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上海市考试制度改革与复兴高级中学二次创业总体要求,在学校全面推进学部制管理下,深化学校治理结构改革,实施科学绩效管理,结合课程标准要求与学校培养目标和课程资源状况,贯彻复兴特色的“课程内容为载体、探究创新为过程、信息技术为平台、特长
发展为途径”课程指导思想,本着“以学生发展为本”的宗旨,大力推进国家课程校本化,组织教师广泛地利用本校和社区的课程资源,整合课程类型,建设具有示范效应的重点课程和特色课程,完善“温馨、情趣、有效”课堂,满足学生多样化的发展需要,促进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不断提高,特制定复兴高级中学2014学年度课程实施计划。
一、课程门类
(1)体系
学校坚持“为了每一个学生的终身发展”的课程理念,以学生发展为本,并融入学校“求真”的办学理念重新整体顶层设计学校的课程体系,致力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复兴的课程体系重构将构建立体的二维多类型课程结构,即在现有的实施方式维度上增加一维,即增加“学生发展指向”这一维度,形成如下的二维多类结构:
| 立足当下 | 放眼未来 |
课程目标 | 基础全面 | 个性特长 |
能力目标 | 学业水平 | 创新素养 |
发展指向 | 高考升学(木桶原理) | 终身发展(金刚钻原理) |
实施形态 | 定班制 | 走班制 |
课程类型多元化,设置分类教学,有德育课程、学科课程(主体有必修课和选修课,选修课有学业补缺与学术性拓展选修课)、创新培育课程以及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和个别化活动(主要是学生的自主研修)等。教学要求多层次化,根据学生学习程度进行分层教学,对资优学生,他们的学习需求主要是想学到更多更深的内容,为此开设以加深和拓宽为目的的增修课程,如各种讲座、课外活动辅导、高校合作计划等;对部分困难学生,他们因各种因素不能跟上学习进度,要开设以补缺和矫正为目的的补修课程。教学形式要求多样化:根据学生的接受情况和报名人数,在授课过程中分别组织不同规模的教学形式。
(2)课程开发
① 德育课程多元化开发
以复兴传统文化为引领,提出人人都是德育工作者,建设德润课堂。德育课程多元化就是要求教育工作者在平时教育教学实践中、在课堂导学过程中,在师生思辨、对话过程中,在学生实践与体验过程中,通过点点滴滴实现学生品质转变,把德育的种子转化为学生的人格基因,构筑起学生成长的力量。建设德润课堂与建设“温馨、情趣、有效”课堂是相互相互相成的,不仅重视基础道德规范和日常行为养成教育,加强对学生在道德认知、道德思维等方面的培养和实践,还要积极探索学生自主发展的研究和实践,培养学生预习的习惯、作业纠错的习惯以及整理课堂笔记的习惯,从而增强学生“主人翁”意识,强化自主管理。
② 基础型课程分层次整合开发
学校进一步改进课程实施方式,大力推进国家课程校本化。打破原来单一的“行政班”组织,学校根据课程类型、学习内容、教学目标等按行政班、理科班、创新培育实验班、分层次的年级走班等组成不同、人数不等的教学组织形式。课程计划中提出课程结构“分块”,需要根据不同的课程类型、内容统一安排课时和教室、场地。
③ 研究型课程建设开发
学校的研究型课程有开放性自主实验课程(多门学科拓展、综合);开放性自主社团活动课程(自主创建、自主管理、自主活动);开放性班级集体自主发展建设(主人意识、领袖意识及领导能力、组织能力);开放性人文综合课程;开放性语文自修课程;开放性学科信息化教学;多方向多维度社会调查等;开放性经济课程。
④ 创新素养培育实验研修体系开发
