位老师点评与建议的基础上,补充道:导学案在设计时除需深度研究教材及课程标准外,还需对学生学情进行了解。学生在学习化学时会遇到什么样的问题,如何通过导学案来进行解决亦需要进行预设与研究。除此之外,在导学案的基本模型建构时,是否可以增添“质疑”模块,让学生在学习完一章节或是一单元后,提炼自身学习后的感悟或困惑,由此获得思辨能力上的提升。导学案的设计并非在增加学生的负担,而是希望对学生的学习方式进行转变及优化。
各位专家及老师们的建议让课题研究团队受益匪浅,相信在专家们的指导下,在新课标与新教材的引领下,在团队不懈的努力下,课题最终必会获得成功,为我校的双新推进贡献力量。
撰稿:陶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