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悟 | 攀登科学研究的阶梯——在复兴做科创的故事

发布者:系统管理员发布时间:2018-04-04浏览次数:0

         近年来复兴高级中学的研究性学习开展的有声有色,在各类科创类竞赛中也取得了突破性进展,这离不开学校领导的重视,科创工作团队辛勤的努力,更重要的是通过开展研究性学习真正为学生转变学习方式、为他们的终身发展提供了支持。我们通过几个鲜活的故事为大家介绍学生在研究性学习中的心路历程以及给他们自己带来的变化。


高一(7)班  高润泽

          第33届上海市青少年创新大赛顺利闭幕,很荣幸也很幸运在本次大赛中本人获得了一等奖的成绩。成绩固然重要,回忆此次的参赛历程,对我的锻炼和我在期间的成长才是我最大的收获。

         通过本次参赛是我深刻感受到了什么是知易行难—— 参赛之初,我觉得事情很简单,只要有创意,理论上行的通,只要把想法付诸实施不就行了吗?等到真正去做的时候才发现执行是最难的,比如单单制作一个模型外壳就耗费了大量的时间与精力,开始设想采用铝合金外壳,但铝合金的加工及与双氧水的反应却很难解决,之后考虑采用玻璃钢,但玻璃钢的倒模及精细加工又难住了我,之后才考虑采用添加炭纤维的PLA用3D打印机打印模型才基本符合了要求。

         通过本次参赛是我深刻感受到了什么是学无止境—— 在参赛过程中,遇到了众多的问题都是之前不曾涉足的,有些问题至今也未能完全解决。比如材料方面的问题,电镀液的配比问题,锰镀层的电镀问题,3D模型的设计问题等等,使我深深感受到了知识的匮乏。

         通过本次参赛是我深刻感受到了什么是细节决定成败—— 在设计模型时,一个参数设计错误,就会导致打印出的模型无法匹配,整个模型制作就会前功尽弃,因此每一个细节都需要反复推敲,不断试验。

         通过本次参赛是我深刻感受到了什么是另辟蹊径——由于管式加热炉价格昂贵,而试验资金有限,如何解决锰镀层氧化成二氧化锰成了比较棘手的问题(锰在不同的温度下氧化物的价位不同),最后采用家用煤气灶火焰直接加热,空气中氧化的方式,虽然效果差了些,但也基本满足了要求。

         学校和老师们在本次参赛过程中给我提供了无私的帮助。

         理论上的支持:在参赛过程中,遇到了各种技术上及理论上的难题,经常要去咨询辅导老师,有些问题会直接给出答案,有些指出方向,还有些给提供参考意见,对项目的完成起了很大的作用。

         精神上的鼓励:期间,由于遇到了很多困难,有些困难在当时可以说无法克服,无数次产生了放弃的念头,正是老师们的鼓励才让我坚持到了最后。材料上的帮助: 学校的实验室材料可以为我所用,虽然绝大多数的材料是学校实验室不能提供的,但老师们的支持与帮助还是起到了很大的作用。文件上的把关:由于是第一次参赛,很多格式及措辞上没有做到位,导致文件上传错误,是包老师帮助我改正错误,并重新上传,才使得比赛能够顺利参加。

         这次的成功有幸运的成分,机遇的巧合,加之自己的坚持不懈,不断探索,也离不开学校及老师们的谆谆教导,严格把关和无私奉献。




高二(6)班  竺清蕾

         依然记得对着电脑毫无头绪的那个下午。

         去年十月,我们十分幸运地在学校的帮助下联系到上海理工大学环境科学专业的导师,在大学老师的辅导与支持下完成课题《咖啡渣制磁性生物质炭及其性质研究》。

         在创新课题的研究中,自主学习是必不可少的。万事开头难,刚刚上手,对这个专业一无所知,却要硬啃下一篇篇文献,去了解许多专业名词和术语。略有了解后,我们开始了激动人心的实验过程。实验过程中,各种参数的设定都十分严格。温度、时间、速率……一时“手抖”,可能这一环节就要重新开始。

         面对随之而来的中期评估,学校老师也十分认真负责,一次次督促我们完善ppt,仔细地检查我们上传的文件和信息,组织我们前往各学科对应的地点进行中期评估。课题实验告一段落,而后是漫长的论文修改。然而,以我们现有的学术能力要写一篇非常专业的论文困难重重。现在想起我们的论文初稿,从格式到数据解读,从摘要到结语,无不是稚气笨拙的语言。

