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享 | 陈永平:迈向现代化,我们该做些什么?

发布者:系统管理员发布时间:2019-09-02浏览次数:0

        2019年9月2日上午,我校举行2019学年第一学期开学典礼暨复兴论坛,为全体师生上了生动、精彩的开学第一课。陈永平校长发表了主题“迈向现代化,我们该做些什么?”的新学期寄语。以下为全文。


△上海市复兴高级中学校长  陈永平


各位同学,各位老师:

        新学期好!

        每个学期开学典礼都要跟大家聊一些话题。今天跟大家聊些什么呢?这个假期我看了好几本有关现代化的书籍,我有些心得有些体会,所以今天我想利用开学第一课来谈谈“现代化”。现代化是什么?

一、现代化是人与技术的一体同构

        为什么这么说?我理解的现代化,这三个字,我觉得核心词是“代”字。这里的“现”是修饰字,因为还有古代,近代,这个“化”则表示一个动态的过程。

        那么如何理解“代”呢?他应该有两层含义:

        第一层含义:这个“代”字在百度字典里的意思是“更替、更新”。所以,现代化是观念更新、技术更替的过程。既然是一个过程,就没有终点,所以我认为,现代化不要把它当做一个目标,更应该把它当做一个不断更替、不断创新的过程。我们应该一直行走在现代化的大道上。

        第二层含义:这个“代”字左边是人,右边是一个弋,他在古代是一种射鸟的箭。所以“代”字就是一个人加一把射鸟的箭,这把射鸟的箭就是帮助人们实现高远目标的工具。因此,现代化是人们追求高远目标的过程。这个过程就是不断超越今天、迈向更美好的明天。这样的超越离不开两个因素,就是组成“代”字的两个部首:人与工具。所以,我始终认为,现代化的核心是人的现代化,就是基于人的需求、调动人的因素、实现人的梦想。这当中,技术也很重要。只有人掌握了新的技术,新的技术服务于人的需要,两个因素一体同构,合在一起,才能去实现“代际的更替和更新”,这才是现代化。

        同学们,我们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处在一个技术能如此深刻地改变着我们的生活方式和生存状态的大时代。在这个大时代里,技术几乎是以指数级的方式突破跃升,不断颠覆和刷新着我们的认知和视野。这个暑假里,7月17日,特斯拉CEO马斯克为旗下神经技术初创公司发布了脑机接口系统,芯片可直接连上大脑。可以预见的是,人工智能的技术大规模应用就在眼前。我们这一代人,无论是我这样的60后,还是你们这样的00后,都不得不面对一个世纪难题:我们如何与技术相处?

        暑假里我带着这样的问题,学习了互联网大师凯文.凯利的《未来的12个趋势》和美国2019《国家人工智能战略》等书籍和文章,愈加深刻感受到技术在推动我们人类社会现代化进程中的关键作用,也愈加感受到面向现代化,我们必须要处理好人与技术的关系。

       下面我谈谈在一个现代化的世界里,我们期待什么样的技术,需要我们人类以怎样的心态和方式与技术同构。

二、现代化的技术应具有两大特质

        现代化是人与技术同构的过程。人是核心,技术是关键。现代化需要能够支持人、服务人、发展人、保护人的技术。这样的技术究竟是以怎样的形态呈现在人们面前,现在的专家观点很多,如可视性、沉浸性、增强性、精准性等,我认为这些都很有价值,但最重要的是智能性和伦理性。

        1.智能性:自主设备拓展人类能力

        因为我们人类没有尖牙利齿,也没有钢筋铁骨,更不能像孙悟空一样有七十二变,我们甚至离开氧气都活不了几分钟。而现代化社会里,我们人类的征途是“星辰大海”,我们要探索陆地、海洋、天空、宇宙的奥秘,乃至进入人类大脑、人类血管里的微观世界。这就需要通过一些人工智能技术来开发代替人类完成任务的工具,自动驾驶车辆、机器人、无人机等。我们通过AI技术赋予了这些工具更优化的与环境交互的能力、协调能力、以及分析能力。使得他们成为我们人类拓展生存边界、工作边界能力的得力助手。同学们,我们的梦想有多大空间,现代化自主设备就有多大创新的空间。上九天揽月,下五洋捉鳖的人类自由驰骋的梦想,我们一起来开创!

