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 | 光影中的法治课堂:复旦附属复兴中学微电影展映周总结

发布者:系统管理员发布时间:2025-09-12浏览次数:10

8月29日,复旦大学附属复兴中学为期五天的法治微电影展映周在同学们热烈的讨论和深刻的思考中圆满落下帷幕。本次活动以青春与法治同行,光影与心灵共鸣为主题,通过微电影这一生动形式,为全校学生带来了一场触及心灵的法治教育体验。


展映周期间,同学们先后观看了来自上海市第二中级人民法院的五部荣获多项大奖的法治微电影:



1.《饺子》展现司法对未成年人的温情关怀

2.《远方的孩子》呈现雪域高原上的法治坚守

3.《爸爸的来信》传递法官对青少年成长的关爱

4.《空山月明》聚焦老年人精神赡养的法律保障

5.《不完美证人》直面网络暴力与青少年保护

每部影片都取材于真实案例,通过艺术化的表现手法,让抽象的法律条文变得可感可触,深入人心。

各班级在观影后积极开展主题班会、征文比赛和讨论交流活动。同学们踊跃撰写观后感,从不同角度表达对法治精神的理解和认同。法律不是冰冷的规则,而是有温度的守护成为许多同学的共同心声。这种从被动接受到主动思考的转变,真正实现了法治教育从入眼到入心的升华。


法治心语


高一6班 潘可《饺子》观后感

法官手中的饺子,是精心编织的善意谎言,是助折翼小鸟重新展翅的温暖力量,更是司法关怀的具体形态。当小浩在铁窗内咀嚼着带有“母亲温度”的饺子时,他咀嚼又何尝不是一份被守护的希望?法官在这里不再是冷峻的法律执掌者,而是手持腾腾热气饺子的引路人,司法机器拥有了如此可触可感的温度。


高一8班 陈欣然《远方的孩子》观后感

正义不仅要有力度,更要有温度;法律不仅要追求正确,更要追求美好。法官得知肇事司机没钱赔给孩子,法官深入西藏自掏腰包以肇事司机的名义援助西藏孩子,甚至错过了儿子的毕业典礼。


高一3班 荣希闻:《爸爸的来信》观后感

病人因为相信家属善意的谎言。所以才获得与病魔相抗争的勇气。男孩因为有法官的关爱,所以才能够充满继续成长的动力。有人说,您能不能找到这样一位角色,他的出场时间很短,可是带给人的震撼却大呢?我想首先是我们的雷锋同志,然后就是我们这部电影当中的法官,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地方——那就是为人民服务。


高一11班 吴禹辰:《空山月明》观后感

空山明月在,可照离人归。影片末尾点题之句“你养我小,我养你老”,揭示了亲情关系的真谛。真正的孝道是双向的情感流动一一父母养育我们成长,我们陪伴父母变老;父母给予我们物质支持,我们回馈以精神慰藉。在法治社会中,这种情感的纽带同样需要被珍视与维护,因为健全的家庭关系正是社会和谐的基石。


高一1班 翁瑞恺:《不完美证人》观后感

当真相被流量淹没,任何一个细节都可能被曲解、放大,直至变成一种伤害。影片展现的严谨司法程序体现了法律体系是抗衡叙事霸权的最后防线,落幕时,那句“公权力要为受害者撑腰,网暴行为必须付出代价”的独白,恰是对法治信仰最质朴的呼唤。


本次活动是学校与上海市第二中级人民法院深化合作的重要实践,充分发挥了法治副校长进校园机制的效能。专业法官的精彩解读和深入指导,使同学们不仅理解了法律知识,更感受到了法治的力量和温度。

此次法治微电影展映周虽已结束,但法治的种子已在同学们心中生根发芽。学校将继续创新法治教育形式,丰富法治教育内涵,让法治精神伴随每一位复兴学子的成长历程,助力他们成为社会主义法治的忠实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和坚定捍卫者。


地址:上海市虹口区车站南路28号
邮编:200434
电话:(021)65606715
邮箱:fdfx@fudan.edu.cn
版权所有©复旦大学附属复兴中学 沪ICP备1503962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