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3日,第八届“青史杯”高中生历史剧本大赛在浦东中学落下帷幕。本届大赛以“人类历史记忆的留存与书写”为主题,共收到来自26个省市的497个剧本。经由初审、二审、终审三个环节,邀请了来自复旦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华中师范大学、东北师范大学、陕西师范大学、华南师范大学、首都师范大学、上海师范大学等高校学者及上海、江苏、安徽、广东、天津、重庆、黑龙江、云南、福建等地区的特级教师、正高级教师、教研员,共计80位专家参加了匿名评审,最终评出个人奖104个,其中一等奖10个,二等奖28个,三等奖44个,鼓励奖22个;优秀指导教师奖105个;优秀组织奖170个。
我校高二4班任俊楷、高二7班雷响和陈芝匀合作的《南京》剧本荣获全国一等奖。三位同学以纪念张纯如诞辰55周年进行了剧本创作,在创作中发现,张纯如一直致力于发现和揭示鲜为人知的中国历史,挖掘整理美国华人史的重要史料。通过调查发现,南京大屠杀过后,日本有意于抹除这一段历史记忆,导致了部分外国人对于南京大屠杀也有着许多错误的理解,为了纠正历史谬论。她克服种种困难,顶着日本右翼的死亡威胁,完成了《南京大屠杀》的写作和出版,致力于让南京记忆变成世界记忆。剧本以张纯如女士作为主人公展开写作,旨在重温张纯如不断寻找与复原南京大屠杀历史的艰难历程,歌颂她对历史记忆的留存与书写所显示的精神品质。高三2班王桧独创的《红色的信》剧本荣获全国三等奖,剧本对黄冈七十二烈士之一的林觉民事迹进行整理挖掘,细腻展示了近代革命志士抛家弃舍,追求复兴中华理想的精神,书写和留存了宝贵的中华民族精神。金梦霞、付文治老师荣获“优秀指导教师”称号;复兴高级中学荣获“优秀组织奖”。在闭幕大会上,金梦霞老师作为指导教师做了精彩的发言。
高二4班任俊楷、高二7班陈芝匀和雷响获奖感言:
本次“青史杯”的主题是“人类历史记忆的留存与书写”,这个主题很有难度。在金老师的指导下,我们发现张纯如女士的经历与这个主题十分契合,于是以张纯如女士作为主人公进行剧本创作。确定好主题后,我们查找了大量有关张纯如女士和南京大屠杀的资料。通过人物传记和影像资料,我们了解到张纯如女士为了留存与书写南京大屠杀历史记忆,遭受重重阻碍,甚至面临日本右翼势力的死亡威胁;但她并没有放弃,坚持完成写作并用英语出版。围绕《南京大屠杀》成书的过程,在金老师的指导以及大家多次思维的碰撞下,我们选取出了四个代表性事件并进行了编排创造,补充人物情绪和对话,在不断修改和完善中形成了这个剧本。而在选取对应每一幕的事件时,我们不断地“提出”与“否决”,真切体会到了创作的艰辛与不易;剧本成型后,我们又在张老师的提点下反复揣摩当时人物的心理活动,尽量写出符合人物个性的语言、神态和动作。
这个历史剧本起初锚定的只是一个主题,但当我们投入到剧本写作中去,则亲眼见证了一个个片段从平面到立体的过程,切身体会了学史求真和艺术创作的融合。张纯如女士将南京大屠杀的记忆留存与书写了下去,而我们的剧本则是对这段记忆的再留存和再书写。
高三2班王桧获奖感言:
“人类历史记忆的留存与书写”主题首先让我想到的,并非记录在册的史书或诸多宏大壮烈的历史事件。因为史书上的寥寥数笔,背后往往是千万个小人物、小故事,更是无数个家庭在时代洪流中的真实生活。
都说“人间烟火气,最抚凡人心”,但有这样一群人,他们所处的时代不容许这般平凡降临至每一个家庭。于国家存亡、家庭责任之间,他们艰难抉择,背负万千使命而行。于是,我以“家”为切入点,借用人们熟知的一份家信《与妻书》,书写晚清内外动乱、革命军纷起的时代背景下虚构的一次跨时空交流,链接预备为革命献身的林觉民与在家乡临产的陈意映。夫妻二人激烈的对话冲突,映照着革命人士普遍面临的困境:卫大国,还是保小家?
过往的故事会乘着历史的风吹进今人的心。这封红色的信作为“人类历史记忆”,承载着革命烈士的英雄意志留存至今,被百年后的我们所诵读与再书写。感谢引领我在历史之路上前行、悉心帮我修改剧本的金老师和张老师,让我在温暖的冬日里收获“青史杯”全国三等奖的果实。
/
金梦霞老师指导感言:
每一篇获奖作品都离不开学生深厚的史学素养和文学功底,也离不开指导教师的精心打磨和所在学校的鼎力支持。本届“青史杯”主题是“人类历史记忆的留存与书写”。刚接触这一主题时,我和学生都颇为苦恼,感到无从下手:什么是人类历史记忆?如何留存?怎样书写?后来经由华东师大瞿骏教授的解读,我们才慢慢找到创作的方向。所谓人类历史记忆,就是指那些值得关注的东西;人类历史记忆的留存,是动态的、不容易的、能勾连起一个个时代的;人类历史记忆的书写,是指那些值得关注的东西如何与每一个时代共振,是过去、现在、未来相互影响、不断互动的过程。充分理解本届主题后,任俊楷、雷响和陈芝匀特别关注到今年是张纯如女士诞辰55周年,想要以张纯如为主角创作剧本。于是,我和学生一起翻阅张纯如传记和各类访谈。耗时两个月,我们——将张纯如排除万难,坚持寻找与复原南京大屠杀的历史记忆,完成《南京大屠杀》的写作并在海外出版,让南京记忆变成世界记忆的重要事迹——写成了剧本,命名《南京》。这个剧本最终获得本次大赛一等奖。
此次“青史杯”取得佳绩离不开学校的支持。复兴高级中学在近年改革潮流中从课程育人的目标出发,一直把“青史杯”历史剧本创作作为学校课程育人的重要组成部分,复兴高级中学作为“青史杯”的协办单位,积极参与每一届“青史杯”活动。在陆磐良校长和付文治老师的领导下,今年3月份到8月份,我们组织了初赛、复赛等多轮评审,数易其稿,最终完成了五篇参赛作品。可以说,学校、教师、学生共同谱写了一届届“青史杯”的华美乐章!实践证明,复兴高级中学在课程育人方面的改革已经显示出优势,取得了硕果。
撰稿:金梦霞
审稿:付文治
审核:薛建国 葛建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