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4日下午,民办新复兴初级中学、上海市复兴实验中学、虹口区教育学院实验中学三校师生在虹口体育馆齐聚一堂,虹口区教育局孙磊副局长、虹口区教育局马振敏副局长、上海市复兴高级中学陈永平校长、上海市复兴高级中学丁伟强书记、教育局各科室及兄弟学校等领导莅临现场,与大家共同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七十周年,并观看了复兴教育集团(初中学段)成立三周年精彩的文艺演出。
庆祝活动由上海市复兴实验中学吴茵书记、民办新复兴初级中学李军老师及邵家杰(学生)、蔡昊辰(学生)主持。活动在开场舞《排排坐,吃果果》中拉开帷幕。三年里,复兴教育集团力求创新发展,建设现代化的基础教育学校,并展示了《探索教育优质均衡之路》,涌现出了一批批优秀教师,通过辛勤工作与付出,有力地促进了集团的稳步发展。
民办新复兴初级中学朱筱仙校长就复兴教育集团三年来的办学情况做了回顾和总结。三年来,集团成员校通过柔性流动,各展所长;跨校结对,教学相长;共享课程,攻坚创优;凝心聚力,共荣互荣。所有成员校在教学、育人等方面均取得大幅提升。
上海市复兴高级中学陈永平校长致辞,介绍了三年来复兴教育集团理事会成立的点滴,以及在集团理事会的带领下,成员校之间互惠互助、资源共享、经验互鉴、人才流动,很好地实现了教育资源的优质互补。(下文中有致辞全文)
虹口区教育局孙磊副局长肯定了集团成立以来的发展,希望集团新学年有新发展。集团成员校之间要紧密团结,发挥集团应有的作用,在虹口区建设强区中一份贡献力量。
随后,各校师生分别表演了鼓乐《鼓声漫漫》、集体诗朗诵《教师,我们神圣的信仰》、小话剧《永不消逝的电波》等精彩纷呈的节目。活动在全场大合唱《启程》、《歌唱祖国》中,缓缓落下帷幕。
在新中国成立70周年之际,让我们追随老一辈教育家的足迹,用汗水铸就坚不可摧的泱泱大国,积极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智慧和力量。面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面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需要我们志存高远,脚踏实地,努力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生动实践中放飞梦想、百折不挠、勇往直前!
释放聚合效应 赋能优质均衡
在复兴教育集团成立三周年庆祝活动上的致辞
各位领导、各位老师,同学们:
大家下午好!
金秋九月,硕果盈枝。今天,我们在这里隆重集会,共同庆祝复兴教育集团成立三周年。首先,我谨代表复兴教育集团理事会,对本次活动的成功举办表示热烈的祝贺,向筹备本次活动的各校师生员工致以衷心的感谢。
2016年,民办新复兴初级中学、复兴实验中学、虹教院实验中学,根据《上海市教育委员会关于促进优质均衡发展、推进学区化集团化办学的实施意见》,按照“优质导向、专业引领、主体激发、创新驱动”的策略,组建了“复兴教育集团”,开启了用集团化办学推进初中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探索之路。
去年,复兴高级中学加入集团,并牵头成立了“复兴教育集团理事会”。在理事会统筹指导下,校际合作更加紧密、辐射力度更加强大、发展步伐更加稳健,在促均衡、提质量、创特色等方面展示出新面貌、新成效、新活力。
三年来取得的成绩离不开全体教师用心工作、努力实践、动情育人,离不开全体干部职工担负使命、倾注智慧、挥洒热情。在此,我谨向各位教职员工表达崇高的敬意!
值此集团成立三周年之际,我们共襄盛举、共商合作、共谋方向,全面回顾集团建设的成效与经验,协力描绘集团发展的生态与愿景。下面,我想围绕集团化办学的三个问题谈谈粗浅的思考。
第一个问题:集团化办学为了什么?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主要矛盾决定主要任务,努力让每个孩子都能享受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成为新时代解决教育领域主要矛盾的“必答题”。具体到基础教育领域、义务教育阶段,我们则把集团化办学作为促进优质均衡、提升教育质量的“最优解”和“突破口”。
一个人可以走得很快,但一群人可以走得很远。同样,集团化办学,一头念好“集”字经,在规模上解决优质资源数量不充分的问题,一头打好“团”字牌,在形态上解决优质资源结构不平衡的问题;通过优势互补、强强联合、相互赋能,建立起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再生模式,从而实现校际界限从“单体到联动”、教学信息从“分散到集中”、优质师资从“垄断到共享”、学生成长从“阶段到一生”。
三年来,民办新复兴连续保持中考市区重点率95%以上,复兴实验市区重点率创下历史新高,虹教实验的京剧课程更是登上了市级特色课程榜,越来越多的优秀创新人才报考复兴高中。数量与结构“两条腿走路”,让集团赢得了优质生源的青睐与回流,赢得了领导同行的认可与支持,赢得了社会各界的信赖与赞誉。事实证明,我们的集团化办学是行得通、办得好、得民心的。
第二个问题:复兴教育集团怎么办好?
