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民晚报2015年12月23日B11版)
【校长寄语】复兴高级中学校长 陈永平:
高中教育真正的使命是什么?在我看来,高中教育要让每一个接受教育的孩子,有长远发展的持久动力。好的学校应该是师生生命、情感和幸福的共同体,应该为学生的多元发展铺设立交桥。
基于复兴高中的“求真”精神,我们学校的每个生命体都是主人,师生有充分的选择权和参与权;每个人都努力成为完整的人,师生都在追求成为最好的“自己”。此外,高中教育要做的就是架起多元发展的立交桥,把学生导引向不同的但一样成功的道路。在某种意义上说,高中应该成为学生人生中的通衢,学生在这里经历一段独特的人生历程,然后走向各自幸福的未来。
化解困难抓契机 整合要素施新法
复兴高级中学的改扩建工程已过半年。古人云:前人栽树,后人乘凉,“栽树”时期,不得不面对在外校过渡的许多困难。高一高二在虹口区教师进修(北区)学院上课,高三学生在虹口区学生体质健康监测中心学习,教学硬件条件困难、校内设施不足、学部间支援受限、交通与安全问题……如何“熬”过“艰难时期”?复兴高级中学高三学部在陈永平校长的关心和指导下,于逆境中捕捉到了发展的契机。
扁平化办学紧密型管理
一所学校的凝聚力分散易、聚合难,分隔两址,更带来了管理上的困难。为此,复兴高级中学将每个年级创建成学部,通过扁平化管理来减少中间管理层次、减少信息在传递过程中的失真,通过实施权力、目标和任务分解,强化责权对等的分权式管理,达到降低管理成本、提高管理效率的目的。据悉,学部有一定的人事选择权,可实施课程方案设计、自行组织安排活动等。
搬至过渡校区后,高三学部推行紧密型管理。考虑到安全问题,学生中午不得外出,下午有多样化安排;班主任家校沟通更加频繁;任课老师必须进行教学追踪、作业登记。各科老师每周集聚一堂,统筹多门学科,分析学生整体情况。如此一来,师与生、教与学更加紧密。
复兴高级中学副校长、高三学部负责人符杰普告诉我们:“积极要素的组合式管理是教育创新和能量的来源。虽是多年来‘复兴’最苦的一届高三,但通过自身努力,依然可激活老师的责任心、能动性、积极性。”
因材施教课程作业分层
一所学校最美的“风景”应该在课堂中。复兴高级中学的高三课堂可谓丰富绚丽,针对学生们不同的学习需求,利用紧密型管理契机,在日常行政课之外,还有的放矢开设三门课程:培优课程面向自主招生的资优生、春考辅导课程针对1月春考生、弹性分层课程适应中等及学习困难的学生。既为平时“吃不饱”的学生提供培优知识,也为学业有困难的学生进行个别化辅导。高三年级组长张燕老师称:“特别为高三定制的课程分层更细,针对性的因材施教更能满足学生充分发展。”
课程因材细分了,作业也要改革。在复兴高级中学,作业也是分层的。各备课组将学科内容和难度作区分,在充分分析学生情况的基础上,设定侧重点进行分层作业。学生张亦驰说:“高三最讲究时间成本,作业分层之后学习更有针对性,效率大大提高。”
德育之花与教学同绽放
既来之,则安之。学校可以过渡,学生决不能“过渡”。复兴高级中学在积极“啃”下高考这块“硬骨头”之余,还不忘影响学生一辈子的德育课程,在行为规范方面决不放松。过渡校区所在的场中路凉城路交叉口,场中路一侧人行道的缺失导致过马路存在安全隐患,为此,全体学生按学部制定的规范路线过马路,培养遵守规则的意识,将不利因素化为进行德育教育的素材。
无独有偶,学校特地为高三学生每周开设心理课程,舒缓高考压力。复兴高级中学的心理课程可追溯到1989年,高一每周必修、高二选修。副校长符杰普称:“考虑到搬迁校址给学生带来的心理落差,特别为高三学生定制心理课程,内容包括挫折疏导、时间管理、生涯规划等。”
在曲折中前进,复兴高级中学办学中整合资源、转化困难,过渡期也能成为发展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