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1月28日,复旦大学附属复兴中学高三年级部分学生聆听了复旦大学中文系教授张业松先生的精彩讲座——《鲁迅的学习时代》,旨在引导学生深入理解鲁迅先生的思想形成过程,汲取其精神力量,承担文化使命,为即将到来的高考和未来的人生发展积蓄能量。
张教授以其深厚的学术功底和生动的讲授方式,以《朝花夕拾》为例呈现了整本书阅读的模范方式,也带领同学们穿越时空,回到了鲁迅先生求学生活的时代。他从鲁迅先生的家庭背景、求学经历、师友交往等方面入手,细致地分析了鲁迅先生不同阶段的学习特点及思想转变。讲座中,张教授不仅讲解了鲁迅先生在南京水师学堂、日本仙台医专等学校的学习情况,更深入探讨了鲁迅先生学习过程中遇到的挑战和困惑,以及他如何通过阅读、思考、实践来不断完善自我,最终形成其独特的思想体系。例如,张教授深入分析了鲁迅先生在日本留学期间的经历,特别是其放弃医学而转向文学的重大抉择。他指出,这并非一时冲动,而是鲁迅先生在深刻反思中国社会现实的基础上作出的理性选择,体现了其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文化认同感。
讲座过程中, 张教授还特别阐释了《朝花夕拾》这部回忆性散文集在结构框架和叙述视角方面的艺术特色。他指出,《朝花夕拾》并非简单的童年回忆的堆砌,而是经过精心构思和艺术 加工的整体性作品,再现了中年鲁迅对自我人格的解剖和检讨。其结构框架并非严格的年代顺序,而是根据主题和情感线索进行编排,展现了鲁迅先生对人生和社会更为深刻的思考。张教授还分析了作品中第一人称双重叙述视角的运用,儿童视角带来亲切感和真实感,后设成人视角又兼具了对往事进行反思和批判的力度,凝聚了作者的思考与感想。互动环节中,学生代表积极提问,就鲁迅先生思想特点在当时与今世的影响力等问题与张教授进行了深入交流,现场气氛热烈。
此次讲座不仅是一场学术盛宴,更是一次思想的碰撞和心灵的洗礼。同学们纷纷表示,张教授的讲座开阔了视野,启迪了思维,受益匪浅。他们表示将学习鲁迅先生的爱国情怀、求真务实精神和批判性思维,以更加积极的态度面对未来的学习和生活。
此次活动也体现了复兴中学对学生人文素养培养的高度重视,通过邀请知名专家学者为学生开设讲座,提升学生的文化底蕴和思想境界,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