我校创新素养培育课程开发是以课题组为中心,充分发动教师积极参与,以创新培育为目标,以学生需求为前提,以年段开发为过程,以学科结构为内容,按要求分批分阶段开发。实践研修在形式上分年级要求,在内容上有学科研修、外出考察和社会实践、专家讲座等,在项目上注重实践与研修结合,构建创新素养培育实验班实践研修体系。
二、课时分配、课程表、作息时间表、2014学年第一学期教师任课总表(见附件)
三、课程实施要求与评价建议
1、实施要求
学校确定低重心管理思路,以扁平化管理实施领导前置、重心下移,建立学校室、各学部、各处(室)和教研组(年级组)四级管理网络,层层落实,各级管理机构在各自的职责范围内实施对课程的管理,加强对教学过程进行全程管理。
(1)更新教学理念
课堂教学是素质教育的基础,深刻影响着学生个体生命的质量,同时课堂教学也是课程改革的瓶颈,制约着素质教育发展的程度和方向。课堂建设在新学期课程建设中力求呈现的新亮点。
■智慧课堂:强调在通过基础性课程的教学对学生潜能进行基础性开发。要求各科课堂教学重点抓学生的“思考力、判断力、想象力和创造力”,从四力凸显智慧课堂的特点。
■博雅课堂:在拓展型课程中开出的各类人文、艺术、科学的课程,“博”是博学多才,突出全面训练;“雅”是风度、境界,是人的品味。培养具有广博知识和优雅气质的人,注重提升人的生命价值和生活品质。鼓励开展多学科多领域的探索,更强调跨学科整合。
■大师课堂:学科探究课程外开出的致力于培养学生创新人格的一类课程。学生可以在感受大师、走近大师、追随大师的历程中潜移默化地学习到这些创新素养。通过对复兴传统社团组织个性化和特色化改造,做大、做强、做出特色。
(2)落实教学目标
坚持以改进课堂教学作为推进素质教育主战场,改变重知识传授、轻实践能力,重作业训练、轻教学效率,重考试评价、轻命题分析等现象;课堂教学体现教师的情感素养和水平,体现学生获得成功的情感收获;建立符合中学生心理认知发展水平的课堂教学组织形式,积极贯彻因材施教原则;体现学校“求真务实”的办学特色,切实改进课堂教学管理组织工作,促进教师形成独特的教学风格,推出一批具有复兴特色的名特教师。
(3)改进教学措施
明确课堂教学的基本目标,建立并完善以思维过程为主体的教学,要以知识传授为载体,以思维能力培养为核心,探索专家引领下的翻转课堂的教学新模式。以聚焦有效课堂研究为抓手,提升教师实践智慧,提升课堂教学效能。新学期的有效课堂建设,强调两个有机结合:
一是高结构设计与低结构实施的结合。高中课程一般都具有学科内在的逻辑性与系统性,因此纯粹的低结构教学不利于学生对知识体系的系统把握,但一味追求高结构教学也会造成学生主体性的丧失,创造精神的磨灭,从而脱离教育本真。因此,学校对教师课堂教学活动的要求是:在高结构框架内进行低结构活动,即教学设计整体关注有序性,关注学生认知规律和学科知识的内在脉络,只有这样,才能花最少时间获得最多的学科知识、学科技能、学科素养。而在教学环节中提倡涌现性,关注生成性要素,关注学生自主活动,发挥学生的主体效应,在师生、生生间进行不断碰撞,只有这样,才能最大化激发出学生的潜能,并实现教学相长。
二是和谐师生关系与现代教育信息技术的结合。面对MOOC、翻转课堂、微课等具有“颠覆性”的课堂教学变革潮流,学校鼓励教师采取积极、包容、开放和吸纳的心态,择取其变革要素中的合理性、先进性成分来丰富、改善我们的课堂教学,用其所长来提高我们课堂教学的效能。和谐的师生关系始终是教育教学的最基础的条件,以和谐师生关系为“体”,以先进教育信息技术手段为“用”,让两者相得益彰、有机融合,这样我们的课堂教学才会更加的和谐和高效。
(4)完善教学管理制度
进一步健全和完善教学常规实施细则,强化教学教研的全程管理(根据学部要求,教导处配合落实)、深入开展“教学常规教育活动”,以活动促进教学常规的落实。
备课实行管理,重视教材开发过程,防止单一化的备课模式。对优秀教师应尽可能地激发他们的创造性,给他们提供广阔的自主设计空间,并根据自身的素质特点,设计富有个性的教学方案。对新教师和其他教师需要进行一定的指导或规范的管理。
