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节 | 【科普讲座】光:历史与前沿

发布者:系统管理员发布时间:2024-12-28浏览次数:0

       复旦大学附属复兴中学2024年科技节以“科技兴邦,为国成材——点亮科学梦想、提升科学素养”为主题,旨在激发学生对科学技术的兴趣和热情,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学校特邀复旦大学相关专家教授为同学们带来了精彩纷呈的科技节系列讲座。

光:历史与前沿


       为营造复兴校园科技文化氛围,延续复兴“科技兴邦,为国成材”的优良传统,2024年12月23日下午,我校在9201专用教室开展了本届以“点亮科学梦想,提升科学素养”为主题的科技节系列讲座之——《光:历史与前沿》,由复旦大学物理系刘韡韬教授主讲。刘教授将从古至今科学家对光的认知串联起来,以科学严谨又浅显易懂的语言为同学们讲述了“光”这一生活中常见事物的起源和发展,帮助同学们拓宽视野,培养科学兴趣,提升科学素养和思维能力。


       讲座中,刘教授以《圣经》中对光的叙述:“神说:‘要有光’,就有了光。”为引,讲述了古典时代人们对光的认知。从古希腊视觉现象的发现到古代中国《墨经》记载的小孔成像,随着历史的延续,古代人们对光的认知进一步深入,开启了对光的本质的初步科学探索。开普勒、笛卡尔等科学家为光学研究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基础,费马提出的最小作用量原理以及罗默对光速的测量,开辟了光学新领域的研究。牛顿的光学实验使人们对光的认识更加接近本质,通过对光微粒说和双缝实验的讲解,同学们也逐渐了解了波粒二象性这一光的重要特征。科学家们的一次次质疑和挑战使光学研究进入新的阶段,麦克斯韦继承了法拉第的场的观点,引入了麦克斯韦方程组,解释了光的偏振现象,被誉为电磁学的基石。迈克尔逊-莫雷实验至今被运用于引力波探测,对光学研究的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通过对高数世界中的奇妙现象的分析,刘教授为同学们深入浅出地讲解了狭义相对论的初步内容。普朗克提出能量量子的观点,使光学研究进入量子时代。


       讲座的最后,刘教授向我们提出“什么是科学?”的问题。她说,科学不限于符合事实的知识,也并非逻辑严密的推理,‘有史以来最伟大的发现是科学方法本身——它具有无穷的潜力’,鼓励我们在科学的道路上越走越远,引发了同学们对科学发展和科学研究更深层次的思考。

       通过本次科普讲座,求真学部的同学们对光的历史和现代发展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同学们纷纷表示,将学习和发扬科学思辨精神,以更加积极的态度投身于未来的科学学习中,为人类的进步和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本次科普讲座也体现了我校对学生科学素养培养的高度重视,通过邀请知名专家学者为学生开设讲座,提升学生的科学学习兴趣和综合能力,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地址:上海市虹口区车站南路28号
邮编:200434
电话:(021)65606715
邮箱:fdfx@fudan.edu.cn
版权所有©复旦大学附属复兴中学 沪ICP备1503962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