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不觉,进入苏步青班学习已将近一年时间。这时间说快不快,说慢却也有所偏颇。每次上苏班的课时总觉得漫长得像是没有尽头,又转眼间过了一轮春夏秋冬。我们认识到数学的艰涩,却也看到了它的美丽。在复杂的思考方式中抽丝剥茧般地找出无形的规律,在虚无中将通往正解的道路清晰地具象化,数学就以这样步步为营的方式在瞬息万变中变得惊艳起来。
在过去的一年里,我们主要学习了数学建模、数论以及微积分这三大模块。其中在高中也能运用到并且令我印象深的,便是微积分了。
微积分作为数学中的一个基础学科,内容主要包括极限、微分学、积分学及其应用。首先,我想先从微分讲起。
微分显然是一个实用的数学工具。在它面前,求函数单调性、最值、极限等这些问题完全不是问题。微分之所以会如此重要,就是因为它能够将一个动态的问题从一个静态的角度来求解,让复杂的系统用一个简单的规则来表示。而这些特性则使其得以广泛运用于数学建模——将整个模型的演化过程用一瞬间的发展趋势来描述,而这一趋势往往能够较为容易的确立。
相较于微分,积分就显得比较神秘了。它不像微分那样可以按部就班地进行计算,而绝大部分的函数甚至找不到其积分的解析形式。作为微分的逆运算,积分则扮演了更加重要的角色,即能够解微分方程这一点。它将数学系统按照微分所刻画出的规则进行演化,或是从微分描述的微小一瞬推断出来龙去脉。不过,因为积分的解析解的存在性,很多数学系统都只有用微分方程描述,而难以通过积分完美地表达出来(如三体问题)。这也从另一个角度说明了,微分那能够将一个极其复杂难以分析的系统化简的强大能力。
微分与积分,在这密不可分的两者面前,森罗万象便以极简的形式呈现在我们眼前。
与此同时,苏步青班还给我们提供了在暑假里上复旦大学通识课的机会。
谈到在暑期复旦经济课程里的收获,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现代经济学知识的积累,课题研究能力的培养,以及个人视野的升华。
现代经济学是社会科学和数学的美丽产物,而不再仅仅局限于人文科学的范畴,而让我们为之骄傲的数学,则成为了现代经济学的脊梁。现代经济学极为实用,因为它关系到了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保险学,会计学,银行学等等。而当你发现这所有的社会现象都可以用一些复杂的数学模型一一表述时,便会愈发地感叹数学的独特魅力——除了语言文字,人类多出了一种可以阐述天地万象至理的方式,哪怕它仍然不够全面,但这是人类智慧的凝结。大数据时代的风波尚未停歇,经济学家和统计学家教会了让数据开口:通过一季度的农业产出,甚至可以预测发展中国家的武装冲突,这在以前的时代,是做不到的。大数据正在让这种预测越来越精准,科学和社会开始更为紧密地联系。与其说我们在学习经济学,倒不如说我们正在用数学的眼睛观察这个日新月异的世界。
在经济学课题的研究中,你会发现,所有你在生活中认为理所应当的事情,都并非理所当然,甚至大部分,都与正确的结论相背离。10年前,经济学家们告诉我们,房价会下来的,直至今天,经济学家仍然告诉我们,房价一定会下来的。这是经济学的谬误吗?社会现象的复杂让经济学研究愈发艰难,但是这反而培养出了一批优秀的研究学者——他们质疑所谓“正确”是否正确,所谓“合理”是否合理。做学术研究的精神,本就是“小心求证”,“认真求真”的科学精神,而这正是我们所应该秉承的优秀作风。我们的前人——从亚当·斯密一直到当今的弗里德曼,吴敬梓——都传承着这样的科学精神。我们踩在这些巨人的肩膀上俯瞰大地,故我们的眼界在不断拓宽,不断超越,而正因此,我们的目光能够直达那星光璀璨的地方。
很多年以后,或许我们会忘了一次又一次的考试结果,或许会忘了老师同学的模样,但我们不会忘记曾经在苏班共度的日子,以及苏班给我们所带来的一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