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国为重,爱在社会----上海市十佳金爱心学生获得者 旦增罗布

发布者:系统管理员发布时间:2015-10-28浏览次数:0

乡国为重,爱在社会
上海市十佳金爱心学生获得者 旦增罗布
 10月17日下午13:30, 上海市第十一届金爱心学生、金爱心集体颁奖大会在卢湾高级中学的文体艺术中心的礼堂里如火如荼地举行着。自2004年起,每两年一次的对金爱心学生和金爱心集体的评选都由上海市慈善基金会、新民晚报社和上海爱的教育研究会合力主办。21年来,它致力于在成长中的孩子身上找寻爱的影子,希望让爱感染爱,让所有的学生和他们的家庭都能沐浴在爱的海洋里,快乐健康地成长。 
来自复兴高级中学的旦增罗布同学,是个时时刻刻心系家国发展,无时无刻不在尽其所能关爱他人,认识的或者不认识的,身边的或者远在家乡西藏的,他就像一盏不灭的酥油灯,虽然看似单薄,但分外明亮温暖。
他利用每次长假返回家乡的机会,积极投身当地的公益活动,活跃在拉萨街头和医院。为了在偏远地区建立一座爱心书屋,他成功说服当地某小学,捐出了废旧不用的课桌椅。为了筹集尽可能多的书籍,他和伙伴们不惜多日顶着炎炎烈日在拉萨街头呼吁市民们捐书。在医院,他耐心地当着医导,帮助了许多急于看病却苦于语言不通的病人。
他的爱心和事迹感动了评选组委会,被评为上海市十佳金爱心学生和标兵称号,上台接受荣誉称号和奖杯。他的获奖感言朴实却动人心弦。当被问及他的行善契机时,旦增罗布强忍住眼泪,缓缓地回忆起了已过世的奶奶。这深深打动了为他颁奖的上海前副市长谢丽娟女士,她强调了长辈们的言传身教的力量,呼吁大家将善行代代相传。
会后,旦增罗布接受了《当代教育》的吴赛华记者的初步专访。吴记者对他这些爱心行为的动机和复兴对他的教育影响很有兴趣。他说,“我受奶奶的影响很大。以前经常把我的旧衣服送去给孤儿院的孩子。她总是帮助周围的人,哪怕是陌生人。我来到复兴上学,我们复兴的校训是教我们求真,就是要我们踏踏实实地去做事,去求真。我就是在这样做的。”
 
 

因为爱,一直在心中

复兴高级中学  旦增罗布

 

当我的生命降生在雪域高原的那一刻起,我的心中种下了一颗善良的种子,这颗种子在纯洁的信仰下逐渐茁壮成长,坚不可摧。

在我还是孩童的时候,我大部分的时间是与奶奶一起生活的,我的奶奶是一位十分善良慈祥的藏族老奶奶在我的脑海里,除了每天十分精心照顾我以外,她用自己的行动给了我生命的真谛。 每当拉萨金色温和的阳光洒在古城的每一条街道,每一寺庙,透过窗洒在每一间屋子时,我会看到奶奶在静谧的充满藏香味的佛堂里独自虔诚的祈祷着,双手合十轻轻念诵过经文后,她会祈祷世间所有的生灵都能解脱痛苦,疾病,快乐常存;她会祈祷我,妈妈,爸爸,舅舅,爷爷都能够健康长寿每一天的早晨,每一次去寺庙在佛祖前,千千万万,可是我记得她从来都没有一次为自己祈祷过,即便是她自己生病了,遭遇到不好的事情了,她的信仰如磐石般坚定不移。每年她都会给德吉孤儿院捐我所有的旧衣服和其他我已经不玩了的玩具她说孤儿是这个社会最需要爱的,说开孤儿院的那位平常家庭的母亲是一个善良的仙女转世每一天早晨去转经,途中都会去那家孤儿院开的茶馆喝茶,因为费用都是直接属于孤儿院。在我看来,奶奶她那伟大的灵魂就体现在许许多多这类事情的每一个细节里这种信念在无形中也传给了我,我在不知不觉间在生命里融入了善良的种子。

