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 | 扎根乡土,播种未来:复兴学子的复旦行知课堂之旅苏州·江村篇 ①

发布者:系统管理员发布时间:2025-08-06浏览次数:10

“乡村振兴的教育赋能”服务学习课程由复旦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田凌晖副教授、李会春副教授、马莹青年副研究员开设,该课程走进被誉为世界了解中国农村的窗口——中国·江村,通过理论学习、实地调查和服务践行的渐进式学习,引领学习者以学习、责任心和创造力探索教育赋能中国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多元作用。

2025年7月1日至12日,该课程带领复旦大学的本科生、研究生和复旦大学附属复兴中学的6名学生,深入江村开展服务学习。

第一部分 复旦理论学习

7月1日至7月3日,同学们在复旦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田凌晖、李会春等老师的带领下进行了为期三天的理论学习。

7月1日,“乡村振兴的教育赋能” 课程开班仪式于复旦大学邯郸校区H6202教室举行。仪式由田凌晖副教授主持,复旦大学附属复兴中学校长薛磊出席并致辞。薛校长指出,该课程是相辉学堂在行知课程体系中的又一次积极探索,它不仅是对国家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度呼应,更是青年学子走进中国、理解中国、服务中国的一次生动实践。他期待同学们在这门课程中,不止于“知乡村”,更要“懂乡村”“助乡村”;不止于“赋能他者”,更要在互为主体的关系中,实现“自我赋能”,在“知行合一”的实践中,找到属于这个时代青年应有的担当与使命。

随后,课程主讲教师田凌晖进行了课程介绍,回顾了课程发展的历程,提出了以本土化、现代化的课程赋能乡村未来的建设者及服务学习的课程目标。

下午,在助教袁晨晖的主持下,复旦大学与复兴中学的同学们于光华楼东主楼2901教室参与了破冰欢迎会,同学们通过创意名片、自我介绍、团队游戏等趣味环节迅速结识、凝聚团队。此后,学生在课程主讲教师的带领下进行了为期三天的课程学习和项目组讨论,为紧随其后的江村实地研学做好准备。


薛校长在开课仪式上讲话


田凌晖副教授主持开课仪式并进行课程介绍

三位课程主讲教师

集体合影


第二部分 江村服务实践

7月6日至12日,课程师生从复旦校园走向江村,开展了为期一周的沉浸式服务学习。这段旅程以脚步丈量土地,以行动回应理论,师生们在实践中深化了对乡村振兴与教育赋能的理解。

7月6日上午,师生们乘大巴抵达江村驻地悦心公寓,短暂休整后,大家便开启了本次江村发展之旅,师生先后参观了通用电梯公司和费孝通江村纪念馆,同学们通过珍贵史料重温了社会学巨匠的学术足迹。


师生参观通用电梯

7月7日的开营仪式上,江村大礼堂内座无虚席。开营仪式由江村实验学校李建明校长主持,七都镇党委委员陈娟、复旦大学教务处副处长徐珂致辞。田凌晖副教授介绍了课程理念与目标,回顾了往期课程成果,展望了本次课程的新风貌。仪式上,姚富坤老师、姚阿江老师两位特聘课程顾问分别带来了关于江村变迁和文化遗产的精彩分享,鼓励师生共同守护这片土地的记忆与未来。随后,复旦大学和复兴中学的学生与江村实验学校的小学生完成结对,李会春、马和张铧丹老师及吴江区教育局普教科副科长周建东分别为各小组授旗。


李建明校长主持

田凌晖副教授发言

徐珂副处长致辞


陈娟委员致辞


授旗照片


7月8日至11日,师生们以“朝九晚五”的节奏投入分组研究,由大中小学生组成的38人服务学习队伍分成了四个项目研究小组,分别围绕“费孝通与江村的故事”“江村教育的变迁”“桥见江村”和“行知江村桥”四个主题开展研究。

地址:上海市虹口区车站南路28号
邮编:200434
电话:(021)65606715
邮箱:fdfx@fudan.edu.cn
版权所有©复旦大学附属复兴中学 沪ICP备1503962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