作业管理立足于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避免重复劳动,要严格控制作业量,提倡作业校本化。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予以更多的关心与帮助,不进行集体补课,严格控制在校学习时间。规范教师作业检查的行为,创导多样化的、富于实效的作业检查或批改方式。
考核制度着眼于改进教师的教学与促进学生更好发展。考核方式多样化,建立适合学生全面自主发展所需的课程质量监控制度;应用有效的信息技术手段保障课程质量的监控。考试命题依据课程标准,侧重能力与素质的立意,杜绝设置偏题、怪题,严格控制考试次数。
2、评价
学校根据课程管理目标确立评价准则,采用以定量化考核实现绩效为本,动力运行。即对教师的考核实行“常规考核与发展性评价相结合”的制度,通过量化的评价,促进教师在教学工作各环节展开良性竞争,促进评价对教师教学与专业发展。借助信息化平台,依托大数据的量化积累,对教师教学常规行为以及在学生评教和家长评校活动中对教师的评价作统计,形成既注重过程又注重结果,分层考评,公平公正的教师发展性评价体系。
学校综合运用观察、交流、测验考试、实际操作、作品展示、自评和互评等多种方式对学生进行评价,为学生建立综合、动态的成长记录手册,全面反映学生的成长历程。将评价关注点转向学生在课堂上的行为表现、情感体验、过程参与、知识获得以及交流合作等方面。发挥评价对学生素质发展的激励功能。根据不同学生的实际背景进行个性化评价,帮助学生学会自我评价,引入学生相互评价、家长与社会的参与评价等。
学校定期评价学年课程实施方案,在学部制管理下提出改进建议,为制定新学年的课程实施方案服务,学校组织教研组评价教学进度计划,并对照实施情况调整与完善教学进度计划,为制定新学年的教学进度计划作好准备。
复兴高级中学教导处附件
1、课时分配
(2014学年高一、二按34周计算,高三按30周计算)
(注W代表周课时,Y代表学年课时,Z代表课程标准规定课时)
| | 语文 | 数学 | 英语 | 社会 | 公共 政治 | 思想政治 | 历 史 | 地理 | 物理 | 化学 | 生命科学 | 劳动技术 | 信息技术 | 探究 | 拓展 | 社会实践 | 班会 | 体育健身 | 艺术 |
高一 | W | 3 | 3 | 3 | | | 2 | 2 | 3 | 2 | 2 | | 1 | 2 | 2 | 8 | | 1 | 3 | 1 |
Y | 102 | 102 | 102 | | | 68 | 68 | 102 | 68 | 68 | | 34 | 68 | 68 | 272 | | 34 | 102 | 34 | |
Z | 3 | 3 | 3 | | | 2 | 2 | 3 | 2 | 2 | | 1 | 2 | 2 | 5 | | 1 | 3 | 1 | |
高二 | W | 3 | 3 | 3 | | | 2 | 2 | | 2 | 2 | 3 | 2 | | 2 | 9 | | 1 | 3 | 1 |
Y | 102 | 102 | 102 | | | 68 | 68 | | 68 | 68 | 102 | 68 | | 68 | 306 | | 34 | 102 | 34 | |
Z | 3 | 3 | 3 | | | 2 | 2 | | 2 | 2 | 3 | 2 | | 2 | 6 | | 1 | 3 | 1 | |
高三 | W | 3 | 3 | 3 | 2 | 2 | 2(加1) | | 2 | 15 | | 1 | 3 | | ||||||
Y | 90 | 90 | 90 | 60 | 60 | 2 | | 60 | 450 | | 30 | 90 | 30 | |||||||
