团建 | 2025年校党章学习小组暑期课程——铭记抗战历史,传承爱国精神

发布者:系统管理员发布时间:2025-08-08浏览次数:10

为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加深复旦复兴学子深刻感悟历史、传承爱国精神,2025年8月4日下午,我校开展了第二次党章学习小组学习活动。本次课程学习由我校团委书记姚振兴老师主持,区委老干部局宣讲团张林凤老师担任主讲人,以她曾经采访过的伟大先辈的故事为切入点,带领团员们重温了那段烽火岁月中的不屈抗争。

张林凤老师的讲座主要包含两个故事,第一部分是“屠刀下的幸存者”,故事来源接受张女士采访的沈女士母亲的亲身经历。沈妈妈亲眼目睹在日军的铁骑下自己女儿、乡亲的悲惨遭遇,自己幸运逃脱,靠着顽强的意志熬过最黑暗的时刻。张女士的讲述栩栩如生,仿佛让同学们置身于战火纷飞的年代,深刻体会和平的来之不易。

第二部分是“住在石库门的一家人”,曾住在石库门里的郑氏一家人在家被烧毁后移居租界,但他们并没有因为暂时的窘迫而忘记国家大义,郑父拒绝为汪伪政府工作,郑母则鼓励子女们加入共产党、加入新四军,为抗日贡献自己的力量,子女们纷纷投身抗日,长子牺牲时不过28岁。他们用青春与热血践行着“为民族解放而奋斗”的誓言。这个故事让同学们深受触动。

讲座结束后,张老师向同学们赠送了一套收录众多抗战时期真实故事的书籍。她表示,希望在座的同学们能够牢记历史,从历史中汲取力量,将来成为有担当、能为国家贡献力量的人。

张老师以自己亲身采访的真实故事来讲述中国的抗战,形式新颖,让同学们对中国抗日战争有了更深刻的认知,也让大家理解了“爱国”二字背后的担当。同学们纷纷表示,将铭记历史,传承精神,用实际行动告慰先烈,让爱国情怀在青春的奋斗中绽放光彩。

学生感想

闵天宥:

今天下午,我到校参加第二次暑期党章学习小组课程。本次课程的主讲人是虹口区委老干部局宣讲团的张林凤老师,他的讲述为我们铺开了一幅厚重的历史长卷。

张老师讲述了“屠刀下的幸存者”沈妈妈的故事。沈妈妈的老家本在江湾镇,当年日军为建造军营,对整村百姓展开血腥屠杀。万幸的是,她在鬼门关前捡回一命。后来她与逃难的沈爸爸重逢,却仍过着颠沛流离的生活。更令人揪心的是,当他们辗转来到大世界难民收容所时,房屋突然被炸毁,弹片擦破她的头皮,留下一道永久的伤痕。在断壁残垣间,她亲眼目睹了人体残骸血淋淋地挂在废墟上,那惨烈景象成为她一生无法磨灭的创伤。直到新中国成立后,沈妈妈一家才真正过上了安稳幸福的生活。

还有郑家七子女为抗日战争作出重大贡献的事迹,这些鲜活的故事让我对国家的抗战历史有了更真切、更深刻的认识,也让那段远去的历史在心中变得愈发清晰而厚重。

走出教室,阳光洒在身上,却驱不散心中那份沉甸甸的感触。那些曾经只在书本上冰冷存在的历史事件,经张老师的讲述变得如此鲜活而残酷。沈妈妈的遭遇让我明白和平的珍贵并非一句空话,那是无数人用血泪换来的安稳;郑家子女的奉献则让我看到,在民族危亡之际,普通人也能迸发出磅礴的力量。此刻我愈发懂得,铭记历史不是为了延续仇恨,而是为了从苦难中汲取前行的动力,以更昂扬的姿态守护先辈们用生命换来的和平,让这样的悲剧永远不再重演。


冷佳颖:

今天,我参加了党章学习小组的课程学习,聆听了关于“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的讲座,内心深受触动,仿佛穿越时空,亲历了那段充满血与火、泪与汗的悲壮历史。

这些真实的故事,让我深刻感受到了战争的残酷和日本侵略者的凶残。同时,也让我看到了中国人民在抗日战争中的顽强抵抗和英勇无畏。在那样艰苦的环境下,无数中华儿女为了国家的独立和民族的尊严,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

“所以我们今天生活在幸福和平的环境里,千万不能忘记帝国主义曾经带给我们的苦难,因为忘记了过去就意味着背叛,还有可能使悲剧重演。”老师的话语如洪钟般在我耳边回响。

作为新时代的青年,我们肩负着历史赋予的重任。我们要努力学习,铭记历史,勿忘国耻,从那段悲壮的历史中汲取力量。我们要传承和弘扬抗日精神,将个人的成长与国家的发展紧密结合起来。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我们要以那些抗日英雄为榜样,坚定理想信念,勇于担当责任,不断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和能力水平。

我们要明白,只有国家强大,才能避免历史的悲剧重演。我们要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让我们的祖国更加繁荣昌盛。吾辈当自强,这是我们对历史的承诺,也是我们对未来的担当。

此次课程学习,让我对历史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也让我更加坚定了为国家和民族奋斗的决心。我将以此次学习为契机,不断努力,为祖国的明天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梁子嫣:

今天,我参加校级党章学习小组的课程学习,听虹口区委老干部局宣讲团的张林风老师讲述“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主题讲座。当那些课本上的文字变成鲜活的故事,当历史的硝烟仿佛穿透时空扑面而来,我才真正明白,“铭记”二字从来不是空洞的口号。

最让我眼眶发热的,是张老师娓娓道来的沈妈妈的故事。1932年的江湾镇,矮小残疾的她让丈夫带着儿子逃生,自己守着五岁的女儿。日军屠村时,子弹穿透围兜上的火柴盒擦过她的身体,亲人与村民却倒在血泊中。深夜爬出尸堆的她,在万安路被救后与家人重逢,却又在难民站亲历炸弹落下。辗转多年,这个被命运反复捶打的家庭,最终在新中国成立后迎来安宁。如今讲述这段往事的沈阿姨,正是那段苦难中开出的花。

还有那虹口郑家七兄妹,明明可以安稳度日,却个个投身抗日洪流,长子在28岁时壮烈牺牲。他们用选择告诉我们:民族危亡之际,总有人把小我融入大我。

作为共青团员,我懂得:铭记历史不是要记住仇恨,而是要像沈妈妈那样坚韧,像郑家兄妹那样担当。80年过去,烽火已熄,但“吾辈自强”四个字,永远是对历史最好的告慰。


地址:上海市虹口区车站南路28号
邮编:200434
电话:(021)65606715
邮箱:fdfx@fudan.edu.cn
版权所有©复旦大学附属复兴中学 沪ICP备1503962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