        2.伦理性:数字道德尊重个体隐私

技术是冰冷的,数据是没有温度的,也正是如此,我们愈加期待在现代化的技术世界里,我们能够得到人文的关怀,人性的关照,特别是技术不要让我们成为透明的人,我们需要个人的隐私空间。技术是把“双刃剑”,能帮我们在追寻文明之光的路上披荆斩棘,若利用不当也会让人类伤痕累累。正如爱因斯坦所说:“科学就其意义讲,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具有道德性质,因为科学发现的成果,任何时候也没有像现在这样影响人类的命运”。基因编辑婴儿、数据和算法滥用等违背科技伦理的情况时有发生,凸显了科技伦理的重要性。进入数字时代,科技对人类生产、生活的“融入”更加全面、深刻而且迅速,如何让科技更具人文关怀?让科技从“高”的“冷”的,变成“美”的“暖”的,防止其沦为“恶”的“丑”的,我希望同学们能够经常思考这样的问题。

三、现代化的人需要培育三种能力

        现代化是一个变化的过程,我们正处于一个不确定的时代,在这个复杂时代里,一切都在变化和重塑,如何才能顺应时代发展变化趋势成为领跑者?著名的未来学家丹尼尔平克有一本著名的书《全新思维》。百度百科中是这样诠释这本书的,“这本书标志了一个时代的转折,改变了我们看待并体验这个世界的方式。”我从这本书中得到的启示是,人与技术同构的现代化社会里,需要培育三种能力:交响力、共情力、故事力。

        1.交响力:跨界整合的素养

        交响力,顾名思义,就像是交响乐中的指挥家,能够把不同的乐器和演出人员组合在一起,从而演奏出美妙乐曲。其实,就是指能够把很多不同独立的要素组合在一起的能力,也就是我们复兴在最近的课程改革中强调的跨界整合素养。

        同学们,我们为什么要有跨界整合的素养?

        一是在创新中发展的需要。如果涉及到如今的不同行业和领域的最新业态,你会发现,各行各业都已然盛行“+。互联网+旅游,体育+经济等等。特别是我们的教育,“人工智能+教育”已经成为教育创新发展的新动力。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近日正式发布了《北京共识——人工智能与教育》。人工智能平台和基于数据的学习分析等关键技术构建可支持人人皆学、处处能学、时时可学的综合型终身学习体系。现在已经成熟运用的有自动批改作业、拍照搜题的在线答疑等技术,还有在初步运用的教学反馈和评测系统。同学们,你可以想象到么?也许就在未来你们读大学的时候,你们就可以在查询自己的课程修习成绩的时候,不仅仅看到简单的分数,还能有详细的“诊断报告单”。通过这份报告,你们不但可以了解到自己学科板块知识点和能力点的掌握情况,还能看到对自己的优势、劣势的学科分析。通过这些数据可以为每个学生进行学习行为的“画像”,从而找到提升成绩的方法。再往下发展,未来人工智能+教育的时代不只是与老师交互,同时也可以与知识交互,每一个知识点都可以立体展现。想象一下电脑知道你学习的进程和特点,在给你一些刺激和激励,更聪明地提示你,这样开发了你的大脑,知识也按需所得。

        二是在竞争中生存的需要。竞争讲求的是不可替代性,或者说颠覆性。以前我们总以为能干掉我们的是同行,但恰恰相反,越来越多的从其他领域跨界过来的,势如破竹的攻下了一个个行业。干掉方便面的是外卖,干掉小偷的是支付宝。也正是因为如此,在未来社会里生存,我们必须要去了解更多的东西,知道更多的信息和知识,让自己的世界产生更多的可能。