        参赛截止日期一天天逼近了,可润色论文又不是能急于求成的事,同时还有各种表格信息需要填写,对于每个准备参赛的同学来说,都是一件考验耐力的事。学校老师每晚在群里提醒我们修改不足之处,给我们提供了许多参考范本,还利用中午休息时间甚至放学以后在办公室里给同学们辅导。偶尔天色已晚,对面自得楼的办公室里灯依然未熄。以及后来准备申报登峰杯、创赛终评、制作展板……也正是老师这些近乎苛刻的要求,让我们再一次感受到了复兴对于科创教育的重视程度。

         关于科创大赛,组员们说→

         在忙碌的一天天中初见我们的成品诞生,不得不说是欣喜的,我们亲身感受到了咖啡渣也能因创新思维而变废为宝,成为生物质炭。这不仅仅是咖啡渣变化的过程,也是我们成长的过程,拓宽了知识面,收获了喜悦。也许这正是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口号“创新体验成长”的含义。(庞旖婷)

         这场比赛弥足珍贵之处就在于,这个经历让我自身能力得到了很大提升。我真正意识到团队的重要性,也不会忘记完成论文后的自豪与满足,更不会忘记鼓起勇气与专家答辩时的紧张。最后的结果不负期望,真心感谢那些为这块金牌辛勤付出的老师们。世界微尘里,愿我们能带着“直挂云帆济沧海”的豪气,砥砺前行。 (周洁林)

         如今创赛落下帷幕,结果是喜人的,我们荣获科技创新成果一等奖及三个专项奖,除此之外,我们也成功申报2018年“明日科技之星——科技拓展培育基地”项目、登峰杯上海赛区二等奖。

      未来的路还很长,我们该要走向远方。





高二(2)班  卜欣语

          2018年3月18日,我荣获上海市第三十三届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的一等奖,同时获得三项专项奖。后接老师通知,让我分享下自己的经验,故写此文。其实,也谈不上什么经验分享,仅是回顾自己一年半的“科创之路”,讲个与科创有关的故事。

          犹记,高一入学初,学校会开展讲座介绍复兴的科创工作,并指导同学了解课题、撰写开题报告。在此之后,每位同学需上交开题报告,由“科技指导老师”从中挑选“优质种子”进行培养。那是我与“课题”的初识。第一次撰写开题报告让我记忆犹新,在苦思悯想后,我选择了社科类的题材——“老人养老”这一话题。然而,并未得到老师青睐。那段时间的下课,每每看到“种子选手”与老师在门口交谈的身影,心中会略有些羡慕,同时却也充满了“报国无门”的茫然无措。

          那时,课题对我而言似是镜中花、水中月,可望而不可及。真正体会到课题的乐趣是在科技节的一场讲座上,学校请到章丘四中李昌旺老师为我们做了“创客与我”的讲座。讲座中,我跟着主讲老师天马行空地开脑洞,将生活中的不便“化繁为简”。小小的创意,得到大大的便利。那场讲座后,我收获良多,思考罗列出生活中的不便及相应解决办法后,我上交了4份“创客与我”的创意设计稿,荣获2016上海市复兴高级中学科技节“创客与我”优秀创意奖。

          本以为故事到此就结束了,而后的一个机会,一次勇敢的伸手,自此改写了我后续的一年半时光。17年4月,学校组织申报“上海市科技创新项目”和“上海市小研究员”,我恰好因初中曾获得机器人比赛奖项,符合申报条件,犹豫再三后最后决定尝试一把,提交了申报材料。

          4月的一个周六,我第一次与大学专家面对面介绍我的课题。面试前夜,我反复修订改稿,不求完美,只求能将我的想法尽可能完整地分享。面试时,教授和所有参加面试的小伙伴齐坐一堂,我不是第一个展示的人,这给了我“偷师”的机会——观察、学习同伴的介绍。从中,我发现了自己PPT的不足;从中,我知道了用何种语速语音语调较为适合;从中,我看到了他人与教授交谈时的礼仪方法……

          略感紧张的面试过去了。最后,我的课题有幸被纳入上海市科技创新项目,获得了3万元的研究经费。同时,我成为了上海理工大学青少年环境科学工作站的一员,认识了指导老师——谷麟老师。遗憾的是,这次“市小研究员”的面试由于通知上的偏差,我错过了。

