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进一步增强青少年的法治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营造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校园氛围,2025年9月开学起,由上海市高级人民法院、上海市精神文明建设办公室、上海市教育委员会、共青团上海市委员会联合主办的“法润未来·以案启智——青少年法治教育案例巡展”走进复旦大学附属复兴中学,为同学们带来了一堂生动而深刻的法治教育课。
巡展通过12个真实司法案例,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呈现,涵盖青少年成长中常见的安全、权益、网络、消费等问题。展板内容包括文身风险、网络诈骗、版权意识、交通安全、毒品防范、盲盒消费、帮助信息网络犯罪、善意救助、宠物管理、体育竞赛风险、国家安全等,每个案例均配有法官提示,语言简洁、指向明确,帮助学生在真实情境中理解法律边界和行为后果。
在展览现场,同学们驻足观看、认真记录,不时交流讨论。一个个贴近生活的案例引发了大家的强烈共鸣,不少学生表示,原来法律并不遥远,它就藏在生活的细节里,关乎每个人的选择与责任。通过互动式学习,学生们在案例中思考,在规则中成长,法治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得到了切实提升。
观展有感
高一1班 仁青卓玛:《一张图片的风波》这个案例让我意识到,随意使用网络图片可能涉及侵权,虽然小宇看到版权声明,仍使用了图片,这是不尊重版权的行为。网络素材并非无主之物,使用前务必核实授权,不能将“非商用”等同于“不侵权”。作为使用者,我们应树立版权意识,合法使用资源;作为创作者,也要学会用法律保护自己的作品。
高一4班 朱致远:康德将群星与心中的道德并列最值得敬畏的两种。作为新时代社会主义接班人,我们也 应当对国家安全抱有对星星一样的尊崇。小吴正是对国家安全没有充足的敏感度,才导致被 蛊惑、被诱导。9·3 阅兵是国家向人民、向世界宣扬我们强劲的国防军备,小吴的事件也令人深思:“国泰民安”不止止是我们享受到的权益,更是我们要用心守护的和平。
高一5班 王潇笑:我在求真厅发现了许多不同的展牌,上面诉说着一个个法治案例,“踢球受伤责任何在?”“乱开盲盒想当‘欧皇’?”……它们贴近生活,甚至常常发生在我们的生活中。这次由上海市高级人民法院举办的活动,让我拓宽了对法治的认识,使我养成了有事找法,依法办事的习惯,理解了全面依法治国的内涵。
高一7班 施晨霖:本展共向我们展示了12例生活中的案件,从交通事故,到体育运动、艺术活动事故,再到网络安全,最后到社会生活中的法律案件,此次展览向我们青少年科普了许多生活中看似不起眼的小事,都有酿成大祸的后果。这也警示我们,法律意识不可无,警惕意识必须有。我们要在生活中当心身边种种潜在的诱惑与事故诱因,做到知法守法懂法,在阳光下健康茁壮地成长!
高一11班 韩易文:从“停不下来的开盲盒”到“闯红灯引发的悲剧”,故事发生的背景都是我们熟悉不过的平凡生活场景,与酿成的祸端和法院严肃的审理结果形成鲜明反差。一个个鲜活的案例警醒着我们要愈加谨慎,以法治意识防范身边无处不在的安全隐患,同时也要牢记法律是维护我们权益的坚实后盾,培养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能力。
治如帆,护航青春;以案为舟,滋润心灵。本次巡展不仅普及了法治知识,更是一堂深刻的价值观教育课,让法治的种子在复兴学子的心田中生根发芽,为校园法治建设和青少年健康成长提供了有力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