        当然,在人与技术同构的现代化社会里,这样跨界整合的交响力,一定包括着我们对技术的整合,交响力就是要让我们“以开放心态悦纳技术”。所以,我希望各位同学成为具有交响力的现代化斜杠青年,希望各位老师成为具有交响力的现代化跨界学习者,这一定是未来现代化世界的生存之道,也是为我们每一个人所增值并且增加竞争力最有效的方法。

        2.共情力:理解沟通的素养

        作为一个适应现代化社会的人,不仅要能够整合各种领域的知识,要有开放的心态悦纳技术,可能还需要具有理解沟通的素养,“以温暖人性驾驭技术”,来实现人与人之间的共鸣、协同。这就需要我们具有“共情力”。

        首先,共情是机器难以取代的能力。机器所产生的是冰冷的数据与计算。在信息爆炸时代,先进的分析工具几乎无所不在,但仅仅具备逻辑能力是不够的。成功人士与普通人的区别就在于,他们具备理解他人动机、构建良好人际关系并且关心他人的能力。共情是电脑难以复制的情感处理能力,人的情感是机器永远没有办法代替的。深入对方内心去体会对方情绪或感受的这种共情力,是整个人类文明的基石,可以帮助人类有效进行分工合作并且维持公平,促进道德的发展。

        其次,共情让我们在协同中创造价值。未来的社会里,我想即便我们操控着无比精准的机器可以对人的行为进行各种的分析推理,但是还是需要我们能够深入到人的内心深处,去体察知道别人的需求,学会给别人公平,能够与他人协作,从而创造更多的价值。如何去共情?我想应该是在换位思考基础上的理解、包容、信任与担当。

        3.故事力:价值引领的素养

        未来社会需要能够掌握技术的人,更需要会讲故事的人。

        首先,人类离不开故事。人类的发展史,就是讲故事的历史。故事是人类最古老的表达方式,人在刚生下来的时候并不能很好地理解逻辑,但能听懂故事。根据认知科学家马克•特纳在《文学思想》一书中的观点:“故事是最基本的思维方式,是理性思维和理解事物的基础,我们大部分的经历、知识和思想,都是由一个一个的故事所组成的。” 尤瓦尔•赫拉利在《人类简史》中也说过,智人之所以能够战胜其他物种,是因为他们能进行大规模的协作,而把智人团结在一起的,就是故事。

        其次,故事是情感的桥梁。亚里士多德曾说:“我们无法通过智力去影响别人,情感却能做到这一点。”故事是最易搭建情感的桥梁。人的大脑本能地排斥大道理,但却对故事毫无抵抗力,一场演讲下来,观众唯一能记住的,就是你讲的故事。在大选中获胜的美国总统,无一不是讲故事的高手。有人对成功的TED演讲进行过逐词逐句的统计,主讲人用在自我介绍的时间在10%左右,用在理论推理和逻辑论证上的时间大约是25%,剩下65%的时间都在讲故事。讲故事的效果特别好,本质上是因为它将信息放在某种情感化的情境之中,从而对大脑中的杏仁核产生强烈的冲击。

         会讲故事的能力能够让我们在现代社会具有价值引领的领导力。我们是靠技术来实现领导么,一定不是,领导是心灵和思想上的价值引导。故事力,能够让我们“以崇高意义超越技术”。有时候没有故事,或许等待你的就是事故。愿大家都成为有故事的人,也成为会讲故事、讲好故事的人。

        同学们,技术的研发者是我们人类自己。换言之,你们在座各位,未来既是现代化技术的受益者,也是现代化技术的掌控者、研发者。研发现代化的技术,我们的想象力很重要;掌握现代化的技术,我们的责任心也很重要;超越现代化的技术,我们的价值观更加重要。我真诚地期望你们在未来的现代化技术时代里,能够以技术求真、技术向善、技术达美,以技术立身、以技术报国、以技术造福全人类!

地址:上海市虹口区车站南路28号
邮编:200434
电话:(021)65606715
邮箱:fdfx@fudan.edu.cn
版权所有©复旦大学附属复兴中学 沪ICP备1503962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