三年来,为了让政策要求切实落地、名校效应充分彰显、底部群体有所抬高,我们依循“紧密合作、内涵攻坚、专业引领”的思路,一抓制度,二抓队伍,三抓质量,避免集团办学流于形式、浮于表面。
首先,抓制度供给。从某种意义上说,教育集团可以看作一个“独立学校联合体”,各成员学校仍旧是独立的法人主体,校长依然是本校发展的主要责任人。在这样的组织形态中,“共识”就成了处理本校与他校、领衔校与成员校之间关系的纽带。而抓住了制度,就抓住了共识。因此,我们在推进集团建设时首先抓住制度供给:在机制上成立了集团理事会,作为各学校校长、书记议事协商的常设机构,充分发扬民主,善于凝心聚力;在执行上组建了工作团队,作为落实理事会决策的职能部门,细化推进任务,确保落地见效;在流程上制定了集团办学手册,确立了干部使用、教师交流、业务培训、资源共享、考核评价等一系列规定,明确主体责任,保障良性运转。
其次,抓队伍培养。义务教育优质发展的核心是师资力量的均衡配置,关键是实现优秀教师的有序流动,目的是激活学校持续发展的内生动力,既要实现成员校“自体繁殖”,也要避免领衔校“浓茶变淡”。因此,我们强调先“输血”,后“造血”,通过多维施策,打造一支带不走的优秀教师队伍。点上推跨校结对,鼓励民办新复兴资深教师到虹教实验、复兴实验担任业务导师,重点加速薄弱校教师的成长步伐;线上抓双向交流,领衔校与成员校互派骨干,共享智慧成果、互鉴管理经验;面上搞全员研训,依托党组织共建,为全体教师提供各类学习培训,整体增强集团教师的专业能力;体上扩品牌效应,复兴高中名师下沉初中任教,民办新复兴牵头打造名师队伍,放大集团师资的辐射影响力。
再次,抓质量建设。集团办学的最终落脚点在教育质量,教育质量高不高,是教育集团好不好的主要标尺。教育质量看什么?一看课程建设,二看课堂教学,三看学生培育。只有这三件事做好了,教育质量才算提高了,人民群众的期待才算满足了。但是,我们抓这三件事,不是简单复制,而是要以此为支点,撬动各校创生出根植于自身的课程模式、教学形式、育人方式。例如:在课程建设方面,虹教实验把京剧课程共享给民办新复兴,建立了两校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新载体;在课堂教学方面,民办新复兴每年选派教师为虹教实验初三分层分班上课,推动了两校分层教学的实践研究;在学生培育方面,复兴高中开放创新实验室,通过科创体验吸引具有创新潜能的毕业生进入复兴高中。总之,集团办学的质量始终在往深里走、往实里走、往专里走。
第三个问题:复兴教育集团还要做些什么?
尽管集团化办学取得了不少好成绩,但发展时间还较比较短,整体规划还比较粗,内涵建设还比较薄,还有一些问题亟待解决。如果说,过去的三年是集团的“奠基初创期”,那么,今后,集团将进入“动能转换期”和“提质增效期”。我们要对标《上海市教育委员会关于推进本市紧密型学区和集团建设的实施意见》,从三个方面纵深推进“紧密型复兴教育集团”建设。
一是从抱团发展走向深度融合。今后,集团内的教育关系,要从单个学校的简单叠加转变为多元主体的深度融合,尤其要从整体上促进价值观念的重构与再生,做好文化认同的整合与优化,形成共生、共创、共赢的行动自觉。
二是从名校领衔转向和而不同。“龙头带动”是集团化办学的关键。但是,集团化办学不是要开“连锁店”,而是要搞“联邦制”。今后,要在发挥名校效应的同时,促使各校挖掘独有的历史基因,激发独特的办学活力,塑造独到的校园文化,实现集团引领下的特色发展。
三是从系统集成迈向重点突破。成立三年来,集团全面布局、系统集成、多点发力,形成了良好的运行态势。在此期间,一系列教育综改新政相继出台,新的中考改革大幕正式拉开,高中育人方式转型进入快车道。今后,集团要在重点问题、重点领域、重点环节上精准施策、精心施工,为高中推进教育质量提升服务,为初中强校工程服务,为初高中适应新中招模式服务。
各位老师、各位同仁:
进入新时代,知识和人才的重要性愈发突出,人民群众对美好教育的呼唤愈发强烈,教育资源的优质均衡愈发紧迫。“虽比高飞雁,犹未及青云”,站在新的历史起点,复兴教育集团要抢抓新机遇、谋求新突破、不负新期待,为加快推进集团深化改革再出发、助力虹口教育强区建设、办好人民满意的中学教育添砖加瓦,以优异成绩迎接新中国成立70周年!
最后,祝愿本次活动圆满成功,祝愿复兴教育集团取得更大成就!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