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才梯队 | 胸中有丘壑 眉目传风骨—虹口区语文学科(杨迅)研修基地教研活动·中国飞鹤助力黑龙江教育公益行动名师工作坊莅临我校

发布者:系统管理员发布时间:2024-09-26浏览次数:0

“双新”背景下,教师专业成长靠单打独斗已然比较困难,特别是青年教师要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和研究能力更需要一个成长平台。通过平台的建设,可以构建教师教育教学学习共同体,形成合力,共享资源。就这点而言,虹口区人才梯队建设已经做出了非常好的探索。

2024年9月24日下午,中国飞鹤助力黑龙江教育公益行动名师工作坊莅临我校。在华东师范大学教师发展学院培训部副主任杨星星老师的组织下,黑龙江省50余位名师工作坊主持人观摩学习了虹口区人才梯队高中语文杨迅学科研修基地的研修活动。本次活动由我校语文特级教师、正高级教师杨迅老师主持。一、团队建设概况分享首先,杨星星老师代表华东师范大学教师发展学院致谢。她说,虹口区人才梯队是名师工作室建设和年轻教师成长的重要平台,希望此次教研能助力黑龙江省的名师了解虹口区人才梯队建设有关情况,赋能其名师工作室建设。

杨迅老师感谢前来观摩的诸位名师,随后介绍了虹口区人才梯队建设及管理办法,对虹口区人才梯队自下而上“教学能手—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学科培训基地主持人—学科高地理事长”五层级的分层、目标、课程、评价等一系列要求做了阐释。接着,杨老师又对自己主持的高中语文学科研修基地从团队组成、活动方式、课题研究及教师成果等方面做了详细介绍。

她认为,一名优秀的青年教师,应当有教育理想、有学问根基、有个性气场、有严谨作风。当前团队研修成员多为青年教师,他们长于开发课程资源、注重持续学习,授课贴近学生生活、富有个性特色。对他们来说,听、评课,上公开课,集体备课,打磨优质课,进行课题研究等活动能够高效助推其专业成长。在认识到其优势和成长规律的基础上,研修团队设计了助推青年教师成长的整体路径:以团队课题为引领,引导青年教师在大单元理念下研究教材内容、进行教学设计;以听、评、磨课为抓手,鼓励青年教师设计公开课、优质课,并在研修活动中反复打磨完善;以名家指导为依托,利用团队影响力邀请教材编者、高校教授、一线名师、教研员等名家参与研修,从理论高度促进青年教师的教材解读、教学理解和教学设计思路升格。

近两年,研修团队围绕“评价视野下的大单元教学设计与实践”这一课题,引导年轻教师产出了研究论文、公开课、讲座等一系列成果,提升了其研究和教学能力。该课题指出,大单元教学有助于解决实践中知识碎、站位低、思维浅等问题,也符合“双新”改革的要求。在大单元的具体实施方面,团队提出要进行单元资源整合,强化“同一学习任务群所统摄的不同单元之间的联系”,促使学生在同一任务群不同学段中的能力进阶。同时,本课题还强调从评价的视野设计大单元教学,设置期望的学习结果,在逆向教学的理念下,基于“做什么、怎么做、做到什么程度”的目标,搭建学习支架,促进学生素养提升。

二、青年教师研修收获分享团队的四位成员分别就课题研究、专业成长进行了分享。复旦大学附属复兴中学的詹添老师以选必中册第四单元为例分享了自己关于单元教学的价值追求的思考。詹老师尝试从大单元的角度解读教材单元导语、单元研习任务和课标中的任务群与质量标准,来明确本单元教学目标。詹老师认为,本单元的外国戏剧与诗歌都是学生熟悉的文体,因此分析戏剧冲突、诗歌意象等传统手段只是教学的起点而非终点。于是,他将本单元教学理念确立为“探讨不同民族文学异同,感知文化多样性”,引导学生感知不同的时代精神和民族文化,以符合“研习”的层次目标,并据此展开教学设计。詹老师最后总结出单元教学要明确的两个问题:这一单元在整套教材中的地位、这一课在这一单元中的地位,以此来探索单元之间、任务群之间的关联性,完善大单元教学的设计。

华东大学师范大学第一附属中学的应敏佳老师以《自然与哲思》单元为例,分享了基于情境与任务的单元读写一体教学经验。这一自编单元依照“大单元教学”资源整合和大概念引领的理念设计,由单元写作任务和数篇自然主题散文组成:前者提供了思考人与自然关系的情境,后者则是归纳、提炼自然哲思的资源库。教师设置了“记录与梳理”“思考与审视”“交流与碰撞”“提纲修改”四个递进式任务:首先用作文题创设情境,利用单元读写任务单促进学生总结单元篇目主旨及其联系;在此基础上用问题链丰富学生对作文题的思考;之后通过小组讨论、范文展示激发学生在课上交流、辨析观点;最后进行文章修改,凝练观点、升华立意。这能有效解决一线教学中读写结合缺乏情境刺激与共情、缺乏问题意识与观点、缺乏交流质疑与感染力的困境。

复旦大学附属复兴中学的许程老师分享了自己基于任务驱动的专业成长之路。她指出,教师和学生一样需要任务驱动,让成长真实发生。她将自己在团队一年半的时间划分为三个阶段:首先是“向下扎根——在实践中磨练”:她在团队搭建的学习成长支架下,以大单元教学的理念完成了新高考示范课、区公开课、教学设计研讨等任务。她特别提到,每一堂公开课都在团队内经历过三次以上打磨,广泛吸取了团队同仁和知名专家的意见建议。第二阶段是“向上生长——在求索中提高”。研修活动、名家磨课等活动,深化了她对大单元的理解,让她对课标、教材、课程的认识达到了独自思考难以企及的高度。正是在这样的成长机遇下,她在团队平台中拓宽了教育视野、锻炼了教育能力、反思了不足与缺憾,养成了研究素养、创新素养和自主性,从而做到第三阶段“无惧重山——在热爱中前行”。

华东大学师范大学第一附属中学的朱越老师分享的主题是“专业阅读赋能教师成长”。“双新”理念下,“大单元”的概念、特点和价值等专业问题困扰着朱老师,为此,她广泛涉猎崔允漷、李卫东等名家支持大单元的专著,也参考了孙绍振、余党绪等学者的不同意见,在团队研修活动中深化了对“大单元”内涵和价值的认识,从而在实践中做到对教材不同单元的有机结合与拓展,实现了认知与技能的提升。

四位老师的分享结束后,黑龙江名师工作坊的老师和研修基地的老师们进行了交流。交流结束后,与会的老师们纷纷表示,虹口区人才梯队建设的经验,对他们建设自己的名师工作室、培养青年教师具有重要价值。

本次教研活动中,黑龙江名师工作坊的老师们了解、学习了虹口区语文学科杨迅研修基地关于青年教师专业成长的相关经验。上海、黑龙江两地教师就团队建设交流沟通、互学互鉴,携手同思、同行、同成长。

地址:上海市虹口区车站南路28号
邮编:200434
电话:(021)65606715
邮箱:fdfx@fudan.edu.cn
版权所有©复旦大学附属复兴中学 沪ICP备1503962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