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3月10日,我校迎来了复旦大学古籍研究所的老教授倪建明,为我校高一、高二4个创新实验班的同学们讲述“艺术的情趣”。
年过七旬的老教授是版画研究与创作的专家,他一头银发、慈眉善目,是一个很亲和的老人,身上带着老艺术家与知识分子的温良气质,却看不出一丝艺术家的高傲。
他的讲座也是这样没有高傲,没有距离感,从他的角度阐释对于艺术的看法,正如老教授自己所言“只希望给同学们一点启发就好”。
倪老教授从版画的历史讲起,带领大家从甲骨文时期一直讲到泥活字印刷,图文并茂又辅以深入浅出的讲解,从讲座的一开始便引人入深。
紧接着,老教授带领大家去欣赏了吴冠中先生的几幅代表之作,在展示其中一幅时,更讲述了他与吴先生同游水乡的故事。那一幅作品画的正是水乡,从一个高处的视角俯视江南古镇,尽可能将扁舟、小桥、流水、人家所有的元素都在同一幅画中展现出全貌的画法实为罕见,而这正传达着吴冠中先生创作的理念——艺术就是拼拼凑凑,但不是随意的组合,而是具有代表性的事物的整合与表现。这也是老教授希望我们能够欣赏与学习之理念。
倪老教授的讲座也不只关于艺术,还有的是他作为一个拥有丰富人生阅历的长者对我们这些小辈的尊尊教诲。他用很幽默的语言,讲述了友人女儿兜兜转转,最终找到自己合适的专业与人生目标的故事,意图告诉处于高中阶段,即将面对择校、择转业的难题的我们:要想开始一份事业,最重要的是自己的热情、热爱,与父母之愿、亲友之盼都无关系。
最后,老教授讲回了自己一直研究着、创作着、融入了无数心血、掩藏着无数记忆的藏书票。每一张藏书票的背后都是故事。当谈到曾为一位身患癌症、走到人生最后旅程的友人创作藏书票时,老教授一时哽咽,试图继续却又声泪俱下。看到这一幕,台下的大家都是怔愣的,有些不知所措,但是内心也是被感动的,甚至震撼的。因为老教授在用他的心为我们演讲。因为艺术的美、艺术的情趣不在艺术本身而在它背后的一段段记忆与故事。
倪建明老教授一个半小时的讲座,时间不长,却足以发人深思。
艺术,其实不是那么“阳春白雪”的东西,它其实离我们很近。只要我们乐于去发现、乐于去记录人生中的美,那么每一天都可以是“艺术”的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