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幸聆听王白云老师的讲座《提炼教学过程中发现的问题》。王老师以其深厚的学识和强大的思维能力让我感受到语文教育、教育研究的魅力,在讲座中,王老师分享了教学效率和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实践,她指出,教师的角色不应仅仅是知识的传授者,更应是学习的引导者和资源的提供者;同时,王老师深入浅出地阐明了教育研究以及研究性意识在教学和教育领域中的重要地位,这启发我应从日常教学实践中发现真问题,将研究融入每一个细节,做到处处有研究,时时有思考。——赵瑞萍
王白云老师的分享让我有种醍醐灌顶的感觉。一线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遇见的问题可谓源源不断,但如何将问题提炼成研究的问题一直让我觉得困惑。王老师以生活中的事例告诉我们要有一种敏锐的感知力来发现现实中的问题,并且要以专业的方式,比如社会学、心理学等角度展开研究,最后产出成果,继而形成推广,这才是“智力”的真正体现。这份觉识是我之前不曾拥有,也一直忽略的。王老师不仅聚焦语文学科,她还展现出广博的知识储备。哥白尼、奥本海默、马斯克……谈起不同领域的杰出人才对自己的影响时,王老师充满热情,而我也感受到一位研究型教师在智识和学识上真正的魅力。——许程
聆听了王老师的讲座,我深感于王老师从日常教学中发现真问题,并以理论编制问题的能力。在讲座环节,王老师从每一位教师日常教学中的真实困境入手,帮助我们锁定问题的核心,并借助自己多年的教学经验,帮我们提炼问题所指向的教育理念,进而明确课题的定位。这更启发了我对于一线课堂教学与课题研究关系的思考。在我看来,教师研究工作和一线教学工作,二者是相辅相成,同等重要的。教学研究是对于教师教学的有效总结与提炼。同时,在进行教学研究的过程中,教师或是可以从理论的视角反观自己教学的有效之处与不足之处,或是可以将自己的实践与最前沿的理论两相碰撞,进而对自身的教学进行一种有效的促进与修正。不仅如此,教学研究更能将自己的成果分享给他人,或是阅读他人的相关成果,以提升自己。在互相的学习、借鉴中,教师的专业能力与学科素养将会得到更大、更快的提升。因而,在我看来,教师应及时的将自身创新的教学实践,或公开课实践等转化为教学研究,并在这一过程中,夯实、提高自身的理论修养与学术水平,进一步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詹添
有幸聆听王白云老师《提炼教学过程中发现的问题》讲座,我深感教学不仅是传授知识的过程,更是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艺术。王老师提出要多做研究,建构自己的教学理念与做法,让我深受启发。在语文教学中,王老师注重核心智能的开发,她关于学习效率和学习自主性的探讨也让我受益匪浅,我们要界定自主学习的边界,明确哪些是学生应该自主完成的,哪些是教师需要精益求精的。我深刻体会到,在教学中,我们不仅要注重知识的传授,更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结构化思维并且培养其自主学习能力。这让我不禁思考自身是否有做到对每堂课的提炼与结构化的反思。王白云老师的研究和实践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宝贵的教学视角,让我们更加深入地理解了教学的本质和目的。在未来的教学实践中,我将努力借鉴其经验和理念,不断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应敏佳
王白云老师从教师职业发展的角度切入去思考教育科研的价值,让我意识到,做老师不仅靠才华和经验,想要获得专业上的幸福和成就,还需要有理论研究和理念支撑。王老师讲座中最吸引我的,是她说的“敢放手,能援手”,作为教师,我们与其抱怨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学习内驱力的局限,不如思考如何培养学生成为理想中的“语文学习者”“学习主导者”。这也启发我,作为教师,想要成为课堂的引领者,应该在开发学生学习智能和给学生提供结构性学习支架上发力,这样才能做到满足学生发展的需要,让学生更有智力,更加幸福。当然,研究型教师才能培养出研究型学生,教师也应该在教育工作中培养自己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王老师的分析,我对教学的结构化有了新的认识,序列化的提问有助于学生思维的深入,但过于精细的提问反而会压缩学生的思维空间,希望我能够就“结构化教学中利用提问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的策略”展开更深一步的教育研究和课题写作。——朱越
“你有什么困惑,能不能在说的再具体一点······”,“好,那么基于你的问题你的课题可以定为······”。原本以为听专家老师讲如何进行教学研究会很枯燥,但是没想到王老师的讲座完全出乎我们的意料。她了解和聆听我在教育教学中的遇到的困难,帮助梳理分析,释疑解惑,并当场基于难点设计课题。王老师有着“点石成金”的能力,让我们每一位学员眼里有光,啧啧赞叹。王老师以自己的风趣幽默、博学多识、强大的思考力,在帮助我们解决教学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让我们明白了教学科研的定位功能,给我们指点了教育科研的路径。正如她所言的科研应该“基于实践、反哺实践”,王老师真正做到了身体力行,不是说教,而是在对话、体验中,启发我们用科研的方式助力自身的成长,让自己不断升级!——周颖
王白云老师的指导让我看到了一位细心又专业,冷静又热情的专家形象。在讲座中,她从自己的经历和经验出发,分享了如何切实地发现教学乃至生活中的问题,并积极地将之转化为可值得研究的课题,有的是从教学日常细节,如课前喊“起立、坐下”的规定,还有的则是从教学需要,主动开发思维工具。对于我们年轻老师来说,缺少做课题的切入点和对教育研究的热点、重点把握不足是我们比较大的困惑。因此,比起按部就班的课题研究程序性指导,在这次讲座中更多学习到了如何提炼问题,找准切入点,设计课题题目,给予我们较大启发。——阮雯
王白云老师在这次讲座中,以一种风趣的方式来漫谈自己的科研经历与经验,让我对她渊博的学识和强大的科研能力钦佩不已。在讲座中,令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王老师提到如何做课题,做研究,首先要从教学实践中发现问题,梳理问题,然后用专业的方式来调查,最后解决问题。王老师更是在现场以实例来指点我们如何将教学实践过程中的问题转化为一个个有研究价值的课题。这些指点既生动清晰地展示了如何将日常中的实际问题化为课题,同时也对我如何针对教学实践进行专业研究有了新的启示。——朱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