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校照片

前面的五大块,校名、校训、办学理念、发展目标、培养目标,就构成了复兴学校的办学思想体系。要贯彻落实这些思想理念,将之落到实处,就需要我们全体师生在课程教学体系、管理制度体系、环境文化体系等做进一步的解读和落实、落细、落小,使之能够入耳、入脑、入心。
本文主要探讨对课程教学体系和管理制度体系的思考。

△课程图谱
实际上,学校的培养目标,也就是我们的文理并重、德业兼修的领导者,必须要通过课程体系贯彻落实下去。现在我们复兴的课程结构图能否有逻辑地画出来?什么是领导力?对我们班子来说就是要有思想引领力,譬如我们在理念与目标上的顶层设计,对学校“五大中心”等中层干部来说,就是要有方案设计力,譬如在我们理念的基础上,能够把指向我们办学理念及培养目标的课程教学体系梳理清楚,对教师来说,就是要有工作执行力,要将这些理念方案落实到学生发展上去。要根据学校的办学理念、学生培养目标,提出课程理念与课程目标,要根据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我校学生多样化的学习兴趣、经验,以及学生的“领导者”养成指向,构建出我校学生的学习领域及其下的课程群、课程。这些课程中群与群、课程与课程的相互关系、作用等,要从因果关系进行科学化、逻辑性的系统梳理。
某校的课程逻辑图里,有培养目标,“平而不庸、和而不同”,“平而不庸”解读成“基础扎实、追求卓越”的素养维度,素养维度下再细化出学习领域及其目标,譬如身心健康、学养深厚、习惯良好,这些学习领域及其目标下就可以开发具体课程。说句白话,就是学校课程的“框框”和“筐筐”都要梳理好,然后我们具体的每一门就能丢进去,找到位置,这样全校的所有的课程都能知道自己在什么维度,对培养我校学生的什么能力素养发生作用。从另一个角度说,学校的培养目标才真正说是落地了。
△治理结构与工作网络图
结构决定性质。学校内部合理的治理结构可以更好地理顺各部门之间的功能以及责、权、利关系,促使学校各项决策都能遵循教学规律,实现依法治教、依法治校。良好的学校治理结构能够使学校运作进入良性循环,使学校资源得到优化配制,使效率得到提高。这对增强学校核心竞争力、提高学校业绩、实现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过去几年,笔者努力尝试在凝聚人心的基础上,进一步通过调结构、明职责,来理清学校的人与事的关系,以期达成人与事的适切与匹配。笔者们通过三年的磨合和行动研究式的改进,已基本形成了“三四五”的学校治理结构与工作网络,即通过“三学部+四小组+五中心”的联合,为复兴铺就一条从优秀走向卓越的道路。具体到工作层面,“三、四、五”则各有侧重,互为补充。
三学部的关键词是“规划+管理”。学部负责确立远近目标、编制学部课程、制定常规制度、管理师生行为,确保日常教学秩序井然,同时形成各学部特色。
四小组包括生涯规划小组、体艺人文小组、学科竞赛小组和科技创新小组,其关键词是“组织+督进”。四小组要明晰项目思路、调配得力人员、及时沟通协调、强化督查评估,为打造复兴特色、给学生提供多元发展的平台做出实绩。
五中心包括学校发展中心、学生发展中心、课程教学中心、教师发展中心和后勤保障中心,其关键词是“落实+配合”。他们的主要工作是梳理任务清单、厘定工作流程、重视执行落实和响应支持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