团建|2025年校党章学习小组暑期课程—探寻南昌路红色印记,传承建党初心

发布者:系统管理员发布时间:2025-09-02浏览次数:10

为进一步加强青少年团员对党的历史和党章知识的学习,引导学生传承红色基因,2025年8月29日,复旦大学附属复兴中学党章学习小组开展了以“南昌路与中国共产党的创建”为主题的党章学习活动。本次活动邀请到了中共上海虹口区委党校教研室原主任袁士祥副教授,为同学们带来了一场深刻而生动的红色历史教育课。

袁教授通过一张张珍贵的照片和一个个鲜活的故事,带领同学们走进了那段波澜壮阔的建党岁月。南昌路,这条看似平凡的街道,实则承载着中国共产党早年的风雨历程,是中国共产党创建的重要见证地。

袁老师首先展示了百年前的地图,让同学们仿佛回到了那个风雨如晦的年代。他详细讲述了南昌路38号住宅的故事,这里曾是法租界内的一座教堂,见证了早期先进知识分子打破宗教迷信、坚定信仰马列主义的历史。南昌路48号,作为毛主席三个孩子曾生活过的地方,也是大同幼稚园的旧址,更是被称为“红色幼稚园”,体现了中共早期党内的关怀帮扶机制和革命领袖们“舍小家为大家”的精神。此外,雁荡路80号的“纸片楼”等建筑背后的故事,也深深打动了同学们。


袁老师还分享了他与刘璐教授合著的《南昌路寻访》中的内容,书中21篇书稿,每一篇都藏着一段鲜活的历史。袁教授还展示了他带领年轻党员、学生实地走访南昌路、开展现场教学的照片。照片中,年轻的面庞或凝神倾听,或认真记录,或热烈讨论。照片中,许多年轻同志在袁老师的带领下在认真学习党史,这不仅是对党章精神的传承,更是对红色血脉的延续。

通过此次党章学习小组活动,同学们收获颇丰,不仅让大家对南昌路的红色历史有了深刻的认识,更激发了他们作为新时代青年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复旦复兴党章学习小组的同学们将以革命先辈为榜样,把对党的热爱转化为实际行动,在学习中勤奋刻苦,在生活中弘扬优良传统,沿着先辈们的红色足迹,奋勇前行,把红色基因真正“带得走、传得开、落得实”。


蔺陶嘉:

在本次党章学习小组课上,我有幸聆听了袁士祥老师带来的有关“南昌路与中国共产党的创建”的主题讲座,我收获颇丰。南昌路宛如一本厚重的史书在我面前展开,每一页都书写着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与使命。

袁老师先从中国共产党的创建讲起,为我们讲述了有关党章诞生的历史,其创建代表着建党任务的完善。同时,袁老师还出示了许多实地学习照片,看到许许多多老一辈、年轻一辈的同志都在袁老师的带领下认真学习党史,我十分感慨,这无疑是对党章精神的传承,也是对红色血脉的延续。

南昌路,这条看似平凡的道路,实则承载着中国共产党早年所经历的风风雨雨。袁老师为我们讲述了发生在此的诸多“红色故事”。南昌路48号曾养育了毛主席的子女们以及众多革命领导人的后代,这是在那段艰难岁月里革命希望的延续;雁荡路80号的中华职业教育社旧址,见证了时代的风云变幻,黄炎培等在此留下了他们为国家、为民族奋斗的足迹。而南昌路100弄2号的《新青年》编辑部,更是思想的摇篮,这里孕育并传播了早期中国共产党人的先进思想,也为党的创建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我深刻明白也认识到中国共产党创建的艰辛与伟大,正是早期中国共产党人在黑暗中摸索前行,他们怀揣着对国家和民族的热爱,坚定地追求真理,为实现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不懈奋斗,我们的党才得以发扬光大。

作为新时代青年,我们站在历史的新起点上,更要铭记南昌路所承载的这段历史,传承这份精神,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自己的力量,让红色精神在新时代绽放更加绚烂的光芒。


沈馨悦:

今天,我聆听了袁士祥老师关于“南昌路与中国共产党的创建”的讲座。袁老师用一张张照片和一个个生动的故事,以南昌路为中心,带领我们走进了那段波澜壮阔的建党岁月,让我对党的初心与使命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百年前,这里曾是法租界,却悄然孕育了中国共产党的希望火种。1920年4月,陈独秀搬到南昌路100弄。在这条看似寻常的弄堂里,他与一批早期共产党人完成了建党的思想、组织准备。

课程中让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南昌路48号的故事。这里曾是毛泽东同志与杨开慧同志的孩子们生活过的地方。袁老师一一为我们道出毛泽东同志六位亲人先后为革命献出生命的故事,而其中最年轻的侄子牺牲时年仅十九岁。那一刻,我沉默了。十九岁正是我们憧憬未来、埋头苦读的年纪,而那位青年却已把生命永远定格在信仰的高地上。他们用生命诠释了“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初心,而这份初心正是今天中国共产党不断前行的根本动力。这让我深刻认识到,党的百年征程从来不是一帆风顺的。它是由无数坚定的脚步、炽热的鲜血、沉默的告别所铺就的。我们脚下的每一寸安宁,都曾有人为之奋不顾身。因此,我们如今的幸福生活真的来之不易。

今天的党章学习让我真正走出了课本,感受到了有温度的历史。南昌路上那些老建筑,不再是冰冷的砖瓦,而是党创建历程的鲜活见证。它们见证了一群人的初心是如何点燃一个民族的未来的。透过照片,我仿佛看到了那些年轻而坚定的面容,听到了他们低声而炽热的讨论。

通过暑期党章学习活动,我更加明确了自己作为新时代青年所肩负的使命。我不会再仅仅把“爱党爱国”停留在言语之中,而是要以革命先辈为榜样,把对团的热爱、对党的向往真正转化为脚踏实地的前行动力。让红色基因,在我们这一代人的血脉中,继续澎湃传承。


黎宇曦:

在今天的党章学习小组活动中,我有幸聆听了袁老师关于“南昌路与中国共产党的创建“的讲座。他从南昌路的历史建筑展开,带着我们沿南昌路一路回望这漫漫岁月。

袁老师讲到,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斗争是曲折而漫长的。共产党的初心与使命就是他们前进的根本动力。他们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大同幼稚园”就是由于革命者的儿女无人照料而存在,在其中接受教育的儿童最后大多与其父母一样参加革命工作,为社会做出杰出贡献。

红色血脉,代代传承。此时,我们正站在时代的赛道上,时刻准备接过这沉甸甸的接力棒。作为青少年,我们要以史为鉴,以先烈为榜样。我们要将先烈的顽强意志与坚定信念转化为实际行动——勤奋学习、刻苦钻研、关爱他人、关心时事、勇于创新、敢于尝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先烈们的故事等着我们去续写去传唱。我们要在中华大地上写出一篇独属于我们的青春篇章,争做国家之栋梁、社会之人才。唯有如此,方能不负韶华,不负时代,让革命精神在新时代焕发出新的光芒。


地址:上海市虹口区车站南路28号
邮编:200434
电话:(021)65606715
邮箱:fdfx@fudan.edu.cn
版权所有©复旦大学附属复兴中学 沪ICP备1503962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