          17年6月,我与谷麟老师初识于科技艺术教育中心1号楼底楼的会议室中,那是教育中心安排的一场会面。那次交流让我“如听仙乐耳暂明”,眼前的迷雾散去,透露出一条康庄大道。

          此外,暑假中,在学校的推荐下,我参加了“生态崇明探究行”——2017上海市青少年科技夏令营,并荣获“优秀营员”称号。在夏令营中,我结识了一群志同道合的伙伴,互帮互助,齐心协力完成了一个小课题,在大家的努力下,我们获得了“优秀小队”称号。

          那个夏天,是一切的起点。阅读文献、专利,尝试模仿撰写文章、专利……一个个陌生的专有名词,一段段深奥难懂的文字,闻所未闻的原理,见所未见的技术,铺满了整个暑假。

          我想,如果没有开展这个课题,我或许永远也不会接触到这些知识,永远也不会踏足这片肥沃的土壤,或许这就是“课题”的驱动性,让我不得不自主学习,在“学”中,体会到自己的“无知”。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课题研究之旅定是艰辛、崎岖的。也许在旁人眼中你很辉煌,有多少多少奖,但其中的辛苦唯有自己知道。

          那一个个阅读文献资料与灯相伴的夜晚,那一个个在键盘上辛苦打出的字符,那一张张记满数据、草图的纸……这些都不足为谈。

          我的课题有关“新型‘垃圾箱’”,除了验证了该分选设备在社区垃圾分类中的能起到较好的分离效果,最大的困难是课题的呈现——如何做出分选设备的实物?这个问题从始至终贯穿我的课题研究中。最初,希望联系有关厂家制作实物,然而,在与多家厂商联系、介绍、询价后,要么是狮子大开口的,要么说做不了,第一条路就此阻断;接着,希望能购买零件自行拼装,在与淘宝卖家的交流中,我熟知了现有风选磁选设备的核心零件,进一步了解了“风选”、“磁选”,但在制作零件清单的过程中,发现根本无法自己组装,零件的大小、功率,相互契合度,都是问题……

         一次次碰壁后,我明白了:在自己能力范围内,通过努力能做的的事都是小事,让人头疼的都是难以完成的事,也正因难以实现,所以才叫“科研”,所以实现后才能荣耀加身。

          亦曾想过放弃。纵然有导师的帮助,但导师终不能代替你,“师父领进门,修行在个人”,更重要的还是要靠自己的努力、锲而不舍的“求真”的心,而这一切都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在最辛苦最累的时候,在课题一筹莫展的时候,在学业与课题难以兼顾的时候,在家长不支持不理解的时候,也曾想过:就这样吧,我尽力了。

          放弃不难,坚持一定会很酷。终是那份不甘心、不服输让我坚持了下来。

          不是所有的付出都一定会有回报,但放弃努力注定平庸。我宁愿相信自己的选择,坚持到底,至少这样,我知道,在未来的岁月里我可以不给自己留下更多遗憾和悔恨的余地。

          从最初花哨的PPT,充满紧张的嗓音,不知所言的对答,经历了“赛复创智杯”、“明科项目培养”“创赛”、“明科”等多场面试后,我化茧成蝶,自在翱翔。

          现在我小有所成,囊括多个奖项,论文亦被中文核心期刊录取将要发表。然而这一切的一切离不开复兴的支持和指导老师以及各位曾经给予我帮助的人们。戴老师曾说,世上最大的不公平,就是信息的不对称。我想我是幸运的,我拥有复兴这个坚实的后盾。复兴与各大科技实践站、科研院所、高校都建立了友好的合作,提供各种机会,给予我公平竞争的平台……

          感谢复兴,感谢所有给予我帮助的老师,尤其是谷麟老师、张奇平老师、张尚达老师、包鸣老师!

          纵有浮生千万绪,吾辈永是复兴人!

          17年4月至今,与我漫长的人生相比,只是很小的一段时光,但,定是我人生上浓墨重彩的一笔。

          感谢你耐下性子看完这个不甚生动的故事!

          愿你的努力不被辜负,愿你的青春不负梦想!



地址:上海市虹口区车站南路28号
邮编:200434
电话:(021)65606715
邮箱:fdfx@fudan.edu.cn
版权所有©复旦大学附属复兴中学 沪ICP备1503962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