Z | 3 | 3 | 3 | 2 | 2 | 2 | | 2 | 13 | | 1 | 3 | 1 |
2、作息时间表
高一年级 高二年级 | 高三年级 | |||
7:30 到校 | 7:30 到校 | |||
7:40---8:20 第一节 | 7:40---8:20 第一节 | |||
8:30---9:10 第二节 | 8:30---9:10 第二节 | |||
9:10---9:35 早操 | 9:15---9:35 早操 | |||
9:35---10:15 第三节 | 9:35---10:15 第三节 | |||
10:25---11:05 第四节 | 10:25---11:05 第四节 | |||
11:05---11:10 眼保健操 | 11:05---11:10 眼保健操 | |||
11:20---12:00 第五节 | 11:20---12:00 第五节 | |||
| ||||
1:00---1:40 第六节 午会+研休 | 1:00---1:40 第六节 午会+研休 | |||
1:40---1:45 室内操 | 1:40---1:45 室内操 | |||
1:55---2:35 第七节 | 1:55---2:35 第七节 | |||
2:35---2:40 眼保健操 | 2:35---2:40 眼保健操 | |||
2:50---3:30 第八节 | 2:50---3:30 第八节 | |||
3:40---4:20 第九节 | 3:40---4:20 第九节 | |||
周一 班会 3:40---4:20 | 周二 选修 3:40---4:20 | 周三 社团 3:40---4:40 | 周四 选修 3:40---4:20 | 周五 体育大活动 3:40---4:40 |
3、各年级课表
(1)高一年级
(2)高二年级
(3)高三年级
4、上海市复兴高级中学2014学年第一学期教师任课总表
| | 语文 | 数学 | 外语 | 物理 | 化学 | 生物 | 政治 | 历史 | 地理 | 体艺 | 劳技 | 心理 | 计算机 | | |
年级 | 组 长 | 乐燎原 | 刘维英 | 楼蕾 | 刘继范 | 尚瑶 | 陈华 | 姚倩 | 胡平 | 肖萍 | 施娟 | | | 班级 | 班 级 | 班主任 |
| | 曹蕾 | 杨继红 | 高忆宁 | 顾如鸿 | 江磊 | | 姚倩 | 付文治 | 常丽霞 | 吴滋南 | | 俞嘉溦 | 齐幼娣 | 1 | 顾如鸿 |
| | 曹蕾 | 朱良 | 赵培丽 | 顾如鸿 | 尚瑶 | | 姚倩 | 付文治 | 肖萍 | 吴洁 | | 俞嘉溦 | 齐幼娣 | 2 | 赵培丽 |
高 | 徐 | 雷炎 | 赵灏 | 周敏 | 张艳 | 尚瑶 | | 姚倩 | 付文治 | 王毅 | 吴洁 | | 俞嘉溦 | 齐幼娣 | 3 | 陆磐良 |
| | 康晶晶 | 朱良 | 孔庆昊 | 张艳 | 江磊 | | 刘厚均 | 倪华 | 常丽霞 | 吴洁 | | 俞嘉溦 | 齐幼娣 | 4 | 江磊 |
| | 袁立薇 | 施晓明 | 赵培丽 | 顾如鸿 | 王欣磊 | | 刘厚均 | 付文治 | 常丽霞 | 吴洁 | | 王瑾 | 齐幼娣 | 5 | 付文治 |
| | 查晨婷 | 徐波 | 周敏 | 龚嘉琦 | 尚瑶 | | 姚倩 | 付文治 | 王毅 | 吴洁 | | 王瑾 | 齐幼娣 | 6 | 王毅 |
一 | 波 | 彭钊 | 施晓明 | 高忆宁 | 龚嘉琦 | 王欣磊 | | 赵梅娟 | 付文治 | 王毅 | 吴洁 | | 王瑾 | 卓国诚 | 7 | 施晓明 |
| | 彭钊 | 徐波 | 孔庆昊 | 龚嘉琦 | 江磊 | | 赵梅娟 | 倪华 | 常丽霞 | 吴洁 | | 王瑾 | 卓国诚 | 8 | 孔庆昊 |
