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铁和公交车不会乘,难免感到与上海有点距离”“高中数学、英语难度高,学起来有点吃力”……开学初,生活适应难、环境融入难、学业接受难这“三难”问题困扰着不少复兴高级中学的西藏新生,这也成了该校党总支委员、西藏部主任段冬蓓的一桩心事。而当前该校正在高质量开展的“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恰好成为解开这一难题的“金钥匙”。
问题在哪里,方法就在哪里
“问题暴露出来反倒是好事,第二批主题教育就是要更加突出问题导向、解决学生的实际困难”。学校党总支了解情况后,建议段老师向与她结对的西藏生询问一下,他们当时是怎么克服这段不适应期的。
去年底,为了加强对西藏生的关心、关怀、关爱,复兴高中开展了党员教师与西藏生结对工作,如今已是学校的党建品牌。
“我去年参加了‘城市拼图’活动,它让我很快融入了新生活”,已升入高二的结对学生平措一语点醒段老师:“没错,‘城市拼图’是个法宝!”
随后,段老师指导西藏部制定了活动方案,党总支还特别把党员教师和青年教师纳入进来,发挥他们的作用。
学生在哪里,教师就在哪里
“沪上高校寻访”是“城市拼图”的其中一块。按照计划,西藏生要随机采访大学生,了解他们对过好高中生活的建议。可是,害羞的藏族学生怯于迈出第一步。
带队的团员教师谭心玥则鼓励他们:“这是一次自我锻炼的机会,大家要把握住,勇于突破自己。”终于,有3个女孩鼓起勇气,与一名大学生交谈起来,其他同学见状,也纷纷主动出击,采访任务圆满完成。
据谭老师事后回忆,这个活动的意义并不限于指导西藏生做好生涯规划,对她本人的专业成长也有很大帮助:“如何适当放手让学生自主成长、老师介入的最佳时机是什么、什么样的语言更能鼓励学生等等,这些问题都有了很好的答案。”
当天行程中还发生了一段暖心的小插曲。在大柏树地铁站的进站口,一名新生的交通卡没有余额进不了站,正在闸机外不知所措。此时,带队老师立即帮这名学生充了卡,“不仅化解了尴尬,更让学生感受到了友好与善意。”
初心在哪里,使命就在哪里
“你们觉得,这项活动还有什么地方可以完善的?”“城市拼图”活动结束后,学校党总支召集西藏部开了一次调研会,并且提出了这个问题。
西藏部的党员教师、也是本次“城市拼图”的带队老师郑菲菲对此颇有思考,她认为,地方特色文化的深度交流可以作为一个着力点:“除了走访多伦路文化名人街这类历史景点,也可以带学生去听一场沪剧,多接触海派文化,有利于西藏生更深入地认识上海,也能更好地增进民族团结。”这一想法也得到了现场所有老师的认同。
借助‘城市拼图’破局西藏新生的“三难”问题,实现了主题教育向品牌党建工作延伸、向青年教师培养延伸、向民族团结教育延伸,而学校党总支也希望通过这“三个延伸”,教育引导全体党员勇担立德树人的职责使命,从而使整支教师队伍焕发出了干事创业的精气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