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本教研 | AI赋能地理课堂:沪果两地携手探索智慧教育新路径——我校与果洛大武民族中学暨果洛州“三校联盟”地理联合教研活动侧记

发布者:系统管理员发布时间:2025-04-18浏览次数:10

春风送暖,花开满园。4月15日,在复旦大学附属复兴中学1806会议室内,以“AI智绘山河,科技点亮课堂”为主题的地理教研第二场活动顺利举行。由AI生成的上海东方明珠与果洛高原山地无缝对接合成的PPT图像,揭开了本次活动的序幕。

本次活动是由援青教师、果洛州地理学科带头人、复旦复兴地理教研组组长王毅老师悉心组织,来自复旦复兴和上海师范大学附属虹口中学地理教研组以及果洛州大武民族中学、果洛西宁中学、果洛民族高级中学等“三校联盟”的地理教师齐聚云端、线下,共同探讨教育数字化转型背景下的地理教学创新路径。华东师范大学夏志芳教授受邀担任活动指导专家。

智慧赋能:AI点亮地理教学新路径

华东师范大学夏志芳教授的主旨演讲《AI能为地理教师做些什么?》成为活动亮点。他从“资源整合”“课堂革新”“精准评价”“教研升级”四大维度展开论述:  

资源整合AI可快速生成三维地形模型、动态气候图谱等教学资源,高效整合图文、视频等资料,为教师提供个性化教学支持,突破传统备课的时空限制。

课堂革新AI提供的虚拟现实(VR/AR)框架和互动问答系统为课堂注入了科技活力。

精准评价AI驱动的学情分析系统能自动识别学生知识盲区,为分层教学提供数据支撑,实现个性化作业设计、智能批改、数据风险分析及试卷生成,为教师减负并提升学生学习效率。

教研升级:教师可利用AI文献分析工具追踪地理学科前沿,协助整理教学案例、修改论文,助力教师专业能力成长。  

夏教授特别强调:教师要善用AI这个“智慧伙伴”。他建议果洛教师结合当地学情,利用AI的虚拟模拟技术重点突破高原地区野外实践条件受限的短板。

夏教授引用了复旦复兴陈玉老师制作的AI技术在高三地理复习备考中的应用作为案例,并和陈玉老师进行讨论,深入剖析了AI赋能教学的实践路径。他指出,AI在高三复习计划制定、知识点梳理、教案设计等方面已展现出较高实用性。然而,地图素材整合和高阶思维引导仍需教师主导。此外,有的AI生成的文章虽然篇幅较长且内容丰富,但不能直接使用,需要教师进行删减和个性化修改,同时注意查重与学术规范。这些细节表明,AI在教学中的应用虽然高效,但教师本身的主观能动性与主导作用仍然不可或缺。

思维碰撞:AI教学中的问题与思考

互动交流环节,沪果两地教师围绕AI教学实践中遇到的具体问题展开热烈讨论。

果洛西宁中学的张佳琪老师首先在线上进行了提问:果洛州的学生基础知识水平有比较大的差异,教师应该如何利用AI精准评估学生能力以实现因材施教。夏教授建议,教师可以借助数据分析工具,深入洞察学生的学习短板,并利用AI设计分层作业,确保每位学生都能从中受益。王毅老师补充道,分层作业的内容可以借助于AI及地理论文中获取,AI也可以帮助教师进行作业批改,让教师更清楚地了解学生们的知识技能薄弱点。

虹口中学的贾茹老师分享了利用AI工具生成的虚拟海水盐度实验案例。这个实验能够生动地展示海水盐度的变化,同时让学生通过互动操作加深影响因素对盐度变化的理解,从而提高课堂效率。然而,贾老师也发现AI能够给出一些超出教师认知水平的答案,这些知识往往超出考试范围,部分解释甚至与高中知识相左,这使得教师在授课时难以把控知识的难度和范围。夏教授回应说,教师不必刻意回避AI给出的高水平知识,而是要多利用AI拓展学生的视野,帮助学生提升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老师也应该向学生明确解释考试的界限,避免不同的解释使学生陷入困惑。

复旦复兴的周冠峰老师提出了一个具有前瞻性的问题:在AI技术不断进步的背景下,AI的能力越来越强,教师如何践行才能避免被AI取代。夏教授指出,虽然AI在许多方面表现出色,但地理教师的角色不会被完全取代。他建议教师利用AI节省的时间加强专业研究,探索新的教学方法,并实现多元化发展。夏教授强调,教师的核心价值在于引导学生思考和培养综合素质,这是AI无法替代的。通过不断提升自身能力,教师可以在AI时代找到独特定位,与技术携手共进,为学生提供更优质的教育。

活动最后,王毅老师总结道:“AI给教学工作带来了便利,也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未来的教学工作中,教师需要做更多的准备工作,丰富自己的知识技能,更从容地应对AI时代的挑战。”本次活动是沪果两地教育协作的阶段性成果展示。

本次活动是果洛州大武民族中学“AI智绘山河,科技点亮课堂” 系列活动之二,也是沪果教育协作的阶段性成果,更是迈向深度合作的起点。沪果两地教育教学交流合作,借助“组团式援青”的东风,成效显著。上海充分发挥教育资源优势,通过师资输送、技术共享、教研联动等方式,持续助力果洛教育提质增效。本次活动中,上海教师团队力求将成熟的AI教学经验引入果洛课堂,不仅为当地教师提供了前沿的教学工具,更通过云端协作打破了地域限制,彰显了教育援青“输血”与“造血”并重的深层价值,为果洛地理教育事业带来新希望、新发展。

地址:上海市虹口区车站南路28号
邮编:200434
电话:(021)65606715
邮箱:fdfx@fudan.edu.cn
版权所有©复旦大学附属复兴中学 沪ICP备15039620号-1