| | 康林 | 陈频 | 承小诗 | 蔡德广 | 江磊 | | 刘厚均 | 倪华 | 王毅 | 吴滋南 | | 俞嘉溦 | 卓国诚 | 9 | 刘厚均 |
| | 彭钊 | 徐波 | 周敏 | 龚嘉琦 | 尚瑶 | | 赵梅娟 | 付文治 | 王毅 | 吴洁 | | | 齐幼娣 | 10 | |
| | 王兢 | 赵莹婷 | 张敏 | 张广元 | 袁翔 | 任晓米 | 张燕 | 胡平 | | 陈珅 | 仇凛 | | | 1 | 王兢 |
| | 龚达 | 陈思静 | 蒋斯炜 | 丁慧 | 袁翔 | 任晓米 | 张燕 | 倪华 | | 陈珅 | 仇凛 | | | 2 | 龚达 |
高 | 张 | 龚达 | 沈小勇 | 徐佳卿 | 张广元 | 颜清 | 任晓米 | 张燕 | 胡平 | | 陈珅 | 仇凛 | | | 3 | 沈小勇 |
| | 王兢 | 陈思静 | 蒋斯炜 | 於亢 | 颜清 | 任晓米 | 张燕 | 胡平 | | 陈珅 | 仇凛 | | | 4 | 蒋斯炜 |
| | 张琮 | 薛建国 | 陆佳一 | 於亢 | 徐凯里 | 韩蔚冬 | 徐三九 | 倪华 | | 韩凌 | 仇凛 | | | 5 | 徐三九 |
| | 乐燎原 | 赵莹婷 | 徐佳卿 | 於亢 | 徐凯里 | 陈华 | 徐三九 | 胡平 | | 韩凌 | 仇凛 | | | 6 | 於亢 |
二 | 燕 | 张琮 | 刘瑶 | 陆佳一 | 丁慧 | 李可锋 | 陈华 | 徐三九 | 胡平 | | 韩凌 | 仇凛 | | | 7 | 丁慧 |
| | 蔡谦 | 刘维英 | 楼蕾 王欣 | 陈盛 | 李可锋 | 陈华 | 张燕 | 倪华 | | 韩凌 | 仇凛 | | | 8 | 陈盛 |
| | 蔡谦 | 刘维英 | 王欣 | 陈盛 | 李可锋 | 陈华 | 张燕 | 倪华 | | 韩凌 | 仇凛 | | | 9 | 王欣 |
| | 沈雨菲 | 沈小勇 | 王妍娜 | 蔡德广 | 袁翔 | 韩蔚冬 | 徐三九 | 胡平 | | 韩凌 | 仇凛 | | | 10 | 王妍娜 |
| | 张琮 | 刘维英 | 楼蕾 | 於亢 | 李可锋 | 陈华 | 张燕 | 胡平 | | 韩凌 | | | | | |
| | 郝文 | 顾泓川 | 戴华韵 | 邱小霞 | | | | | | | | | | 1 | 郝文 |
| | 陈广 | 翁雪宁 | 夏蕾 | 刘继范 | | | | | | | | | | 2 | 翁雪宁 |
高 | 段 | 刘明海 | 杜明山 | 郭逸璇 | 刘继范 | | | | | | | | | | 3 | 郭逸璇 |
| | 陈珠静 | 吕志勇 | 袁丽华 | 胡春瑞 | | | 吴培超 | | | | | | | 4 | 胡春瑞 |
| 冬 | 陈珠静 | 吕志勇 | 袁丽华 | | 陈永平 | | 姚倩 | | | | | | | 5 | 陈珠静 |
| | 刘明海 | 顾泓川 | 郭逸璇 | | 陈叶 | | | | | | | | | 6 | 陈叶 |
三 | 蓓 | 王伟 | 陈维 | 夏蕾 | | 张栋 | | | | | | | | | 7 | 张栋 |
| | 罗婕 | 陈康 | 周小彬 | | | | 张尚达 | | | | | | | 8 | 张尚达 |
| | 薛熲 | 杨勇 | 段冬蓓 | | | | | 朱文倩 | | | | | | 9 | 朱文倩 |
| | 薛熲 | 陈康 | 周小彬 | | | | | | 肖萍 | | | | | 10 | 周小彬 |
| | 孙欢欢 | 朱端本 | 戴华韵 | | 陈叶 | | | | | | | | | 11 | 孙欢欢 |
| | 刘明海 | 翁雪宁 | 夏蕾 | 刘继范 | 张栋 | | 张尚达 | 朱文倩 | 肖萍 | | | | | 12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