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风解‘疫’,花开满园”“防控疫情,平安复学”“复兴人,欢迎回家”……4月27日,安静了3个多月的复兴高级中学校园又响起了青春笑语,校门口的大屏幕上打出了一句句温情暖心的标语,迎接全体高三学生返校复学。校门外,值班领导、卫生老师、保安等工作人员严阵以待,查绿码、测体温、勤提醒,守好复学防疫“第一关”。
上海市教委副主任轩福贞、虹口区教育工作党委书记黄丽芳、市教委政策法规处副处长李进付、虹口区教育局副局长李琰等领导莅临学校调研指导,先后察看了入校测温、复学第一课、餐厅用餐、宿舍管理等重点区域和环节。轩福贞副主任指出,复兴返校防疫工作做得很好,要坚持成为习惯,有事及时汇报、公开。
三通道入校,全链条防护,形成安全闭环
“请出示健康码”“排队间隔一米距离”“自行车请从那边走”……早上7点左右,高三学生已经陆续来校,后勤保障中心副主任张俊老师在校门口引导师生分“人、机、非”三条通道排队测温。
步行返校的师生经自动测温通道测温,骑行师生由身穿防护服的值勤老师用测温枪检测,而驾车教师则经由机动车专用通道入校并测温,确认无异常后才可放行。门卫室的扩音器则反复播出温馨提示,提醒师生各项入校流程。
“请到这边来洗手!”进入大门后,师生依次来到水池前,按照“七步法”清洗双手,再沿着规定通道进入教学楼,全程佩戴口罩,实现全链条防护。
据副校长薛建国介绍,学校非常关注守好“入口关”,设置了行人、机动车和非机动车三条入校通道,并且全部安排人员进行测温;师生入校后必须按照标识单向通行,保证行进路线不交叉,确保形成安全闭环。
把疫情防控转化为教学资源,上好复学后第一节思政课
“回首这个不平凡的冬季,我们应该从这段特殊的经历中学到些什么?感悟些什么?复学第一课,我想和同学们一起来分享一下我在这个冬季的所思所想。”
按照学校计划,“复学第一课”为一节思政课。7点半一到,全体高三学生打开教室内的网络设备,用他们熟悉的线上学习方式,观看了由思政教师汪玥带来的“战疫思政课”。
谈起疫情中的生离死别,汪老师动情地向学生说:“生命的逝去,有时候远比我们的想象要快得多。为此,我们更要珍爱生命,珍惜眼前人。”而说到抗击疫情的英雄时,汪老师则出示了钟南山院士坐高铁逆行、李兰娟院士面部被勒出凹痕、无数白衣天使驰援武汉等一幅幅现场画面,激励学生只争朝夕、不负韶华、成才报国,为人民作贡献。
在汪老师看来,疫情防控中的许多故事可以化作教学的资源,在返校复学后的第一刻、在高三学子的成人之际,更应该用这些故事来润泽他们的心灵,砥砺爱国情怀,涵养全球视野。
复学第一课后,学生按照指定路线有序来到操场,参加复学后的第一场升旗仪式,在国旗下共同感悟疫情防控中的家国情怀,振奋重启校园生活的信心和热情。
调适心态和习惯,在常态化防控中提升教育质量
中午11点50分左右,午餐时间到。与以往不同的是,学生们不再三五成群结伴吃饭,而是在教师引导下分批错时用餐,即使在取餐窗口前,也要保持1米间隔距离排队。为了保证学生用餐的安全、健康、可口,餐厅在采用“套餐制”供餐的同时,还增添了不少口感好、营养足的新菜品。
餐桌更是被精心改造过,加上了透明挡板,确保每名师生的用餐空间相对独立,而每块挡板上都安装了挂钩用来挂口罩,周到的细节赢得了学生的好评。高三(8)班的俞睿琪表示:“学校的各项工作都做得很到位,让我们很安心,接下来的一段日子,我们都要这样严格防控,所以自己也要调整心态,尽快适应新的校园生活。”
为了帮助学生调适好心态和习惯,今天学校还特别安排了一节心理课,心理老师俞嘉溦以“面对挑战,积极应对”为主题,通过校内网络课堂向学生提供了“合理安排作息”“避免焦虑”“及时寻求帮助”等建议。
而各科教师更是早已做好复课准备。高三化学教师王欣磊感慨道:“总算回来了!”在王老师看来,重回课堂,老师能更直接地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更有利于教学开展。“我们正在采取线下定时练习、线上数据分析的方式,把线上和线下结合起来,提高教学效率,把失去的时间追回来,帮助学生做好等级考的复习。”同时,作为年级组长,王老师还同各班主任一起,向学生讲解了各项防疫规定。
复兴高级中学高度重视返校复学工作,上周末已通过官方微信公众号和班级微信群等渠道发布了《告学生、家长书》,把学校的防控要求和学习准备都详细告知。校长陈永平表示,要在常态化防控的过程中,持续推进教育质量提升,为高三毕业班学生的复习迎考创造安全、优质的学习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