     一直以来我都在为别人和社会做点自己力所能及的贡献,因为我相信充满爱的社会是积极的,向上与温暖的。在高一暑假回到家乡的时候,通过亲戚的介绍我很荣幸参加了由西藏在内地的各大高校学的学生组成的一个社会公益组织---- ‘‘Tibetan candela’’  这个公益组织分别有三个社团,我主要参加了爱心社,其他的两个社团敬老社和环保社,我利用其他的空余时间也都积极的参加了。

     去年,在拉萨夏天炙热的阳光下,我们爱心社20多个人分四个小组分别在拉萨人流量最大的四个街道上蹲点因为高原的阳光紫外线异常强烈,长时间在太阳底下暴晒会头痛眼花,但是我们之间没有一个人懈怠这份工作,仍会充满热情的继续坚持着。我们活动的主要内容是收集社会上的各家里不用的课外书和其他的一切废旧的教科书或者本子,这些课外书一般都捐赠给偏远地区的学校,剩下的不能用的废纸会卖掉换成现金捐赠给社会上的需要用钱的弱势群体。我们在一周的一天10个小时左右的时间里收集了数量巨大的书籍,平平来来往往的人注视着我们的展板时,哪怕是只有一个人,我们都会冲上前去,发宣传单,说我们是爱心组织和活动的具体内容和意义,无论是谁他们的表情会露出满意的微笑,然后会对我们连连称赞,并我们会不会继续在这里,因为他们家里小孩不用的书籍太多了在我们回答活动会持续一周左右的时间时,他们这两天把书一定送过来真是太好了这个活动实在太有意义了”这类给带给我们很大鼓励的话语。在活动最后一天的时候在一片空旷地上把所有书分类成课外书教科书(小学初中高中和各学科的书籍和练习册)通过社团的会长等组织者与拉萨市团委讨论后,团委都会帮助我们开车把书送到乡下和边远地区的缺乏书籍的学校里。西藏的很多孩子对知识有着很热烈的渴望,听说我们收集的书给他们带来了微笑与感恩时,我们的每个人脸上充满了幸福的微笑,更坚定了我们的信心此外我们还把废旧本子卖掉的所有钱都捐给社会上的需要的弱势群体,一般在暑假的时候捐给孤儿院;在寒假的时候,买年货和压岁钱给一些社区里的孤寡老人,给他们送去新年的祝福,让他们知道他们并不孤独,他们还有我们。在活动期间,很多人甚至会主动开车送书过来有时一些家庭离市中心偏远点的地方,或者孤寡老人和行动不便者的家里,人们通过彼此间的传达。有意者会用电话联系我们,我们几个男生会自己去他们的家里领书,他们都会很热情的对待我们。

在高二寒假的时候, 我继续参加了这个社团,此次我们用了更多的努力,在收集课外书籍的同时,我们同时去拉萨的一些学校,分别在拉萨第一中学和堆龙德庆县中学里去拉赞助,主要是拉一些桌子,椅子和书架。当我们最初有这个想法的时候,我们无从下手,不知该从哪里取得相关的设备,在我们每个人的讨论下,决定斗胆去大一点的学校拉赞助恰好我一位亲戚在拉萨一中老师。我就打电话给她,说明我现在做的这项活动和需要的帮助。她听后情况,说:“今天刚好是旧的教学楼重建,里面所有的旧的课桌,凳子,书架什么的都会报废,你可以随便拿。”在这样如此巧合的情况下,我有点不相信是不是老天也帮助我们,当我们拿着社团的相关正式文件拿给学校有关领导看,并说明我们的意图和活动的意义时,赞助方学校的领导毅然答应了。 此次活动之后,我们在西藏林周县里建立了一个小型图书馆,我们的目的是能使更多农民培养出对知识的渴望,甚至进而发展出一种良好的读书气氛我们的行动得到了所有人的赞扬和肯定,我们这一些团体虽然实力有限但我相信通过我们的实践,将来会有越来越的人参与我们,共同建筑我们可爱的家乡,使她充满爱与温暖。 

