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生命的历史感与现场感——记上师大吴国平教授在教工大会上的精彩讲座

发布者:系统管理员发布时间:2017-04-24浏览次数:0

       2017年4月21日,复兴高级中学教工大会在水电路校区召开。学校特邀上海师范大学教育学院吴国平教授莅临讲座,学校发展中心主任徐凯里老师担任主持,陈永平校长总结致辞。

      吴教授与我校同仁就“可爱的人——教师生命的历史感与现场感”主题进行交流探讨。教师人生是什么样的?“当一名教师就好比在创造生命,我可以看到我孕育的泥人开始呼吸。没有什么能比那么近地亲眼看到生命的呼吸更令人激动的了。”讲座开场,吴教授饱含深情地引用了这样一段话。身为上海市教育协会副秘书长、上海市陈鹤琴研究会指导专家,吴教授的言行举止透着学者的绅士儒雅,又葆有长者的平易近人,一位具有高度事业热忱和渊博学识智慧的教育弄潮儿形象让人仰止。吴教授不吝赞美,为复兴学子朝气蓬勃、求知若渴的昂扬姿态点赞,“重点高中还真就是重点高中”,寄寓着对青年学子的厚望。




       讲座从“讲台以内:生命的历史感”及“讲台以外:生命的现场感”这一体两面展开,蕴含教育箴言又释之以实例,深入浅出、率性真切。首先,吴教授以少年希特勒和和维特根斯坦身为同班同学、却一个信奉托尔斯泰、一个成为杀人狂魔的真实故事,揭示了“天才、伟人、魔鬼都从教室走出来”的教育影响力,让与会教师触目惊心地体会到伫立讲台应承担的生命的历史感。“可爱的人”,是一名教师最根本的定位;教师的本质是教书育人,而天职在于守护生命,这些构成了教师职业归属感的核心。

      基于此,教师的讲台风貌是其站住讲台的力量。“眼中有人”,以生为本、教学相长,教师引导学生成人成才,学生成就教师职业生命;“胸中有学”,君子不器、以杂为专,抓好基本功,练就真技能,无愧学生心中的那杆秤;“手中有策”,发挥教学机智,运用教育策略,教育的过程就是一个教养的过程。吴教授还为我校老师们奉上成功教师的第一个锦囊——以高度的学科素养为基石,以教育学、心理学知识为方法论,辅之以艺术、科学、人文素养提升人格魅力,方能积蓄站住讲台的力量

      与此同时,在讲台之外,教师应葆有生命的现场感。“教师不是苦行僧,教师的可爱之处在于拥抱生活”,吴教授如是说。“在现场”,是师生之间的言语沟通与心灵对话;是四眼相望时,灵魂的雷击般的瞬间;是师生共创学习共同体的对话与相遇,达到的会心境界。教育是引导个体去领悟生活艺术的过程,“教师的人生在于关注每一个生命的价值,肯定每一个生命的意义,成全每一个生命的发展,在塑造每一个学生的同时,提升自我,完善生命”。吴教授还分享了成功教师的第二个锦囊——通过欣赏说书、话剧、京剧昆曲等语言艺术,培养课堂的语言节奏和表达能力,锤炼讲台风貌。“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虽不能至,心向往之。”最后,吴教授祝愿每一位老师都能享受职业带给我们的美好人生。




       讲座完毕,我校发展中心主任徐凯里老师再次对吴教授的精彩发言表示感谢:值复兴即将迁回之际,吴教授的教育箴言为复兴从优秀走向卓越提供了有益启示。

      最后,陈永平校长借前往杭州锦绣育才中学考察学习的收获,与老师们就“什么是真正的教育、好的教育”分享心得体会。陈校长指出,教育的本质是生命自发、个性化的“生长”,因此盲目歆羡他校教学成果、流水线的工业化“生产”是绝不可取的。复兴有自己的定位和育人追求,我们要谋自身的发展就要做自己的教育,在课堂教学中做到“高结构设计”与“低结构实施”相结合。立足现在,来者可追,我们全体教师共同努力,将“高低结合”的课堂落到实处,才能构建有生命力的课堂,实现学科教学与学科育人的统一,方能引领我们复兴高级中学在优秀的平台上走向卓越。



地址:上海市虹口区车站南路28号
邮编:200434
电话:(021)65606715
邮箱:fdfx@fudan.edu.cn
版权所有©复旦大学附属复兴中学 沪ICP备1503962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