     不过要说令我最印象深刻的,当属在敬老社的那日子每天早上到医院后,带上袖标就开始了不凡的一天。在医院里我们做医院的向导,扶持老人,维持挂号的排队秩序,翻译等活动。 因为在西藏,许多的老年人他们并不怎么懂汉语,生病了有时没有家人陪伴的时候,会自个儿蹒跚的到医院来,看医生后他们不太懂医技楼什么的在哪里,该去哪里做检查,便会手里拿着一个单子问人家,然后独自朦朦胧胧的一个一个去找。 而很多情况下,许多重患他们都是来自乡下和边远地区,他们到医院后不懂就医程序,家属却急的慌,只能在焦急的情绪下问人家然后一步一步来。 令我印象非常的一件事是有一次一位安多的老奶奶独自一个人蹒跚着到医院大厅后,就站在那儿了,我从奶奶的表情看出她不知道怎么看医生,又看得出她似乎被病魔折磨的身体不适,我跑过去了, 对她说:奶奶我是来帮你的,她当时可能没大听懂我的拉萨话但是不久,她从我真挚的眼神中看出了我是来帮她的,便信任地跟着我了。我一路牵着她的手,挂号,看医生。她说藏语,我详细翻译给汉族医生听,然后去检查身体,拿报告,看医生,最后拿完药给她,并嘱咐她要按疗程服用后,我忘不了那个瞬间,奶奶似乎包含着泪光然后一只手放在我的右脸颊上用安多藏语说了声“谢谢你, 恩人”我被震撼到了, 一股强大的无法抵抗的暖流和温暖涌进我的心里,我知道我的眼里已经充满眼泪了,我不知道为什么,我只是对她说了没事那是我们年轻人应该为您做的 

之后每当我想到那个瞬间的时候我都会感慨万千,我在想是不是此刻有那么一位老人在医院的大堂里发呆着不知道该去哪里,他多么需要我,而我又多渴望能去帮个忙。我能感受到有一股强大的力量注入了我的内心,使我有能力去让自己变得更好。我要继续努力,以继续积极地参与此类活动,带动更多的人,来影响这个社会,让这个社会充满爱与温暖。

     此外,参与几天环保社的活动我跟环保社的社员们去了拉萨的各大寺庙,去清除了寺庙周围的所有的垃圾因为寺庙是藏人去的最多的地方,每逢重大的宗教节日或者民俗节日,都会去寺庙祈福在寺庙周围的山坡或者草地上人们经常歇息过林卡,不免在无意识里留下了垃圾像这样,积少成多,会有很多垃圾存在。所以我们决定清除寺庙周围的垃圾。一路上我们两个人为一组手拿一个大的麻袋,捡拾起一路上的垃圾每次活动都要持续5,6个小时的弯腰劳动最后大家都会差不多在虚脱的状态可是没有一个人会抱怨。没有一次活动是有成员会缺席的。因为我们心中有着信念看到在劳动后光丽干净的寺庙时每个人都会露出幸福的笑脸和满足感,会更坚定我们的这份信念。

     在这样的充满正能量的公益组织里,我会找到自己真正的人生价值,我觉得每个人都必须为这个社会做点贡献使她更美好,使她充满爱与温暖,特别是自己的家乡。我会一直以自己能做到的努力去为别人,家乡付出自己的青春,我的青春的很多价值亦在此。


地址:上海市虹口区车站南路28号
邮编:200434
电话:(021)65606715
邮箱:fdfx@fudan.edu.cn
版权所有©复旦大学附属复兴中学 沪ICP备1503962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